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兩會快評|更充分地保障“零工青年”勞動權益
“零工”經濟下的勞動者權益保障,特別是“零工青年”的權益保障,成為今年上海兩會上受到關注的話題。
上海市政協委員徐默涵表示,上海青年“零工”從業者數量已達到數十萬人,涵蓋了創意設計、軟件開發、網絡營銷、家政服務、物流配送等多個領域,但是“問題主要集中在職業發展路徑的模糊、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與勞動權益的保障缺失等方面,不僅影響了青年人的生活質量,也制約了‘零工’經濟的健康發展”。他建議要完善適應“零工”經濟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
徐默涵委員建議所涉及的“零工”從業者,和之前常被討論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按人社部相關規范性文件的界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指線上接受互聯網平臺發布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工作任務,按照平臺要求提供網約服務的勞動者,其中主要矛盾還是勞動者和平臺之間的關系。前不久,最高法發布第四十二批指導性案例,也主要是涉及外賣騎手、代駕司機等職業群體,與相關平臺之間的勞動關系的認定。
而“零工”經濟從業群體相對而言更為“小眾”,如徐默涵委員所言,在上海主要涉及創意設計、軟件開發、網絡營銷等領域,主要矛盾不在于勞動者和網絡平臺之間,而是如何保障在靈活就業情況下勞動者個體的社保、醫保、工傷等權益,如何應對相應的風險。
一方面,“零工”經濟為青年人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政策支持及創業扶持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沒有針對“零工”勞動者做出全面的“適配性”調整。“零工”經濟已經發展壯大,但社保政策、公共服務卻還不夠“靈活”,沒有充分實現以靈活應對零工。
就如徐默涵委員所說,當前社保體系主要針對傳統全職就業而設計的,對于“零工”經濟下的靈活就業群體,存在覆蓋不全面、參保門檻高、轉移接續流程繁瑣等問題。這使得青年就業者既缺乏穩定的收入支撐,又缺少相應的社會保障來抵御經濟風險。2023年時,人社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將零工市場納入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從服務功能、建設布局、運行模式、服務能力等方面重點發力。
無論是從全球的勞動市場發展趨勢來說,還是從數字經濟等新興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傳統的“企業-員工”模式在全面突破,“零工”經濟成為很多的勞動者,特別是青年勞動者的選擇,它也成為了吸納勞動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不能再將“零工”經濟看成暫時、偶發的就業模式,而是要直面這類新興就業形態和傳統的社保機制之間的結構性問題。
“零工青年”怎么便捷地交社保?按什么標準交社保更合適?社保轉接能不能更方便一些?職業指導、就業市場秩序維護,也都需要納入一攬子的考慮當中。希望社會保障、勞動保障政策能為“零工”勞動者做出更友善、更便捷的調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