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上海走向全國,舞劇《雷雨》有了明星版和孵化版
2024年7月,“東藝制造”全新出品的舞劇《雷雨》,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5場,首度將曹禺的文學經典以全本、全角色的形式搬上舞劇舞臺,呈現了一次既尊重文學傳統、又充滿當代活力的藝術表達。
時隔半年,2025年1月10日-11日,《雷雨》登臺南京保利大劇院,拉開全國巡演的大幕。從上海走向全國的《雷雨》,從1.0版升格為2.0版,內容有所升級,既有山翀、沈徐斌、孫秋月等原班人馬坐鎮的“明星版”,也有“00后”挑梁的“孵化版”。

本文圖片均為南京演出現場,“明星版”主演。
重新出發,所有人都進步了
“所有人都進步了,更深入角色,更熟悉動作,彼此更默契,氣場更統一。”全國巡演前的第一次聯排,“明星版”的舞者們情緒拉滿、全程高能,讓總編導趙小剛眼前一亮。
經過上海首演5場的觀眾掌聲和舞臺洗禮,舞者們回到劇組,重新出發,“肉眼可見”地成長了:演繹的人物更準確、更細膩、更豐富,味道不一樣了。

“舞劇皇后”山翀是《雷雨》的藝術總監,也猶如舞臺上的定海神針。由她扮演的魯侍萍,像一道白月光,照進黑壓壓的周公館。
山翀坦言,《雷雨》的創作面臨巨大的挑戰:要在沒有任何語言的情況下,去揭示一部里程碑式話劇經典的精神內涵;要用最不擅長表達復雜人物關系的藝術形式,去完成眾多復雜人物關系的建構, “這種挑戰,是我幾十年舞劇創作表演生涯中不曾遇到的。然而,這種挑戰,也極大激發了我們整個主創團隊的創造力與想象空間,我們必須去努力探索新的肢體語言, 拓展新的表現形式。”
“90后”沈徐斌肩負著飾演周樸園的重任,一個55歲的封建家族大家長。周樸園是封建、腐朽和權力的化身,與此同時,他的內心也隱藏著一個復雜的世界。
“他像一個黑色漩渦,掌控著所有人的命運。”沈徐斌說,“這是一個一切以價值為考量的人,同時又很復雜、很矛盾。在外人看來,他是非常有力量的,實際上既無力,又懦弱。”通過精湛的肢體語言和深刻的情感表達,一個嶄新的周樸園形象躍然于舞臺,為了演好角色,沈徐斌還特意把胡子留了起來。

孫秋月被不少人譽為“蘩漪本漪”,沉淀半年,她對蘩漪也有了更深的體悟。“這是一只性感的小野貓,時而乖巧,時而瘋狂。”孫秋月說,蘩漪復雜且多面,就像魔方,每一面都不一樣,她要掌握好尺度和火候,將每一面都演繹得準確,并銜接過渡自然,“我就像剝洋蔥,把她一層一層剝開。”
蘩漪的高光時刻是最后的“發瘋”——對周萍的期許夢碎之后,蘩漪瞬間變臉,內心的小魔鬼爆發,揭開所有人的秘密。“又癲又瘋!蘩漪的陰鷙、癲狂,演起來很累,但是非常過癮。”孫秋月好像偷偷體驗了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這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一個角色,她覺得很幸運,命運的齒輪轉到了她這里。
《雷雨》首演時,正在無錫排練的趙磊,專程跑來上海觀摩和學習。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登上這個舞臺——全國巡演的“明星版”中,周萍一角由全新加盟的趙磊主演。
“周萍膽小、怯懦,繼承了父親周樸園身上的特質,還有很多私心,但又不敢承擔責任。”進組之前,趙磊并非一張白紙,而是提前做了很多功課和準備。只用三天時間,他就拿下所有動作,導演又按照他個人的特點,設計了不少新的動作,重新“捏”出了一個更靈動的周萍。

