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拆解100部微短劇破解的流量密碼
一部爆款微短劇究竟應該具備哪些基因?這是所有微短劇出品方都在苦苦探索的問題。作為一種高度商業化的內容產品,應該說微短劇在承載傳統影視劇敘事基本規律與短視頻等新媒體運營特征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內容與運營邏輯。因為沒有穩定規律性底層邏輯的新生事物,是不可能形成規模化產業格局的。
我們在研究了100部近期有代表性微短劇作品后,拆解了幾個典型類型領域的微短劇,破解其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碼,與微短劇行業同仁分享。當然這種解析破解還不能夠涵蓋整個微短劇內容類型,這些分析思考認知也在不斷地進化迭代之中,只是當下的階段性觀察思考。
1、古裝甜寵類 —以《虛顏》為例

開篇吸睛:開篇便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換臉替嫁戲碼。女主本是畫師,因長相與宰相千金相似,被脅迫換臉代嫁入將軍府,出嫁途中遭遇刺殺,混亂中與男主初次邂逅,男主冷峻帥氣又身份神秘,女主驚慌失措卻又暗藏聰慧,兩人眼神交匯間火花四濺,瞬間抓住觀眾對古代言情浪漫冒險的向往之心,讓人急切想知道這對 “錯嫁” 夫妻后續如何相處。
劇情緊湊:每集 10 分鐘左右,劇情推進如疾風驟雨。女主入府后既要隱藏身份,又要應對府中復雜人際關系,還得解開換臉背后陰謀,與男主感情也在共患難中迅速升溫。從誤會、試探到深情相擁,幾乎每兩集就有一個感情大轉折,中間穿插朝堂風云、江湖恩怨支線,豐富劇情層次,全程無冷場,滿足觀眾在碎片時間對甜蜜又刺激劇情的需求。
精準受眾:瞄準年輕女性尤其是古風愛好者、甜寵劇迷。劇中精美的古裝造型,從華麗嫁衣到日常羅裙,古韻十足;詩意的場景布置,庭院深深、花前月下,為浪漫愛情營造絕美氛圍。男女主高顏值且 CP 感爆棚,日常撒糖互動,像不經意的摸頭殺、深情對視,精準擊中少女心,讓目標受眾沉浸其中。
角色魅力:女主堅韌勇敢,面對困境不屈不撓,努力追尋真相;男主外表高冷,內心熾熱,在愛情面前逐漸敞開心扉,兩人性格互補。配角也各有千秋,活潑俏皮的丫鬟、陰險狡詐的反派姨娘,都為劇情添彩,觀眾極易代入情感,為角色命運牽腸掛肚,自愿為劇宣傳。
社交裂變:微博上 #虛顏 話題閱讀量數以億計,粉絲紛紛曬出劇中經典同框截圖、甜蜜臺詞,剪輯心動瞬間,發起劇情續寫挑戰;抖音大量二次創作,古風博主仿妝女主,舞蹈博主編排古風舞蹈詮釋劇情,搞笑博主改編短劇段子,跨領域傳播,讓更多人知曉該劇,引發追劇熱潮。
更新互動:采用周更模式,每周固定幾天更新,給觀眾穩定期待。制作團隊在評論區與粉絲頻繁互動,透露幕后花絮、回應劇情猜測,甚至根據粉絲呼聲增加男女主對手戲,提升粉絲黏性,促使觀眾持續追看。
視聽適配:畫面色彩濃郁飽滿,古風色調還原古代繁華,打光柔美,突出人物顏值;配樂悠揚婉轉,抒情時如潺潺流水,緊張處似金鼓齊鳴,與劇情完美融合,在手機觀看時視覺聽覺雙重享受,吸引觀眾沉浸劇情,留存流量。
多平臺聯動:愛奇藝獨播主打深度追劇用戶,吸引穩定流量;抖音同步宣發短視頻片段,利用短視頻流量優勢,快速觸達潛在觀眾,引導至愛奇藝觀看正片,兩者結合擴大受眾范圍,提升劇集熱度。

流量公式一:奇幻開篇引發浪漫憧憬 × 緊湊甜虐劇情滿足情感需求 × 精準定位古風甜寵受眾 × 魅力角色打造 CP 熱度 × 社交跨領域傳播 × 穩定更新與互動增強黏性 × 視聽適配古風古韻 × 愛奇藝與抖音聯動 = 古裝甜寵微短劇爆款流量。
2、搞笑職場類 — 以《大媽的世界》為例

