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精品網劇“上海出品”,創新海派文化國際表達
近年來,上海依托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通過政策引領、資金扶持與機制創新,不斷培育網絡劇集優質內容,實現高質量出海。聚焦現代文明表達與海派文化特色,網劇的“上海出品”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展現了都市文化自信與海派文化魅力,為中國當代文化的全球傳播注入了鮮活動力。
政策驅動,培育精品網劇出海新動能
早在2005年,國內首家網絡視聽平臺土豆網就在上海生根,為視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0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復同意上海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園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該基地累計吸引超過2880家企業入駐,包括檸萌影業、耀客傳媒等上海本地知名制作機構,初步形成涵蓋內容生產、版權交易與傳播發行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2023年,該基地年創稅收逾17億元,技工貿收入突破180億元,帶動上海網絡視聽市場規模達到225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3,進一步鞏固了上海在國內網絡視聽產業中的領先地位。
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背后是作為“產業引擎”的系統化政策支持。2023年,上海市通過“中華文化走出去”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網絡劇集的翻譯制作、國際推介、海外參展及版權銷售,旨在破解語言與文化折扣障礙。上海還建立了網絡視聽重點項目庫,為入庫項目提供從選題論證到成片發行的全流程支持。依托專人指導機制,不斷優化劇集內容質量,提升本地制作機構創作國際競爭力作品的能力。
同時,上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網絡劇集出海提供系統性保障。對嗶哩嗶哩、愛奇藝等互聯網平臺給予政策傾斜,為上海企鵝影視、鳴澗影業等本地制作機構制定“一企一策”專項服務方案,以全面提升其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大會等活動的舉辦,為網絡劇集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搭建了交流平臺,助力“上海出品”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上海出品”,網劇出海彰顯國際文化影響力
網劇的“上海出品”以優質內容與創新模式成為國產劇“走出去”的文化標桿,推動中國文化加速融入全球語境,也面向國際展示上海的都市文化生活與價值理念。

一方面,上海本地影視制作機構檸萌影業出品的青春勵志網劇《二十不惑2》被美國流媒體平臺Netflix購得版權并面向全球播出;《小敏家》尚未播出即被Disney+購得全球版權并列入亞太區首播名單;《三十而已》更是在Netflix、YouTube等國際平臺熱播,覆蓋百余個國家和地區,在馬來西亞成為2020年點擊量最高的中國網劇。檸萌影業等上海制作機構不斷創新,由單一的古裝劇,逐步拓展至能夠承載中國現代文化的多元現實主義題材劇,傳播渠道覆蓋全媒體網絡,涵蓋流媒體、電視臺及社交平臺,形成了全方位的文化輸出模式。這些劇集不僅展現了中國都市生活的現代特征,也通過多樣化的文化敘事加深了國際觀眾對中國社會的認知。《三十而已》還在第27屆上海電視節上榮膺國際傳播獎,充分展現了上海文化產品的全球影響力。
另一方面,“賣出去”與“播出去”的結合顯著增強了“上海出品”的產業鏈影響力和文化輸出動能。《三十而已》的翻拍項目穩步推進,同時獲得歐洲國家的版權意向。劇集中展現的上海都市風貌和現代生活圖景備受海外觀眾青睞,“女性成長”的價值母題也引發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心靈共振,成為上海海派文化的創新表達。
海派文化作為上海的核心文化標識之一,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為特質,在全球化背景下煥發嶄新活力。在數字文化產業的消費版圖中,網劇具有深描文化、浸潤傳播的特質,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踏入一方場景,走進一個故事,形成一段記憶”。網劇的“上海出品”,一方面,將歷史沉淀與現代精神相結合,以繁華都市、文化記憶和時尚風貌為載體,塑造了鮮明的上海城市形象;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敘事的溫潤表達與城市風貌的細節展現,讓海外觀眾在進一步了解上海這一國際大都市的同時,也能深入感受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魅力。
(作者劉波洋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姜海為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后)
本文刊于《上海宣傳通訊》2025年第2期“本期策劃”欄目,系《上海宣傳通訊》聯合復旦大學媒介管理研究所專家團隊推出的“網絡時代文化出海的上海實踐”組文之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