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年伊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已在人民日報發表兩篇文章
2025年伊始,現已年過九旬的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王蒙在《人民日報》接連發表兩篇文章《好個2025!》、《寫作是生命的光輝和永遠》。
1月1日,《人民日報》第8版副刊“文藝氣象·愿景”刊發了作家王蒙、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演員于和偉、長城保護員劉紅巖以及網絡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的新年愿景。其中,刊發的王蒙署名文章為《好個2025!》。

王蒙在新疆阿勒泰禾木留影。人民日報 圖
王蒙寫道,“‘小小老老’的寫作人王蒙,也在家國天下的鼓舞獎掖督促注視之下實干而且撒歡;就這樣迎來了2025,‘十四五’收官之年。”
他在文章中透露,2025年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將出版其新作《詩詞中國》;2025年首期《花城》上將有其中篇小說新作《夏天的念想》;2025年首期開始,《中國作家》將刊登其讀《聊齋》的文字;2025年夏天,其希望能出版中短篇合集《夏天集》……此外,他表示還要在2025年再訪新疆,主要去阿克蘇,進行文物與社會生活的調研以及看一位1969年相識、名叫瑪依努爾的老師。
“2025,讓我們期待而且更加努力。一切都在繼續,一切都在提高與升級,一切都在給力與前進。至于王某,他仍然是文學生產的一線勞動力,他仍然是一直耕作著的那頭牛,牛啊,不敢放松的是‘出活兒’。他仍然是那個歌齡70余年的歌者:‘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王蒙最后寫道。
1月9日,《人民日報》第13版文化版“新語·文化強國名家談”刊發了《寫作是生命的光輝和永遠》一文,該文由人民日報記者陳圓圓根據王蒙2024年12月24日在中國作協“入會第一課”上的講話整理。
王蒙在文章中稱,“文學與生活是同構關系,二者既密切交融,又互相分離。生活創造了文學,而文學也在創造生活”,“活一輩子,學一輩子,寫一輩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寫作是生命的光輝和永遠”。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希望中國的寫作者努力做健康的寫作者,真正堅持下去投入文學這項充滿激情的偉大事業中。”他最后提到。
公開資料顯示,王蒙,男,1934年10月生,河北南皮人,中共黨員,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他曾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等職,系中央第十二屆候補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王蒙著有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這邊風景》《笑的風》《蝴蝶》《夜的眼》等百余部(篇),以及散文、詩歌、傳記、文藝評論等,共計2000萬字,長篇小說《這邊風景》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