- +1
寒假里刷題肯定少不了,但讓孩子多參加社區交往也很重要
寒假來了,你家孩子也會在假期遇到交友難的問題嗎?
“上千人的社區,孩子下樓找不到同齡玩伴。”
“想給孩子找同齡伙伴,得去培訓班,只有那里才擠滿孩子。”
林立的高樓、逼仄的活動空間、滿滿當當的課外班日程安排,讓不少孩子無社交或社交嚴重不足。對于不少孩子來說,閑暇社交已成為奢侈品。教育專家指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01
筆者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多個大型小區走訪發現,小區里大多是學齡前兒童在玩耍,大多由成人陪同;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兒童及青少年,幾乎看不到成群結隊或三三兩兩在社區內玩耍,基本上都是行色匆匆。
多名小學生表示,他們的校外社交對象主要是父母朋友的同齡孩子,或者是在課外班認識的同學,交流僅限于上課時。
一名四年級小學生說,他平時的玩伴是媽媽和家中的小貓,與同學交流主要是在家長允許的每天半小時玩手機時間里,在網上與同學共玩一款熱門游戲。
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謝倩雯調查發現,許多被訪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學業占據,“家庭——學校——課外班”三點一線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一位家長在調查中說:“低年級的孩子沒有3個以上課外班,好像就要落后于其他孩子好多,高年級的孩子課外班就更多了,周末少有空閑,基本上都在補課。”學業的壓力讓孩子難以兼顧興趣愛好,更別說參與社區交往。
調查發現,孩子學習之余有限的休閑生活也被功利化、被強行賦予意義。每年的寒暑假前夕,家長們會收到許多自媒體賬號發布的假期“不虛度計劃”,復習、預習、旅游、興趣開發……這些“計劃”精確到小時,被許多家長追捧。
網絡上有家長聲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的孩子就沒有虛度過一天。”
02
此外,社區硬件環境對孩子的友好性較差,也加劇了孩子社交缺乏的趨勢。研究認為,目前不少社區缺少可供孩子活動的設施和空間;公共設施老化、存在尖銳危險物體、活動場所車流量大等安全隱患,是家長不放心孩子到社區玩耍的重要原因。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河北家長中心主任陳輝認為,校園傳授給孩子的更多是認知能力,而適應未來社會的情感能力,也就是非認知能力,往往被忽視。
培養孩子這項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便是與同伴玩耍。脫離老師、家長等權威的社區社交,是鍛煉孩子非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

“社區社交對學校教育是很好的補充。”陳輝說,社區社交可以幫助孩子習得多種能力:交往能力,如溝通、分享、傾聽、公開講話等;協作能力,如分工、協商、妥協、信任同伴等;共情能力,如關心、同情、欣賞、理解他人等。
孩子們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能習得自律、專注、勇敢等品質,學會自信、自尊、果斷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性,體驗成功的快感,消除失敗帶來的消極情緒。
海南省婚姻家庭建設協會副會長梁景清說,10歲左右是孩子社交需求最旺盛的年齡,獲得同伴認可,是他們順利度過這一成長期的關鍵。
家長應為孩子提供更多社區社交機會,將孩子從過多的課外班、從電子產品的虛擬世界中拉回現實世界。
作者:趙葉蘋
編輯:壯青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