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知讀書會|在京劇藝術中體會粉墨中國
1月11日,由上海寶山區(qū)大場鎮(zhèn)人民政府、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的行知讀書會迎來“傳統(tǒng)文化季”第二期主題分享。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高級講師,曾擔任多場大型文藝晚會導演、主持人、制作人的尹文卿做客,為大家分享“國粹”——京劇的魅力。

尹文卿做客行知讀書會
從中國戲曲藝術的源流講起,尹文卿將京劇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他指出,京劇藝術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在戲劇中的集中體現(xiàn),它的服飾、身段……都是華夏美學的極致呈現(xiàn)。是中正平和之美,也是“吳帶當風,筆不周而意足”的體現(xiàn),與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
尹文卿首先分享了京劇藝術的基礎知識,并介紹了行當?shù)姆诸悺@仙哪畎资窃鯓拥模亢推胀ㄔ捰惺裁磪^(qū)別?“老生的念白有三種,一種京白,一種韻白,還有一種地方白。地方白就是切口講地方話的,京劇舞臺上也有這樣的人物。大部分用韻白,用的是中州韻,湖廣音,漢劇發(fā)源地湖北,湖廣音和中州音和普通話發(fā)聲、發(fā)音不一樣,普通話‘陰(yīn)陽(yáng)上(shǎng)去(qù)’。京劇的念法不一樣了,一聲不動,二聲念三聲,三聲念四聲,四聲念二聲,需要的時候念三聲,就形成了中州韻和湖廣音的韻律。”

尹文卿帶領觀眾體驗身段動作
從譚鑫培到周信芳,從《林沖夜奔》到《三國演義》……尹文卿的講述細致、扎實,干貨滿滿,將京劇中老生的形象充分呈現(xiàn)。現(xiàn)場,尹文卿還親自展示了京劇的“唱念做打”、身段動作,并逐字逐句帶教觀眾,跟他一起體味京劇念白。
什么是銅錘花臉,什么是架子花臉,什么是武花臉?不識“臉譜”,同樣是京劇藝術的門外漢。中國戲劇的特點是典型化、個性化、程式化,尹文卿認為,這些特點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臉譜”。所謂“臉譜”,是勾畫在臉上的圖案,這一直觀的色彩表現(xiàn),便涵蓋了角色的個性與規(guī)矩,臉亦是譜。

升平署戲曲人物畫冊
“銅錘以唱為主,架子花臉以表演為主,還有武花臉以武打為主。最早升平署(清代專司宮廷戲班)臉譜,是清宮時候留下來的,這個時候臉譜美學感并不是很強,慎人的感覺強一點。逐漸演變秦腔和川劇臉譜就進一步美化了,到京劇的臉譜更加精美了。”
經(jīng)過前輩藝術家們幾百年來的創(chuàng)作、積累、匯集,各地劇種皆有自己風格的臉譜。臉譜,在世界范圍內別具一格,極富民族特色,如何不是中國藝術絢麗多彩的寶貴財富?
活動期間,尹文卿還邀請老、少觀眾上臺互動,讓大小戲迷們過足了“戲癮”。尹文卿在傳承與推廣京劇文化上,有著獨到的見解與心得,讓本次行知讀書會的活動現(xiàn)場熱鬧非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