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評|以哈停火協議終達成,加沙就能迎來長久和平了嗎?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月15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就加沙停火達成協議。這是自2023年11月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短暫停火協議后,雙方再次達成停火協議。

當地時間2025年1月15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加沙停火協議,多國民眾街頭慶祝。視覺中國 圖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協議達成意味著本輪巴以沖突按下了“暫停鍵”,對緩解巴以沖突和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都有積極意義,也有助于中東地區沖突緊張局面走向緩和。
以哈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15日,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多哈宣布,以色列與哈馬斯就加沙地帶停火和被扣押人員交換達成協議,協議將于1月19日生效。根據協議,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人員,以換取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
報道稱,協議將分三階段實施,內容包括停火、交換被扣押人員、以軍逐步從加沙地帶撤離、流離失所居民返回加沙北部家園以及增加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等。卡塔爾、埃及、美國作為協議的擔保國,其宗旨是保障協議的三個階段得到充分執行。
自去年10月以來,以色列與哈馬斯就在卡塔爾、埃及和美國的調解下,就加沙地帶停火展開談判。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研究所所長田文林向澎湃新聞表示,巴以能夠達成協議,一方面是因為從各自目標來看,哈馬斯和以色列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以色列想要消滅哈馬斯、確保自身安全;哈馬斯則想要巴勒斯坦問題重新成為中東各國、特別是阿拉伯世界關注的核心話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都實現了各自的目標”。他表示,本輪巴以沖突至今已持續一年零3個月,“再拖下去其負面影響將遠遠超過對雙方的正面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田文林表示,特朗普上臺對哈馬斯來說絕不是利好消息,未來哈馬斯“面臨的生存環境可能將更加惡劣”,“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哈馬斯如果能夠和以色列達成停火,對哈馬斯來說也是一個相對比較體面的結果”。特朗普在當選后曾多次威脅,如果在他上任前哈馬斯不釋放以色列人質,加沙地帶將“陷入地獄般的場景”。
孫德剛也表示,以色列能夠在停火談判中妥協,“無疑也是美國施加了壓力”。他表示,對拜登政府而言,哈馬斯與以色列實現停火將是其中東政策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遺產,“拜登想給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一個句號,留下一筆濃重的遺產,所以迫使以色列最后作出了讓步。”
協議有助地區局勢緩和
自2023年10月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以來,本輪巴以沖突已持續15個月。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的統計,沖突造成加沙地帶超過4.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超10萬人受傷,加沙地帶絕大部分地區在戰火中被摧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同時,加沙地帶沖突的外溢效應還造成整個地區局勢緊張。過去一年多里,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也門胡塞武裝之間不斷發生沖突,2024年4月和10月,伊朗與以色列爆發直接沖突,雙方互相對對方目標發動導彈襲擊和空襲,引發外界對地區爆發全面戰爭的擔憂。
孫德剛表示,第一階段哈馬斯與以色列將互換人質,無疑對雙方都是好消息,“這有助于緩解巴以沖突”,同時,“如果哈馬斯和以色列真正落實了停火協議,那么整個中東‘抵抗軸心’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也會大大降溫,地區沖突潮也會逐漸趨于緩和。”
田文林認為,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對當前地區持續緊張局勢“一定程度上能有釜底抽薪的效果”,“因為地區沖突升溫的根源實際就是巴以沖突久拖不決。”“從理論上來說,巴以實現停火對地區沖突降溫是有好處的”。
不過他也同時表示,經過一年多的沖突,以色列目前的戰略目標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移,“從沖突后期來看,以色列打擊的目標已經轉向了以伊朗為代表的‘抵抗軸心’”,“從實踐操作上來講,以色列未來也未必會停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甚至對伊朗的打擊。”
實現和平仍有漫漫長路
據路透社報道,第一階段協議實施16天后,將開始就協議第二階段進行談判,預計這一階段將包括釋放所有剩余人質、永久停火以及以色列軍隊從加沙完全撤軍。第三階段預計將解決所有剩余死難者遺體的歸還問題,并在埃及、卡塔爾和聯合國的監督下開始加沙的重建工作。
報道稱,如果一切順利,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仍必須就戰后加沙的愿景達成一致,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涉及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和數十億美元的重建投資。而其中一個尚未解答的核心問題,是誰將在戰后管理加沙。
一直以來,巴以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以色列一直表示,戰后加沙將沒有哈馬斯的位置,但根據哈馬斯與巴勒斯坦民族抵抗運動(法塔赫)此前達成的協議,哈馬斯與法塔赫將在戰后成立共同委員會對加沙地帶實施行政管理。同時,以色列也反對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對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地區和東耶路撒冷實施管轄。
田文林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是考慮到“特朗普政府極端偏袒以色列的立場”,巴以想要最終實現長期和平將面臨非常多的挑戰。“‘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合理也是最可行的方案,但這需要建立在巴以雙方力量的相對均衡之上,才能確保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他表示,現在的情況是“以強巴弱”,“在以色列看來,沒有‘兩國方案’,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他不會主動讓弱勢一方(巴勒斯坦)得到憑借權力難以得到的那部分利益。”
孫德剛則表示,本輪沖突爆發后,“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完全沒有互信,雙方相互的敵意進一步強化,這導致談判變得非常困難”。他表示,國際社會需要在此次實現停火和人質交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斡旋和調節的力度,“以小的和解促進大和解,真正促使‘兩國方案’的落實。”
“如果巴勒斯坦獨立建國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哈馬斯和以色列的停火也只是暫時的,未來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沖突恐怕又會爆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