開篇吸睛:開場便是兩位時尚大媽在小區長椅上討論當下熱門的直播帶貨,金句頻出,觀點新奇,如 “這直播間搶東西,比咱超市早高峰搶雞蛋還難”,一下就把觀眾帶入充滿煙火氣又緊跟時代潮流的老年生活場景,以獨特視角引發好奇。
劇情緊湊:每集約 5 分鐘,一集聚焦一個職場、生活或科技熱點話題在老年群體中的折射,像老年大學的 “內卷”、社區團購的亂象、老年人學智能手機困境等。通過幽默夸張的情節、快速的對話節奏,幾分鐘內拋出問題、展現矛盾、解決沖突,全程笑點不斷,觀眾無需費神就能輕松獲得歡樂。
精準受眾:鎖定中老年群體以及關注社會熱點、喜愛輕松喜劇的年輕觀眾。以老年人為主角,展現他們與時俱進、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打破大眾對老年人刻板印象,既讓中老年觀眾有代入感,找到生活共鳴,也讓年輕觀眾看到長輩別樣一面,拓寬受眾邊界。
角色魅力:主角大媽們性格各異,有熱心腸愛張羅的、有精打細算的、有文藝范兒的,她們在面對新事物時懵懂又執著,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智慧又風趣,配角如呆萌大爺、新潮小伙也為劇情增色,角色鮮活真實,觀眾很容易與之建立情感聯系,喜愛劇集。
社交裂變:微博話題 #大媽的世界 常上熱搜,粉絲分享搞笑臺詞、截圖,制作老年表情包;抖音短視頻大量傳播精彩片段,喜劇博主模仿大媽表演,引發全民熱議,傳播熱度從線上到線下,甚至成為家庭聚會聊天話題,擴大影響力。
更新互動:不定期更新,每次更新幾集,制造驚喜感。制作團隊收集觀眾提供的生活素材,融入后續劇情,讓觀眾成為創作源泉,增強參與感,觀眾也更愿意安利劇集。
視聽適配:畫面明亮溫馨,場景多為小區、公園、家庭等熟悉場所,貼近生活;音效輕松詼諧,配合搞笑動作、語言,強化喜劇效果,在移動端觀看毫無壓力,方便觀眾隨時開懷一笑,留住流量。
多平臺聯動:騰訊視頻首播保障品質追劇體驗,吸引穩定觀眾;快手平臺合作,憑借其龐大下沉市場用戶基礎,快速擴散,讓不同地域、階層觀眾都能接觸該劇,提升知名度與流量。

其流量公式:新奇熱點開篇抓住眼球 × 緊湊幽默劇情釋放壓力 × 精準定位多元受眾 × 鮮活大媽角色引發共鳴 × 社交全民傳播 × 驚喜更新與互動提升參與度 × 視聽親民生活化 × 騰訊與快手聯動 = 搞笑職場微短劇爆款流量。
3、懸疑冒險類 — 以《不思異:錄像》為例

開篇吸睛:開篇直接呈現一段模糊、晃動的錄像畫面,伴隨著陰森背景音樂和詭異音效,在一個廢棄精神病院里,未知生物一閃而過,旁白留下懸念 “這是他們最后一次錄像,究竟發生了什么”,瞬間營造出驚悚、神秘氛圍,勾起觀眾對未知恐懼的探索欲。
劇情緊湊:每集 8 分鐘左右,以單元劇形式講述多個獨立又隱約關聯的懸疑故事,每個故事從日常場景切入,如獨居女孩深夜收到莫名快遞、劇組拍攝恐怖片遭遇靈異事件,然后迅速進入正題,劇情步步緊逼,反轉不斷,真相往往在最后一刻才揭曉,讓觀眾全程神經緊繃,沉浸在解謎冒險中。
精準受眾:針對懸疑愛好者、年輕冒險群體,尤其是喜歡刺激驚悚體驗的觀眾。憑借獨特錄像偽紀錄片形式,增強故事真實感,仿佛觀眾自己在觀看監控錄像,身臨其境感受恐懼;故事融入都市傳說、超自然元素,滿足觀眾對神秘未知的好奇。
角色魅力:主角多為普通人,面對超自然現象時的驚恐、掙扎、勇敢反抗,真實可感。配角如神秘的房東、古怪的保安,背后可能隱藏關鍵線索,角色不確定性增加懸疑色彩,觀眾投入情感去推測人物動機與命運,為劇集著迷。
社交裂變:豆瓣小組、知乎等平臺上,觀眾熱烈討論劇情細節、猜測真相,形成解謎社區;微博 #不思異:錄像 話題下,粉絲分享高能預警片段,恐怖片博主深度解析劇情,二次創作恐怖混剪,激發更多人挑戰觀看,擴大傳播范圍。
更新互動:按季更新,一季 12 集左右,間隔一定時間推出新季,保持新鮮感。制作團隊在社交媒體與觀眾互動,征集新故事創意,解答遺留疑問,讓觀眾參與創作,提升期待值,持續關注劇集。
視聽適配:畫面故意做舊、模糊處理,模擬真實錄像質感,昏暗色調、光影閃爍,渲染驚悚氣氛;音效陰森恐怖,風聲、尖叫聲、不明物體爬行聲,從聽覺上刺激觀眾,適配移動端沉浸式觀看,確保觀眾在緊張刺激氛圍中持續追看,留存流量。
多平臺聯動:嗶哩嗶哩獨播,借助平臺動漫、二次元、懸疑受眾聚集優勢,打造深度粉絲社區;抖音、微博短視頻引流,吸引更多潛在觀眾,跨平臺合作,深挖懸疑微短劇流量潛力。

