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搜索引擎,輸入:“草間彌生 愛”,會發現除了“波點女王”、“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另一個總和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名字共同出現的,就是“愛”這個詞了。
I Love Me
《Yayoi Kusama: I Love Me》是一部講述了草間彌生在一年半時間里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故事的紀錄片,是對草間彌生生活的完整實錄。片中呈現了她創作于2004-2007年的單色系列《愛是永久(Love forever)》一共50張作品的創作過程,以及最終完成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里的草間彌生戴著鮮紅的假發,穿著夸張的大波點裙子。對于當時已年過70歲的她,要一筆一筆地完成五十幅大型組畫,不管是對身體還是精神上的負荷都是非常重的。畫到第四十九幅時,她說來世再也不要做畫家,因為實在太辛苦了。但當別人問她她來世想做什么時?她想了想又回答:“畫家!我想我上一世也是畫家。這是一個生生世世的約定,即使疼痛,也永不言悔”。
片中的草間彌生可愛、率真,自信又自戀,就如同這部紀錄片的標題“I Love Me”。當草間彌生在看雜志上關于自己的報道時,看到上面還有一篇是關于村上隆的報道,她評論道:“他畫得不如我”。一次參加節目,當草間彌生在北野武面前被問到是否知道北野武并看過他的電影時,草間回答說:“不知道也沒看過”。
在本片中還經常能看到她表揚著自己所畫的作品和所寫的詩,“這么美的詩是誰寫的啊”、“好美的作品”、“太美了”。“任何藝術家都必須相信自己的作品是最出色的,否則根本無法繼續下去”,她奉行著自己的理念,“I love me”。也是這樣的信念支持著她的創作,對自己的天才毫不懷疑,不斷為自己的作品而感動。
“看看我的作品,我的一生都通過藝術來表達愛”就算兒時跟蹤父親及其情人的痛苦回憶影響至深,就算她的母親如此反對她成為藝術家,“我的母親每天都打我,踢我屁股,因為她對我一直畫畫表示不滿……我去紐約的時候,她給了我100萬日元,并且告訴我永遠不要再踏進家門一步。"
Yayoi Kusama in her New York studio, 1961
就算她變得情緒不穩定,經歷了幾次精神崩潰,接受精神治療,接受幻覺將困擾一生的事實;就算同樣熱愛著藝術,相戀十年的愛人去世,被生活折磨得傷痕累累,草間彌生也一直不斷地進行著藝術的創作,通過藝術來表達她的愛。
All the Eternal Love I Have for the Pumpkins
草間彌生將幻覺彌散進現實,以獲得治愈和人生及思考的意義。“我的藝術來源于只有我自己才看得到的幻覺。我把幻覺以及對幻覺的恐懼變成繪畫,我一直想要治愈我的疾病。我將這種幻覺以及讓人癡迷的圖像翻譯成雕塑與繪畫。我所有的粉彩作品都是精神錯亂的結果,與我的疾病關系緊密。不過,就算我沒有幻覺的時候也會創作作品。"
《無盡迷戀》(2013)
“當我思考藝術本身越多,我覺得去分享愛與和平就越重要”草間彌生堅持跳出畫廊以及美術館的束縛,以偶發藝術(Happening)作為她的表現方式。她激進地批判現實環境下的社會問題,她在紐約最密集的公共場所進行反戰或者裸體藝術表演。
Sex Obsession Food Obsession Macaroni Infinity Nets & Kusama (1962)
“所謂前衛,就是懷著對未來巨大的希望來面對現實問題。我以為,通過自己巨大的信息能量回顧生命所處的位置,這就是當前活躍于藝術界前衛藝術家的思想。”
1968年,草間彌生在紐約上演了一場名為《質問尼克松的一封公開信》的偶發藝術表演,其背景正是越戰爆發期間。這種激進又柔和的方式,向公眾傳達反戰思想,也使她迅速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但這些議論之聲并非是對她藝術創作的支持,而是詆毀。有人說“這些只是一個日本女人嘩眾取寵”,有人說:“這是博眼球的無恥行為”。她早期贏得的尊重在這時消磨殆盡,逐漸迷失方向,草間彌生開始靠抗抑郁藥物支撐度日。
最終她回到保守的日本,進入一家支持藝術治療的醫院療養。在那個令她感到安全的療愈環境中,草間絕處逢生,從零開始創作。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仿佛是她涅槃的過程。
她把欲望與愛中的黑暗記憶變成創作的源泉,以愛為名。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童年陰影、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都不能磨滅她的創作激情。
Yayoi Kusama in the Orez Gallery in the Hague, Netherlands (1965) in Kusama - Infinity, directed by Heather Lenz. Photo credit: Harrie Verstappen. Courtesy of Magnolia Pictures.
“我希望不斷強大我的思想和哲學,然后帶著愛回到這個宇宙”草間彌生迎來巨大的轉折是在1993年,日本的藝術歷史學家建畠晢說服政府,讓她成為首位代表日本參加1993年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個人藝術家。展覽取得了極大成功。
自2013年以來,有500萬觀眾來參觀她的作品。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藝術家擁有可以與之媲美的觀眾。
2018年,她非凡的藝術旅程被錄入紀錄片《草間∞彌生》,并在《愛的藝術:親密》全球影像藝術大展中進行在中國的首映。該片從五個篇章,講述了藝術家的愛與希冀,以及藝術救贖的力量。
《草間∞彌生》海報 Infinity, 2018 2018 TOKYO LEE PRODUCTIONS, INC. and SUBMARINE ENTERTAINMENT,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courtesy of DDDREAM INTERNATIONAL and Director Writer & Producer : HEATHER LENZ
《愛的藝術:親密》展覽現場
“欣然接受心靈中涌現的愛、和平和宇宙的信息,繼續創作深切感懷生命的作品。我相信,我在作品中傾注的關心與興趣,會變成一種奇妙的生活經歷傳遞給所有人。”
在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日子里,畫筆是她自我救贖的唯一方式。草間說:“我還想再畫100年、200年、300年,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我也會用盡最后的力量去畫。”
《無限鏡屋 - 數百萬光年外的靈魂》 (Infinity Mirrored Room - 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 2013)
2019年,草間彌生又為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制”,帶來展覽《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展覽將呈現40余件作品,巡禮草間彌生極具代表性的南瓜、波點、無限鏡屋和最新繪畫系列“我永恒的靈魂”等之外,還將根據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空間,特制多件大型浸沒式、多反射場域裝置作品。
作品與建筑將展開一場即時對話。復星藝術中心這座“會跳舞的房子”與草間彌生充盈想象力的“波爾卡圓點”將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撼動人心的藝術景觀。展覽覆蓋建筑內外,宛如一首長詩,引領觀眾步入無與倫比的草間彌生異度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