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評小課堂?|國粹京劇魅力幾何?王珮瑜帶你領略手眼身法步
【編者按】
京劇的起源是什么?
京劇藝術的來龍去脈是什么?
優秀京劇表演是怎樣煉成的?
……
把文藝送到孩子中去。自2022年起,由澎湃新聞與上海文學藝術院、中國福利會兒童教育傳媒中心共同推出“小小藝評家”項目,讓知名、專業的文藝家帶孩子們近距離感受藝術、讀懂藝術。
前兩年,這一系列藝術鑒賞課程邀請到油畫、攝影、漫畫、書法、音樂、戲劇、魔術、動畫等領域的藝術家親身授課,并帶領孩子走入各類藝術的殿堂。
如果你也對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有許多好奇與疑問,想要一探究竟卻又不知從何起頭,不要錯過這次名師普及、啟發藝術思維,同時又能提升鑒賞、評述能力的好機會!

用藝術為你的生活加點“料”,“小小藝評家”藝術鑒賞課又上線啦!這一次,我們想與同學們分享的藝術話題是——京劇。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京劇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京劇的起源是什么?京劇藝術的來龍去脈是什么?優秀京劇表演是怎樣煉成的?這節課,我們邀請了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瑜音社京劇小科班的創辦人王珮瑜帶大家近距離了解京劇,現場教你唱念做打、手眼身法。
【第一堂理論課】—— 什么是京劇?
【主講人】
王珮瑜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瑜音社京劇小科班創辦人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
京劇藝術要傳達的是一種美,從唱念做打里提煉出中國人審美內核。讓我們與王珮瑜老師一起走進京劇藝術的奇妙世界,發現美、接近美,一起探尋京劇藝術的魅力。
課堂筆記
1、京劇藝術的誕生與當年乾隆皇帝80大壽有關,要把全國唱得最好的戲班請到北京,就開啟了著名的徽班進京。但那時候還不能說形成了京劇。當時的京城劇壇有昆曲、秦腔、梆子、漢調、徽劇等,真正形成京劇的過程漫長且復雜,其中包括音樂、表演和語言的流變是逐漸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2、京劇,最初不叫京劇,而是叫亂彈、皮黃等等。京劇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是北京戲班到上海演出,上海觀眾和媒體把北京戲班演的戲定名為京劇,所以可以說,京劇藝術是在北京形成,而在上海被真正定名。
3、京劇表演藝術可以高度概括為八個字:“有聲必歌,無動不舞”。在舞臺上發出聲音,就得有歌唱的旋律;在舞臺上舉手投足,都得有舞蹈的美感。
4、戲曲舞臺上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不準真刀真槍、真山真水,中國戲曲舞臺是極簡、大氣 、虛擬的。
5、京劇的發展歷程中,曾出現過非常多的偶像級的藝術大師,他們對京劇的形成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第一代: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第二代: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第三代: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

【第二堂實踐課】——親身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上完第一堂理論課,相信同學和家長已經對京劇的歷史與魅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期待如何親身體驗這門傳統藝術的精彩。在這節實踐課中,王珮瑜老師將親身教學帶大家走進京劇的世界,瑜音社的小演員們也將現場表演原創微京劇《坐井觀天》,讓我們一起探尋京劇藝術的魅力,找到京劇藝術的無窮樂趣,走進京劇藝術的奇妙世界,發現美、接近美。
課堂筆記
1、無數角兒把京劇灌溉
京劇更加強調流派、行當以及藝術家的個人特色。京劇真的是由若干角兒組成的,如果沒有這些角兒們就不會有京劇今天的輝煌。所以一說到京劇,它一定是無數的角兒,把它灌溉成一棵參天大樹。京劇講生旦凈丑,是幾個大行當組合在一起的一個大劇種。曾經叫生旦凈末丑,后來由于演員慢慢地發展,劇目慢慢地合并,末就歸到生行里面。所以,現在是四個大的行當。

2、看到古人的智慧
京劇的劇目在設計上,絕對不讓你沉溺在某一種單一的情緒當中。即便是在一個大悲劇里面,一大場虐心的戲完了以后準會上來一個丑行,目的就是讓觀眾從剛才悲傷的氣氛當中跳脫出來。其實這不就是人的生活嘛。生活不永遠是快樂,也不永遠是悲傷,它總是今天開心一下,明天讓你悲傷一下,后天又開心了,總是這樣起起伏伏、冷暖自知。所以在京劇藝術的行當設計、表演技法、劇本、演員和所有規矩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中國古人的智慧。

3、以最“京劇”的形式演繹最熟悉的故事
活動現場,“瑜音小社”少兒京劇團表演了原創微京劇《坐井觀天》。小演員們將“坐井觀天”這個小學語文課本里就有的成語故事,演繹得鮮活有趣,展現了傳統京劇之美。王校長介紹道,瑜音社就要以最“京劇”的形式演繹最熟悉的故事,希望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
扮演小蛙的演員學的是老生,但是在這個戲當中,他演的是介于生行和丑行之間的一個角色。京劇是講行當的,但考慮到很多小朋友還不清楚什么是行當,所以用這樣一種方式,打破行當的壁壘,讓孩子們感受京劇的樂趣。

