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紙翻花、葫蘆雕刻、生肖福字……上海虹口推出迎春民俗風情展
“甩一下小雨傘出來了,一層、兩層、三層,步步高升;小雨傘變成小蘋果,叫開花結果;喇叭花變成大蘑菇,兩個叫兩全其美,好事成雙……”一拉一折一翻,彩色的紙翻花在劉鳳臣手中不斷變化,每種花樣都對應著吉利的祝福。

1月21日上午,上海虹口區文化館,“2025乙巳蛇年虹口區迎春民俗風情展”開幕。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1月21日上午,“2025乙巳蛇年虹口區迎春民俗風情展”在上海虹口區文化館拉開帷幕,現場推出民俗展覽、非遺技藝展示、直播互動、手工體驗等系列活動。場館內一片熱鬧喜慶,在場的市民與非遺傳承人互動交流,打卡拍照,領取春聯、福字,在非遺氛圍中感受新春年味。

劉鳳臣(右)教小朋友玩翻花。
非遺技藝展示區,劉鳳臣的展臺上擺放著五顏六色的翻花,有的似長龍,有的像花團錦簇,還有的寫著字可雙面變幻;旁邊則是運用不同編織技法編成的各種小籃筐,精巧牢固。

海派胡蘆雕刻、烙畫展臺前聚焦了不少觀眾。
劉鳳臣介紹,他來自山東臨沂,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翻花和柳編兩個非遺項目,如今兒子也在跟他學習。翻花已經在他手中迭代升級,不僅有傳統的樣式,還有帶夜燈、帶標語的款式。柳編則是過去民間廣泛使用的手工藝品,長江以南多用竹編,以北則偏向柳編,使用的柳枝材料生長于長江沿岸,崇明區橫沙島也有。

海派葫蘆雕刻作品。
旁邊的葫蘆展臺也妙趣橫生。身形圓潤的葫蘆上鏤空雕刻出“福”字、愛心、銅錢、錦鯉,燈光透過一個個小孔照出來;造型更怪異的葫蘆則被烙畫上牡丹、龍、或是繁復花紋,筆法細膩,層次豐富。
海派葫蘆雕刻技藝傳承人羅君說,葫蘆無論是雕刻還是電烙,都是精細活兒,極考驗耐心。挑選葫蘆也很有講究,太厚不好鏤空,太薄容易碎,后期不懂保養也易損壞。他早期練習雕刻,做印章、玻璃刻畫,后來一通百通,漸漸學習掌握了葫蘆的非遺技藝。

書法家現場書寫小蛇相伴的福字。
除了剪紙、兔子燈、葫蘆雕刻、傳統香道制作技藝等,書法也吸引了不少人。書法家們現場揮毫潑墨,小蛇相伴的福字、吉祥如意的春聯,一副接著一副送到市民手中。

民俗展覽區域介紹了過年習俗和民謠。
轉入民俗展覽區域,豐富的圖文講述了蛇年由來、關于蛇的崇拜歷史、蛇相關的節日民俗,以及過年的民謠和習俗;實物展示則展出了生肖、過年相關藏品和作品,比如蛇圖案的瓷器、郵票、“小校場木版年畫”等。

小校場木版年畫。
虹口區文化館方面介紹,“生肖年虹口區民間民俗風情展”已經連續舉辦十六屆,成為虹口區非遺品牌項目。今年的活動引入了直播環節,6位非遺傳承人在線講述傳承工作的年俗趣事,觀眾們通過彈幕和評論互動,由此加深了市民對非遺和新春民俗的了解。
館方表示,本次活動將持續至2月20日。活動期間還將陸續推出剪紙、指掌畫等手工體驗,以及元宵猜燈謎等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新春節日氣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