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消協就民航“加價選座”問題發聲:不應成為“行業慣例”,有違公平交易原則
1月13日,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中消協針對輿論熱議的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發聲,指出,民航“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中消協發文指出,近期,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引發輿論熱議。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謂“行業慣例”為由,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原本僅在廉價航空中盛行的做法,如今正逐步蔓延至整個民航行業,“鎖座”越來越多,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
據澎湃新聞記者此前了解,當前,付費選座服務普遍存在于國內航司的國際航班中,而國內航班免費開放的經濟艙座位主要集中在后排,旅客在線上值機時無法隨意挑選座位。通常為前排航司直接鎖座,部分可付費解鎖,部分留給高卡旅客線下選擇。此外,一些航班靠窗、靠過道的座位也開通了線上“付費”選座,即以積分或里程兌換,積分可線上購買使用。
不少民航專家和航司內部管理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前“先到先得”是民航業約定俗成的選座規則,付費選座,最開始是從國外超級低成本航司興起,逐漸流傳至大型全服務航司,開始在腿部空間上做差異化收費。當前付費選座是航空公司增加輔助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機票價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今年“鎖座付費”增多的案例越發普遍,主要由于今年民航市場整體票價水平較低,航司不得不更多地考慮收益性問題。不過,航班輔營收入在國內航司中的占比不算高,選座收費是輔營里的小頭,但屬于純收益,沒有成本。
也有外航中國區高管向澎湃新聞指出,國際航司的付費選座體系做得比較成功,也得益于國外的消費習慣以及自主附加服務的完善。當前隨著國內機票價格越來越“卷”,航司也想突破單一的機票價格,付費選座是其中一個手段。但從目前來看,現階段國內航司呈現的效果并不是特別好。
針對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中消協認為,“加價選座”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具體來看,中消協指出,航空公司售票時已經區分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不同時間段購票還有不同的價格,售票時已考慮了各種不同的因素。消費者購票后所享權利理應是確定的,理應有權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座位。但航空公司卻人為設置門檻,將座位選擇與額外付費掛鉤,迫使消費者為基本的乘坐需求額外支付費用,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被人為縮限。此外,“加價選座”本質上是一種額外收費行為,許多航空公司在這方面的規定模糊隱晦,消費者在購票時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撐,等到值機時才發現想選的座位都需要付費。掌握“最終解釋權”的各家航空公司不應將“信息差”作為自己盈利的手段。
中消協還認為,“加價選座”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不同艙位定價不同是因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務不同,而經濟艙提供的服務是相同的,卻要求消費者加價選座本身缺乏定價基礎。航空公司作為航空運輸合同雙方中具有較強話語權的一方,消費者缺乏與之議價的能力。航空公司推出加價選座模式,從“先到先得”慣例向“付費者得”試水,是經營者利用優勢地位將原本免費的基本服務變為自行創收的手段,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有違公平交易的原則。
中消協指出,擅自加價的行為如果不加以遏制,將影響整個消費市場的風氣,其他商品或服務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在定價之外另行區分情況加價銷售,從而演變成為一種不公平的所謂“行業慣例”,侵蝕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最后,中消協還指出,春運臨近,建議相關主管部門主動作為,強化行業引導,規范經營行為。消費者的行動也是對行業行為的一種監督,消費者在遭遇各類侵權行為時可積極向消協組織或主管部門投訴,推動消費市場保持公平、透明的健康發展軌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