《雷雨》是群像大戲,既保留了原著里八個人物的愛恨糾葛,又通過現代視角對原有文本予以重新構架。八個人物,有著八種顏色、八種身體語言。
趙小剛說,八個人物就像一串珍珠項鏈,缺一不可,湊在一起才有了繽紛的戲劇構造。在舞劇的身體語言爆炸性豐富的今天,《雷雨》回歸舞蹈本體,不濫用身體語言,“一切動作都要符合劇情、符合人物,不做任何多余的托舉,不做任何絢麗的翻滾。”
內容升級,從1.0版升到2.0版
從上海走向全國的《雷雨》,除了原班人馬坐鎮的“明星版”,還有了一個“孵化版”。
“孵化版”的主演從全國招募,包括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新秀,都是青春洋溢的“00后”。“他們的記憶力非常好,技術功底也很扎實,那么復雜的陣型變化,很快就學會了。”趙小剛要求他們,不能只是學會動作,還要走進人物,才能真正“以舞帶戲”。
初出茅廬就能挑梁主演這樣一出大戲,機會難得,《雷雨》為年輕人提供了成長的舞臺。“很多戲更喜歡找成熟演員,因為可以少使點勁,但所有的成熟演員都是從青年演員成長起來的。”趙小剛認為,年輕人身上的青澀和朝氣,也很珍貴,“戲在成長,他們也會成長。”

從1.0版升格為2.0版,《雷雨》在內容上也有所升級,將首演時的一些“漏洞”補足了。
除了八個主要人物,貫穿全劇的還有伊卡洛斯。這個希臘神話里的天使,是八個角色內心的一種外化,又和他們的命運相互呼應,“伊卡洛斯有對應八個角色的戲份,首演時只呈現了其中六個,剩下的兩個現在補全了。”趙小剛說。
而在舞劇尾聲,在矛盾激烈爆發的雷雨夜,八個人開始“說話”了。“近一分鐘時間里,他們相互質問,把糾纏外化到語言上。”舞者們害羞,一開始都不好意思,聲音很小,趙小剛鼓勵他們喊出來,聲音的力量必須和身體語言同步。

時尚、大膽、前衛,這是《雷雨》收獲的普遍評價。有一處,蘩漪正被周樸園逼著一碗一碗喝藥,另一側,16個男孩披著黑色頭紗、裹著粉色婚紗,穿過舞臺,儼然在走T臺,成為觀眾們津津樂道的一幕。“穿上婚紗,追求愛情,這是蘩漪含著淚水對幸福生活的臆想。”趙小剛說,舞劇可以隨時變換時空,比話劇的演繹空間更大,可以大膽地展開想象,“要勇于前衛,否則會陷于平庸,但也不能魔改、嘩眾取寵。”
群像戲的挑戰大、難度高,不過,趙小剛并不怵群像戲。早在20年前,他就在畢業大戲中將蘇童的《妻妾成群》濃縮成15分鐘舞劇,在一張長椅上,淋漓盡現封建家族老爺和六位姨太太、一位瘋姨太太的鉤心斗角。《雷雨》中,舞臺中央放置著一個巨大的蹺蹺板,八個角色依次坐在上面,像是命運的天秤,搖晃、起伏之中開啟八個人的命運流轉。

《雷雨》從上海走向全國,接受全國觀眾的檢驗,趙小剛還來不及緊張,“真摯地投入進去,拿著鋤頭耕過地,種子什么時候發芽、會長成什么樣子,你的心里會有數、很篤定。”舞者們也將在全國的劇場里,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臺下排三年,都不如上臺演一次。鏡框式的舞臺,燈光暗下,音樂響起,舞者們會更沉醉于角色,在心理上更靠近角色。”
在制作人顧圣音眼中,這部舞劇從開啟制作的那天,便像踏上了舞劇藝術的奇幻旅程,從排演到首演到全國巡演,整個創演團隊都歷經了從精神到身體的成長蛻變,“《雷雨》的誕生,是藝術家們心向一處的智慧呈現。”
《雷雨》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出品制作、上海戲劇學院聯合演出出品。在南京連演兩場后,《雷雨》還將前往武漢、蘇州、長沙、揚州等地。本輪巡演將歷時數月,橫跨南北,以近40場的演出規模,將“東藝制造”的藝術印記刻印在中國大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