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加速只是噱頭,搶票軟件為何還在誘導用戶花錢
鐵路12306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1月21日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搶票軟件吹噓的“加速包”,是一個忽悠旅客的噱頭,實際上旅客加錢和沒加錢最后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澎湃新聞當晚在攜程旅行、同程旅行、美團、去哪兒網、飛豬App、航旅縱橫、智行App、高鐵管家等8家平臺進行實測,發現這些平臺均提供了收費的搶票服務,且成功率并不能得到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搶票“加速包”并不是第一次引發爭議和關注。早在2021年,鐵路12306就已經公開辟謠:消費者使用的“加速包”并不能擁有優先購票權,無論是哪款購票軟件都要在鐵路12306購票系統排隊。而早在2019年,就有媒體測評了所謂搶票軟件,當時的結論就是:它只能是個心理安慰。
也就是說,明知道搶票“加速包”并不一定有用,但是眾多平臺多年來仍在孜孜不倦地使用各種營銷話術誘導用戶花錢,這既可能造成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也不利于打造公平的購票環境。
據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研判,今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左右,規模可能會創歷史新高。1月11日,12306系統創下春運單日售票2155.5萬的新紀錄。不難想象群眾出行的需求有多迫切,而票未定就意味著行程無法敲定,難免會讓人著急。
可以說,搶票“加速包”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利用了百姓春運期間關注搶票的焦慮情緒。一邊是思鄉心切的樸素情感,另一邊卻是對用戶不失時機的“收割”,如此鮮明的對比實在讓公眾難以接受。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每個用戶都能順利買到回家的票,“加速包”就自然會退出歷史舞臺。這樣的說法看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運力永遠不可能按理論最大出行人數來設計,只要是假期集中出行,購票難恐怕就會出現。更何況,春運被稱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大遷徙,所以特殊時期出現票務緊張,很難完全避免。
事實上,鐵路部門一直在千方百計挖掘運輸潛力,努力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針對買票難的問題,12306的相關技術也一直在升級、完善。去年12月30日,12306剛剛進一步優化購票信息預填服務,開設“購票信息預填優化試點”專區,在部分地區的長途區段車票發售中,試點推出“系統自動提交購票訂單”功能。
另一方面,搶票軟件還可能為12306網站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導致買票更難——從原理上講,各種搶票軟件無非是通過更快速的網絡,向12306發起高頻購票請求。就在1月11日,12306拒絕經識別認定的異常登錄訪問請求3982萬次,同時將經識別認定的407萬次異常提交訂單請求列入慢速隊列,295萬單異常候補購票請求延遲處理。
因此,確實應該重視所謂“加速包”帶來的種種負面問題,尤其是對于平臺推出的此類服務,也應該有新的監管手段。比如,搶票軟件許諾的成功率,有沒有第三方監督測算?使用搶票軟件可能造成的用戶個人信息泄露,該怎么辦?不明確標注的收費陷阱,如何處罰?無論如何,不應該讓類似的購票、消費套路為春運添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