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局2025|震蕩與重塑:系好“安全帶”迎接顛簸動蕩的新一年
【編者按】
1月10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對外發布復旦智庫報告《震蕩與重塑:復旦國際戰略報告2024》。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教授在報告的序言中指出,2024年國際形勢的最大特點是國內政治與地緣政治的共振。雖然在這個全球的超級大選年發生了種種令人錯愕的變化,同時地緣政治沖突也愈演愈烈,但2024年也并不全是壞消息。全球南方乘勢而起,而作為全球南方合作重要平臺的金磚國家機制也增添了一批伙伴國,國際體系轉型呈加速趨勢。2025年,世界將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而中國要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確定性。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近日刊出“世局2025”系列,選刊該報告部分文章,回顧震蕩與重塑中的世界,展望2025年的前路。
剛剛過去的2024年可謂是充斥著頗多意外和驚奇的一年,與之相伴隨的則是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的激烈震蕩,以及世界多國內外政策的調整和轉向,從而使得2024年成為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逐步展開重塑的一年。
一、震蕩的頻發
在2024年,以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兩場局部戰爭為代表的戰亂與紛爭不斷升級,與此同時世界多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跌破眼鏡的“驚奇”事件,導致部分國家政壇陷入動蕩甚至內亂,其所產生的沖擊效應也給國際政治帶來了劇烈的震蕩。

當地時間2025年1月10日,頓涅茨克地區遭到烏克蘭襲擊, 一名男子走在炮擊現場。視覺中國 圖
就俄烏沖突而言,雖然戰局總體依然保持膠著狀態,但是烏軍于2024年8月突然發動反擊,并出人意料地首次攻入俄羅斯本土,將戰火延燒至俄境內的庫爾斯克地區。而即將離任的拜登政府于去年11月一改其長期政策,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援助的短程導彈攻擊俄本土,烏克蘭隨即首次使用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對俄羅斯境內縱深目標發起了襲擊。俄羅斯則頻頻祭出核威懾的大棒,自5月起進行了一系列非戰略核武器演習,普京總統也于11月批準了更新版“核學說”,俄軍則首次在實戰中使用“榛樹”高超聲速導彈。此外,俄朝兩國元首去年6月在平壤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于12月4日生效,俄朝軍事與經濟合作急劇升溫。
而在中東地區,巴以沖突在2024年明顯升級并外溢。在以軍的持續打擊下,加沙地區已成為一片廢墟,引發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哈馬斯武裝由于領導人頻遭暗殺,力量遭到了嚴重削弱。以軍還在2024年入侵黎巴嫩,與真主黨武裝爆發激戰,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也迅速升級,并首次對彼此境內軍事目標發動了空襲或導彈打擊。尤其是隨著敘利亞政府軍一潰千里,阿薩德政權在短短12天內被以“沙姆解放陣線”為首的反對派武裝擊垮,以色列趁機對敘軍事基地發動數百次空襲,導致敘海空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隨即以軍又從戈蘭高地向東越過“阿爾法線”進入敘利亞,這是自1974年5月以來以軍首次進入“脫離接觸”緩沖區。中東局勢的變化之劇、之快可謂令人瞠目。

當地時間2025年1月9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年邁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座被摧毀建筑的廢墟中。視覺中國 圖
就震蕩而言,2024年最令世人始料未及的事件更多地體現在國內政治領域。例如隨著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于2024年11月揭曉,已于去年5月被大陪審團判定犯有重罪,隨后又奇跡般地于7月逃過槍擊刺殺的特朗普“卷土重來”,一舉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而且由于此次特朗普同時贏得了選舉人團票和普選票,可謂實至名歸地實現了“復仇”之旅。在“二進宮”的特朗普帶領下,共和黨也一舉贏得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顯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勢力在美國政壇上的強大影響力。
又如作為歐洲“三駕馬車”的英法德三國政局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蕩。法國總統馬克龍出人意料地于2024年6月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舉行選舉,但是在這場“政治豪賭”中,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卻折戟沉沙,嚴重削弱了馬克龍的執政基礎,并且造成上臺僅3個月的巴尼耶內閣于去年12月5日倒臺,成為62年來首次被議會推翻的法國政府。在去年7月4日舉行的英國議會下院選舉中,保守黨遭遇滑鐵盧,英國工黨則時隔14年后再次成為執政黨。而隨著閣員內訌的不斷升級,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交通燈”三黨執政聯盟于2024年11月宣告破裂,引發德國政壇地震。由于朔爾茨未能在去年12月贏得信任投票,聯邦議會將面臨解散并預計在今年2月提前舉行選舉,德國執政力量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已無可避免。

