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實驗操作納入學業評價,為更多孩子播下科學種子
將學生平時實驗操作和參加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納入理化生等實驗操作……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特別提到要將實驗等探究實踐納入評價體系。
基礎教育階段是“孵化”學生科學精神、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樹立科學志向的關鍵時期,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近年來,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科學教育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從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到如今的《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都指向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夯實根基。
這幾年,中小學科學教育開展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瓶頸需要打破。比如,科學教育相關的經費投入保障不足,影響了實驗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相關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生均實驗室面積仍然較小,無法滿足學生實驗需求;部分學校實驗室利用率低,學生親身體驗少,實驗操作能力低。類似種種問題,影響著科學教育的高質量開展。
科學實驗對于提高科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科學教育,絕不僅僅是多配幾個科學教師,多加幾節科學課,多進行幾次科學知識的考試就行了。激發學生科學興趣、探索精神,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體驗,都有賴于科學實驗。
正是在動手實驗中,學生加深了對抽象的科學知識的理解,觀察到這些知識在實際中的表現;正是在操作實驗儀器、進行數據測量和分析時,學生的精細動作技能、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正是在進行實驗設計、觀察現象、分析數據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形成了嚴謹的科學思維。
一言以蔽之:一次不起眼的“小實驗”,對青少年的靈感觸發、興趣培養,可能遠勝于好多節科學課。
因此,《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提出從評價改革入手,將學生平時實驗操作和參加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探索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納入實驗操作,以此牽引各地加強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倒逼學校重視實驗操作,對推動科學教育的高質量開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就在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強科學教育,強化核心素養培育;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面向中小學生實施科學素養培育“沃土計劃”。在科學教育中加強實驗教育,顯然是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的題中之義。
具體來說,要引導學校重視實驗室建設,不斷改進學校課堂教學方式,推動科學教師真正重視科學實驗;還要加強加大經費投入,尤其是加大對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的投入力度,讓薄弱地區學校不被落下。
讓每個校園成為實驗室,讓每名學生都成為“小科學家”,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科學種子會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會源源不斷冒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