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會之聲|職場倦怠、焦慮?委員建議保障勞動權益、加強心理關愛
當下,職場人群面臨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存在職場倦怠、焦慮等現象。根據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發布的《2024年Z世代職場心理健康報告》,約70%的受訪者曾因職場問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在2025上海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陸敬波提交了《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加強職場心理關愛的建議》。
保護基本勞動權益是心理關愛的前提
陸敬波指出,職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復雜,既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涉及個體差異和職場環境等多層因素。其中,職場環境的影響最為直接,也最具可變性。
“基本勞動權益得到尊重而不被侵害是心理關愛的前提,若基本勞動權益都得不到保護,則心理關愛無從談起。”他表示,當前形勢下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壓力,職工讓渡部分利益、與企業共渡難關可以理解,但如何共渡須依法協商、民主決策。有的企業以經營困難為由,侵害了職工的就業權、報酬權、休息權等基本權益。這不僅引發勞動糾紛,也對職工及其家庭造成了心理沖擊,進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強化和諧勞動關系構建,是守牢職場心理關愛前提。”他強調,一方面要積極倡導和引導廣大職工在企業經營確實困難時,與企業同舟共濟,必要時企業出臺相關合規操作指引,比如“企業薪資調整合規操作指引”等,指導和規范企業與職工的同舟共濟依法合規進行;另一方面,對于違法侵害職工權益的企業行為,不要因企業會“哭窮”就發仁慈甚或姑息,而要準確識別。
優質的心理關愛專業服務獲取不易
陸敬波表示,當前部分企業對職工心理關愛的動能趨于減弱。盡管心理關愛從長遠看符合職工、單位、社會的共同利益,但相比其他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經營管理舉措,心理關愛的價值較間接、較隱性、較長期,短期內卻需要直接、顯性的成本支出。因此,許多企業更傾向于將資源投入到能夠快速產生經濟效益的領域。
為此,他建議加大政策引導和鼓勵,激發企業參與心理關愛的動力。例如,將加強職場心理關愛納入上海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職責范圍,充分發揮政府、工會、企業代表組織三方協同優勢,共同制定職場心理關愛的目標、規劃、路徑等,并合力推進落實;完善和諧勞動關系評價標準,將“組織開展職場心理關愛活動”納入考核指標;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對積極投入職場心理關愛的企業,依其設施和服務的投入規模、成效評估,給予相應的稅費優惠或補貼。
心理關愛,尤其是職場心理關愛,需要足夠的專業支持。陸敬波了解到,當前有不少企業反映,自身有意愿開展職場心理關愛工作,但囿于自有專業人才和專業能力的不足,不知如何具體有效地操作,而尋求外部專業支持時,卻發現外部的相關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良莠不齊,優質的專業服務獲取不易。
他建議,通過出臺一攬子舉措,支持和規范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相關機構和人才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組建多層級的職場心理健康服務專家庫,利用“一網通辦”搭建職場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的相關供需對接活動;制定企業職工心理關愛指南,圍繞職工心理問題的識別、預防、應對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