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避免“帽子化”,杰青、優青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B類
據部分省市科技廳和部分高校日前披露的信息,旨在支持青年學者研究的“杰青”“優青”等進行統一更名。
消息稱,為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項目改革,確保人才項目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異化使用現象,自2025年起,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將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將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C類)。
其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加強科學問題凝練,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旨在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加強科學問題凝練,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C類)支持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內自主選題,開展基礎研究工作,特別注重培養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進行創新研究的能力,激勵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的創新思維,培育基礎研究后繼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杰青項目是上世紀90年代黨和國家為了解決當時我國科研隊伍中存在的人才匱乏和斷層問題,劃撥專門經費設立的人才項目,是擇優對青年科研人員進行穩定支持、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的戰略性舉措。作為我國成功的人才品牌項目之一,杰青項目在科技界享有較高聲譽。
在杰青項目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中國科學報》文章就提到,譬如,一些項目負責人在獲得杰青項目資助后,覺得“功成名就”了,認為可以歇一歇、停一停,減弱了繼續奮斗的動力;有人將杰青項目視為人才“帽子”、身份“標簽”,這嚴重脫離了科研本質、違背了杰青項目設立的初衷。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也被稱為“小杰青”,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鋪墊性科技支撐基金。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強對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培養,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系,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自2012年起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績效報告》提及,調研了解到,很多單位把優青項目當成“小杰青”對待,異化為人才“帽子”,使青年科研人員提前進入杰青項目競爭的軌道,帶來急躁和壓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