其流量公式:驚悚開篇激發探索欲 × 緊湊反轉懸疑劇情緊扣心弦 × 精準定位懸疑冒險受眾 × 魅力角色驅動解謎熱情 × 社交深度互動傳播 × 按季更新與互動維系期待 × 視聽驚悚沉浸體驗 × 嗶哩嗶哩與短視頻平臺聯動 = 懸疑冒險微短劇爆款流量。
4、如何找到不同類型微短劇流量共性密碼?
不同類型微短劇的流量公式雖各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共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內容創作方面
強情節與快節奏:各類微短劇都注重情節的緊湊性和節奏的明快性。比如,懸疑類微短劇會在短時間內拋出多個懸念,愛情類微短劇則迅速推進男女主的情感發展,平均每 2-3 分鐘就會設置一個小高潮,每集結尾也會留下懸念,以吸引觀眾持續觀看。
沖突與懸念設置:通過制造沖突和懸念來吸引觀眾是普遍做法。無論是家庭倫理類微短劇中的婆媳矛盾、夫妻沖突,還是玄幻類微短劇中主角與反派的對抗、主角面臨的神秘危機等,都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使其產生想要探究后續劇情的欲望。
角色塑造鮮明:成功的微短劇都有個性鮮明的角色,讓觀眾能夠產生情感共鳴或情感投射。如職場類微短劇中的勵志新人、仙俠類微短劇中的高冷仙尊等,這些角色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和明確的人物目標,能使觀眾因角色的成長、挫折而產生喜怒哀樂,進而與劇集建立深厚的情感紐帶。
受眾定位與共鳴方面
精準受眾定位:不同類型的微短劇都會明確自身的目標受眾。校園甜寵類微短劇主要面向青少年群體,古裝權謀類微短劇可能更吸引歷史愛好者和古裝劇迷等。通過精準定位受眾,能夠更好地了解觀眾需求,從而創作貼合他們喜好的內容。
引發情感共鳴:努力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是微短劇吸引流量的關鍵。如都市情感類微短劇會展現職場壓力、愛情困惑等,讓觀眾在劇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產生共鳴;熱血玄幻類微短劇通過主角的逆襲之路,滿足觀眾對力量、成功的渴望,激發他們的熱血情感。
推廣與互動方面
社交媒體助力:各類微短劇都借助社交媒體進行推廣和傳播。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上發布精彩片段、幕后花絮、話題討論等,引發網友的關注和討論,制造熱搜話題,吸引更多用戶的注意。同時,利用社交媒體的分享功能,實現內容的快速擴散,形成社交裂變。
用戶互動增強:注重與觀眾的互動也是共性之一。制作方會通過評論區回復、線上活動等方式與觀眾互動,了解觀眾的想法和建議,甚至根據觀眾反饋調整劇情走向。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粘性,還能讓觀眾成為微短劇的 “自來水”,自發進行宣傳和推廣。
制作與平臺方面
視聽體驗優化:都注重在視聽效果上進行優化,以適應移動端的觀看習慣。畫面上追求清晰、美觀,色彩搭配合理,場景布置貼合劇情;音效上根據情節需要進行精準搭配,緊張時節奏急促,舒緩時輕柔優美,從而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減少觀眾的流失。
多平臺分發:為了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不同類型的微短劇通常會選擇在多個平臺同步上線,如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長視頻平臺,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特點和調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實現流量的最大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