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會之聲丨民盟上海市委建議:建設青龍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24年8月27日,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風光。 視覺中國 圖
崧澤遺址、廣富林遺址、馬橋遺址、亭林遺址……自1935年以來,上海嘉定、青浦、松江、閔行、金山、奉賢等區的系列古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將上海文明之源回溯到6000年前。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遺存,能不能“串珠成鏈”,更好地推動上海市商旅文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年來,圍繞這個問題,民盟上海市委在陳群主委的帶領下,多次組織實地調研和專家研討,并形成了調研報告。正在召開的2025上海兩會上,民盟上海市委提交了這份題為《關于加快上海古文化廊道資源“串珠成鏈”、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指出,上海古文化廊道是一條線性的文化遺產走廊,位于上海西部的最早海岸線古岡身西側或岡身上,分布著青浦區青龍鎮、福泉山、崧澤三大遺址,松江區廣富林遺址,閔行區馬橋遺址,金山區亭林遺址,奉賢區柘林遺址和華亭海塘遺存等69處,其中青龍鎮、福泉山、崧澤、廣富林、馬橋五大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這些古遺址年代跨越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西周、春秋戰國、漢、唐、宋元和明清等歷史時期,文化序列延續至今,綿延不斷。
民盟上海市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雖然沿線古文化遺址各行政區都進行了探索,但除廣富林遺址開發比較成熟外,上海古文化廊道沿線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尚存不足,總體規模小、品級低,開發開放程度普遍不高,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尤其是沒有發揮古文化傳播與文旅消費的相乘效應。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對古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古文化遺址保護與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籌考慮;三是文物保護規劃與區域開發規劃未能同步編制。
“上海古文化廊道是上海6000年文明的歷史軸線,沉淀著上海‘三個文化’(注: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歷史基因,也是‘何以上海’‘是以上海’的破解密碼。”民盟上海市委認為,上海可以將古文化廊道科學規劃、建設成具有海派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遺產傳承廊道,培育“從City walk到Country walk”的網紅打卡地、文旅消費新熱點。
為此,民盟上海市委在這份提案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第一,提高認識,加強統籌,同步編制遺址保護規劃與地區發展規劃。
古文化廊道遺址保護規劃編制是今后遺址保護和利用的依據。屬地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建設古文化廊道是未來增長點和資源形成點,積極履行法定主體責任,把國土空間規劃、城市控詳規劃與遺址保護規劃納入一張圖同步編制,統籌兼顧處理好遺址保護與民生改善、經濟建設、小城鎮發展、鄉村振興的關系。市文旅局、市規劃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等部門要加強會商協同以及與國家文物局的溝通,并指導督促屬地政府加快編制、公布上海古文化廊道沿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規劃,推動落實、細化“先考古、后出讓”制度,依據地下文物埋藏可能對基本建設用地實施分級分類管控,探索實行土地儲備階段考古評估差異化管理模式。同時,針對屬地政府關心的開發用地指標問題,探索用地指標轉移、平衡路徑模式。
第二,突出重點,以市級重大文化項目實施牽引區域文旅消費市場發展。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家倡導和比較成功的遺址類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方式,目前上海地區尚無一座嚴格意義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議將遺址富集、地處古文化廊道中心樞紐的青浦區作為先行區,重點聚焦在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上海祖港的青龍鎮遺址,將其納入“十五五”文化旅游事業規劃,以建設青龍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上海古文化廊道為目標,一方面通過項目布局和功能開發,研究利用鄉村振興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政策實施遷移安置方案,疏解遺址區域內的居住功能,統籌解決民生問題;另一方面推動導入文旅新業態,探索培育建設“一園多點”模式,建設集中反映上海古文明的主題博物館、上海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推動文物本體科學保護和可持續展示利用,并同步建設具有商旅文結合體功能的研學小鎮,打造成為標識性、引領性的文旅項目,牽引區域形成商旅文消費新市場。
第三,串珠成鏈,培育打造上海及長三角文旅消費新熱點。
加強頂層設計,編制上海古文化廊道總體規劃,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加強古文化廊道沿線區域聯動,創新體制機制,將分散在各區的古文化遺址遺存等串聯起來,串珠成鏈,發揮資源集聚效應,打造“最美旅游廊道”IP,唱響上海之源、上海之根、上海之本品牌。通過統一規劃改善交通條件,把沿線高等級公路改造成從南到北一線貫通的快捷路網,同時引入“低空經濟+文旅”模式,滿足市民高水平文旅需求。整治綜合環境,按照旅游景區、旅游景點要求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加強資源整合,融合廊道沿線名勝古跡、名人史跡,融合沿線美麗鄉村、水鄉古鎮,貫通上海古文化與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的脈絡,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軟實力,培育成為上海及長三角區域的文旅消費新熱點,并帶動上海五大新城和小城鎮建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