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會對話|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馮昕:有信心今年國際業務量恢復至疫情前,持續提升國際旅客入境體驗
“目前上海兩機場的國際業務量恢復速度在全國是最快的,今年我們有信心恢復到百分之百。未來,上海機場將繼續推出更多舉措進一步鞏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航運中心能級全面躍升。”
談及國際業務量的恢復目標,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昕在2025上海兩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回應道。
“去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取得重大突破。”馮昕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客運方面,去年上海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47億人次,同比增長29%,創歷史新高。貨運方面,全年完成貨郵吞吐量420.6萬噸,據初步統計有望突破全球城市排名,同比增長11%。
將加快恢復國際業務量,提升國際旅客入境便利
“目前國際業務量發展的主要挑戰,仍是歐美部分市場的航線的恢復進程緩慢,比如法國巴黎和美國等國際航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不過其他國家的航線已增補了不少。”馮昕告訴記者,未來,上海機場將繼續致力于高質量發展,提升樞紐服務和中轉質量,優化國內外航線布局,加強與各方合作,為上海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貢獻力量。
近日2025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今年,民航將加快國際航班恢復,力爭國際航班數量恢復至疫情前90%以上。加快恢復和不斷拓展新國際市場也成為上海機場2025年發展的重心。據上海機場集團消息,1月11日,上海又新添往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首條直飛航線。
國際客運方面,去年上海機場積極服務航司新增10個、加密了19個、恢復了8個航點的航線航班,特別是中遠程航線和“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國家航線,其中,意大利威尼斯、法國馬賽、巴林麥納麥、俄羅斯喀山是全國首飛航線;貨運方面新增2個,加密8個航點的航線航班。上海客貨運樞紐網絡已覆蓋全球48個國家的291個航點。
“上海具備獨特的地理優勢,這座城市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國際航線數量居于全國之首,市政府也非常重視國外旅客從滬入境。”馮昕表示,浦東機場正在持續提升國際友人的入境體驗。例如,隨著免簽政策不斷擴大和優化,上海機場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兩場建設共3個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按照支付、文旅、通信、交通四大模塊功能,為入境國際旅客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務,形成“兩場三航站”服務格局,暢通入境“第一公里”。
在鍛造航空樞紐硬實力方面,上海機場堅持規劃引領。據上海機場集團此前消息顯示,上海機場立足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這個最大發展需求,聚焦優化樞紐功能設計、航空功能配套完善,持續推進樞紐工程建設,強化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功能。2024年,上海機場牽頭開展《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研究編制,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統籌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南通新機場的發展,科學謀劃上海多機場體系功能布局。
近期,國際民航安全形勢嚴峻,接連發生空難,引發各界對于民航安全的關注。對此,馮昕向記者表示,近期中國民航局也多次開會強調機場安全問題。對于機場而言,鳥擊防范、跑道安全防患等都是重要的常態化工作。上海機場也建立了一整套從識別到驅趕鳥類的系列措施,建立機場鳥情和無人機“探、識、驅”一體化平臺。“整體來看,一直以來中國民航對機場防鳥方面的要求較高,防范舉措做得也比較有效”。
據記者了解,在1月召開的民航局發布會上,民航局方面也指出,民航局將強化鳥擊風險防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壓實機場的主體責任,督促各機場準確研判冬季鳥類活動遷徙的規律,加強機場及周邊區域的驅鳥作業,增強鳥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強化科技手段應用,提升鳥擊防范的精準性,加強鳥擊殘留物的鑒定,積累工作經驗。針對不同機場的實際情況和鳥種的活動特點,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提升鳥防工作效能。此外,還全面排查跑道安全隱患,切實防范相關安全風險。
“機場是否具備SAF加注能力成為航司開通國際航線的重要考量因素”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馮昕提交了關于《打造SAF保供體系,提升綠色航運能級》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歐盟、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均提出了可持續航空燃料(由餐廚廢油脂、農林廢棄物等原料生產而成,以下簡稱“SAF”)加注的目標節點;我國民航業提出“十四五”期間累計SAF消費量5萬噸的目標,2024年9月啟動了國內SAF應用試點;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紛紛引入SAF,并對航油中SAF的摻混比率作出承諾;機場是否具備SAF加注能力成為航司開通國際航線的重要考量因素。
提案指出,上海航空樞紐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SAF產業既是提升上海航空樞紐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市場潛力巨大,還將為上海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提供戰略契機。但當前,我國SAF供需市場面臨著生產規模不足、經濟性差、加注意愿弱等問題相互交織造成SAF“叫好不叫座”的發展瓶頸,上海建設SAF保供體系還存在四方面問題,包括原料難以匹配需求、技術制約生產能力、產能落地進展緩慢、成本居高抑制應用等。
對此,馮昕建議,上海要積極發展SAF產業,提高上海航空樞紐的保障能力和競爭力,其中首先要建立SAF保供體系。一方面,由SAF主體單位會同民航、化工等單位快速落地HEFA產線,確保近期SAF供應。另一方面,鼓勵并支持主體單位聯合能源央企在外省市取得資源布局生產,以應對產能放大后資源價格波動的影響。此外,依托上海機場完備的航油供給設施,加快建立上海SAF儲運加用網絡優勢。
此外,提案中還提及,扶持SAF市場推廣,打造SAF科創高地。首先,建議加快推動SAF新技術攻關,解決原材料卡脖子問題。重點關注前沿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協同,推動本市主體單位與科研、民航等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推動油脂無氫脫羰與生物質氣化等技術的工程論證,密切跟蹤電轉液等工藝發展,做好前沿技術儲備。其次,需打通技術策源到產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研判技術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暢通產業創新鏈條。積極推動更先進、更具顛覆性的SAF技術在上海孵化落地,打造上海在SAF新興技術的戰略高地,有力促進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