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事兒|“加價選座”成民航業慣例,媒體:規則、定價應公開透明

近期,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引發輿論熱議。部分航空公司以所謂“行業慣例”為由,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
就此,中國消費者協會13日發文稱,原本僅在廉價航空盛行的做法,如今正逐步蔓延至整個民航行業,“鎖座”越來越多,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有消費者反映,值機時發現如果不付費選座,免費可選座位寥寥無幾,甚至有時帶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難以選擇相鄰座位,迫使他們不得不支付選座費。
該文章還認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業約定俗成的選座規則,近幾年來,部分航空公司卻以“加價選座”為手段,以“安全飛行”為借口,不斷試探消費者的底線。這樣擅自加價的行為如果不加以遏制,將影響整個消費市場的風氣,其他商品或服務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在定價之外另行區分情況加價銷售,從而演變成為一種不公平的所謂“行業慣例”,侵蝕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春運臨近,建議相關主管部門主動作為,強化行業引導,規范經營行為。消費者的行動也是對行業行為的一種監督,消費者在遭遇各類侵權行為時可積極向消協組織或主管部門投訴,推動消費市場保持公平、透明的健康發展軌道。
知名航空博主、微博航評團成員@FATIII 1月13日發表評論稱,近年來,“加價選座”開始在傳統全服務航企盛行,并成為全球民航業的輔營項目。一定程度上飛機同一物理倉位內的座位確實存在區別,但是付費應該有度,傳統航司在輔營開發上也應該有底線。
1月13日,澎湃新聞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從基本的商業邏輯講,消費者已經為機票付了費,其中就包括了不同艙位、不同購買時段的價格,不應該為座位再埋一次單。說白了,在沒有公開透明的“鎖座”規則、比例和定價標準的前提下,就將座位“一鎖了之”,就是在變相逼著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購買座位。
微信公眾號“紅星評論”去年12月23日就發表評論認為,在不少網友看來,一些航空公司鎖定某些座位,故意制造信息差,設置付費選座的隱形選擇,這種需要乘客額外支付費用或者消耗里程積分來解鎖的“鎖座”,涉嫌損害消費者的選擇權。即使部分旅客有付費選座需求,相關選座規則和定價標準,也應公開透明,讓消費者心知肚明,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2015年起,航空公司開始在國內航線上嘗試付費選座以來,消費者質疑被“鎖座”的事件就時有發生。春運在即,消費者的投訴也提醒航空公司:除了追求經營效益之外,還應積極回應旅客關切,最大程度提供免費選座的比例,提供最基本的選座服務。尤其是付費選座,不應一“鎖”了之,至少應明確“鎖座”的比例和范圍,并將付費選座的規則和定價做到公開透明。在此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力度,推動形成一套更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和服務體系,并在實際操作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