王校長還帶領微京劇《坐井觀天》中的小演員們,與大家進行了一系列的互動,讓臺下小朋友們親身體驗了京劇的魅力。


作業點評:
1、辛一墨 建襄小學 三(六)班

學生感想: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王珮瑜老師的京劇體驗課。王珮瑜老師是上海京劇院的著名京劇演員,她的課讓我對京劇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課堂上,王珮瑜老師不僅為我們講述了京劇的歷史和起源,還親自示范了京劇的表演技巧。她唱腔優美,動作傳神,仿佛把我們都帶入了京劇的世界。最令我難忘的是,王珮瑜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唱京劇。她耐心地糾正我們的發音,告訴我們如何運用氣息,讓我們感受到了京劇唱腔的獨特魅力。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學生,但我也被這種藝術深深吸引。通過這次體驗課,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于京劇的知識,還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王珮瑜老師用她的熱情和才華,讓我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希望以后還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學習京劇,傳承和發揚這門寶貴的藝術。
王珮瑜點評:
這位同學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京劇藝術的好奇與熱愛,我相信你從這一天開始一定愛上了京劇。堅持下去吧,“京劇其實很好玩”,希望以后這句話由你來告訴更多人。
2、顧樂彤 上海市楊浦區鳳城新村小學 四(4)班

學生感想:
通過參加這次京劇講座,我深感震撼并收獲滿滿。在課堂上,王老師生動地為我們介紹了京劇的歷史淵源、表演特色和文化內涵,讓我對這門傳統藝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過現場觀摩演員們微京劇《坐井觀天》的精彩表演,我被他們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功底所折服。京劇的獨特唱腔、華麗服飾以及豐富的表情和動作,都深深吸引了我。
這次講座讓我深刻體會到京劇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其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同時,我也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欣賞京劇,更加懂得了尊重和傳承這一傳統藝術的重要性。這次講座不僅拓寬了我的文化視野,還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講座結束后我還參加了一節京劇深入體驗課,進一步深入學習了京劇的相關知識,親身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王珮瑜點評:
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包容著幾百年來的傳統文化、歷史風煙。京劇足夠美好,可以從任何角度走近它、觸摸它,成為它的觀眾。希望我們能一起堅定地熱愛京劇,矢志不渝。
3、方知行 上海市徐匯區上海小學四(1)班

學生感想:
2024年10月,我們《少年日報》小記者團中的幾位小記者在今潮8弄瑜音社課堂,參加了“跟隨王珮瑜踏上京劇探索之旅”活動。活動中,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老師和她的團隊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京劇講座。講座后,王老師還接受了《少年日報》小記者的專訪。
王珮瑜老師一頭短發,穿著藍色襯衫、牛仔褲,神情輕松地走上舞臺。臺下的一百多張椅子上坐滿了家長和孩子。王老師詳細介紹了京劇的起源、傳承人、唱念做打等四功,播放了精彩的京劇片段,還告訴觀眾舞臺上不會有真的山水亭臺,全靠演員的動作表現出來。然后,大家觀看了“瑜音小社”少兒京劇團帶來的微京劇《坐井觀天》。這部瑜音社的原創劇目特為兒童設計,曾斬獲“小白玉蘭”集體獎項。劇中小青蛙、小鳥、小猴、小兔和海鱉爺爺的精湛表演獲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小演員謝幕后,王老師邀請臺下的小朋友們,跟隨劇中的小演員們練習動作。其間,王老師還手把手教大家“云手”,踏步端掌,在虛空中劃出“順風旗”,現場氣氛十分美好。
講座結束后,小記者們趕到王老師的辦公室,對她進行了專訪。小記者們踴躍提問,王老師逐一熱情回答。王老師介紹了自己的學藝經歷,8年前她就開始帶瑜音社團隊去上海中小學上社團課,4年前開始開出瑜音社小科班,一直致力于京劇藝術當代化的傳承與傳播。她認為,京劇特別有正能量,老生這類角色非常適合中國士大夫階層的審美。一名優秀的京劇演員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商和智商都在線。未來,要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通過短視頻等線上平臺,把感興趣的青少年吸引到線下,形成“線上導流、線下深度體驗”的良性循環。
通過這次活動,許多觀眾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京劇,發現京劇原來也可以很好玩!
王珮瑜點評:
在《坐井觀天》演出的時候,我高興地看到小朋友眼中閃動著好奇與熱愛。一雙雙如星子般璀璨的眼眸,讓我相信,雛鳳清于老鳳聲,京劇之美會由你們傳遞給更多人。
兩堂課學完后,大家是否已經對京劇的歷史淵源、藝術形式和表演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是否也發現,原來京劇這門藝術不僅博大精深,還可以如此生動有趣?如果你對京劇表演充滿好奇,或者躍躍欲試想談談你的學習感受與收獲,歡迎留言分享,說不定還能收到王珮瑜老師的親自點評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