當地時間2025年1月8日,韓國首爾,韓國總統府安保人員在公路上巡邏,數輛大巴阻擋著入口大門,以防止被彈劾的總統尹錫悅遭到公調處人員的逮捕。視覺中國 圖
再如在東北亞地區,韓國總統尹錫悅于2024年12月3日突然發布“戒嚴令”,旋即又在6個小時后便宣布解除戒嚴。隨著這一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鬧劇迅速以失敗收場,尹錫悅本人也因此遭到國會彈劾,由總理韓德洙代行總統職權,但是時隔僅僅兩周,韓德洙也被彈劾下臺。而在日本,剛剛于2024年10月1日就任首相的石破茂于當月9日解散國會并在27日舉行大選,結果在選舉中自民黨卻遭遇慘敗,自公聯盟亦未能控制國會大多數。盡管后經指名選舉,石破茂艱難保住了相位,但卻可謂是在上任第一天便提前進入“跛腳鴨”狀態。
又如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菲律賓正副總統小馬科斯與莎拉·杜特爾特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從此前的政治盟友反目成仇,甚至向彼此發出了“死亡威脅”。而包括前國家主席武文賞在內的越南多位國家級領導人在2024年的反貪風暴中紛紛落馬下臺,鋃鐺入獄者所在多有。自去年6月起在緬北地區爆發的新一輪大規模武裝沖突愈演愈烈,多方軍事力量大打出手,至今無法得到平息。在人口高達1.7億的孟加拉國,隨著大批示威民眾闖入總理府,長期執政的總理哈西娜于2024年8月5日宣布辭職并流亡印度,軍方隨即宣布組建臨時政府,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則被推選出任臨時政府總理。
二、重塑的啟動
首先,主要大國關系在2024年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企穩和重塑的態勢。例如雖然美國在經濟、貿易、科技領域的對華打壓有增無減,在臺灣、南海等問題上挑釁不斷,導致中美關系摩擦頻仍,但是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和對話溝通機制得到一定恢復,兩國關系也艱難地實現了止跌企穩。與此同時,中俄全面戰略合作則在2024年進一步升溫,兩國高層互動密切,軍事聯演聯訓頻繁并取得多項新突破,包括在兩國聯合空中戰略巡航過程中,中國空軍首次飛赴白令海相關空域;在中俄首次海警聯合巡航過程中,中國海警艦艇編隊首次進入北冰洋海域。
面對揮舞關稅大棒、對盟友疾言厲色的特朗普,擔心被美國“敲詐”和“拋棄”的歐洲諸國則憂心忡忡,內部要求提升“戰略自主性”的呼聲日益升高,美歐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此外,中日關系、中歐關系、美印關系、中印關系也在2024年出現了或大或小、或急或緩的調整跡象,且普遍是在向改善雙邊關系、促進合作方向邁進,顯示出各國都在著手做好應對變局的準備。

當地時間2024年9月18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海警船“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號和中國海警船秀山艦和梅山艦(左至右)搭載直升機參加中俄海警聯合演習“太平洋巡邏2024”。視覺中國 圖
其次,中東地緣政治和安全格局進入劇烈重塑階段。隨著敘利亞政權的迅速更迭,境內多支代理人武裝力量已經開始陷入混戰,敘利亞再度淪為美、俄、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國地緣政治博弈的血腥戰場,甚至面臨被瓜分和裂解的命運。鑒于“沙姆解放陣線”的宗教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底色且與基地組織、“伊斯蘭國”有著密切的聯系,極端恐怖主義有可能借敘利亞戰亂之機而復活和回潮。此外,由于伊朗總統萊希于去年5月的一場空難中意外喪生,被視為溫和派的佩澤希齊揚在隨后的大選中勝出,成為伊朗新一任總統,不僅給伊朗的對外政策帶來了新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阿薩德政權的垮塌,加之哈馬斯武裝、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力量均遭到了嚴重削弱,伊朗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中東“什葉派抵抗之弧”面對美國、以色列的強力打擊,也面臨著徹底瓦解的危險。如此種種,均標志著中東地緣戰略格局開始進入深刻的重塑階段。
第三,發達國家內部民粹主義勢力不斷壯大,對各國政壇既有格局的影響和沖擊日益凸顯。特朗普再次贏得美國大選,無疑代表著主張“美國優先”的MAGA派的重大勝利。而與此同時,歐洲多國也在2024年見證了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的進一步崛起。例如在2024年6月30日舉行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中,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力壓左翼聯盟和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共同黨團,獲得驚人的歷史性勝利,并成功迫使法國總理在上臺數月后即掛冠辭職;在7月的議會選舉中,英國“脫歐”重要推手法拉奇所領導的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首次斬獲5個議席,此前連續7次競選落敗的法拉奇也如愿當選議員。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率也不斷攀升,并在2024年多場地方選舉中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德國政壇舉足輕重的新晉勢力。
第四,“全球南方”加強合作,推進國際格局進一步向多極化方向邁進。面對美歐等國的政治亂象,全球治理的失序,國際強權政治的橫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變得更為團結一致,并積極針對結束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等議題發出呼吁和采取行動,合力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全球和平穩定。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當屬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加強。2024年1月,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埃塞俄比亞五國正式加入金磚組織,實現了該組織成立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擴容。在2024年10月發布的《喀山宣言》中,金磚國家明確宣布將鼓勵各國使用本幣交易,建立金磚清算機制,以此回擊美國對其金融霸權的濫用;12月23日,作為金磚輪值主席國的俄羅斯表示,白俄羅斯、玻利維亞、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泰國、古巴、烏干達、馬來西亞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九國將于2025年1月1日成為金磚國家伙伴國,預示著“大金磚合作”的新時代即將來臨,進而勢必會對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體系的重塑產生深遠的影響。在2024年11月舉行的巴西里約熱內盧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不僅非洲聯盟首次成為正式成員,被視為是屬于“全球南方”的高光時刻,而且與會各國圍繞“構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續的星球”這一主題,針對全球不平等、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治理改革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使得全球治理中的“南方主張”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
結語
雖然2024年是一個充滿戲劇性意外和變數的年度,但是世人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2025年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特朗普2.0版”的美國是否會奉行單邊主義而肆無忌憚地“毀約退群”?俄烏沖突是否會迎來重大轉折進而止戈休戰?中東肆虐的戰火是否會隨著以色列的大殺四方而繼續蔓延和升級?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等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是否會失控拖累本已疲弱的全球經濟?四分五裂的德、法、日、韓等國政局能否經受住選舉考驗保持政策的穩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勢頭能否得到有力延續和強化?上述諸多問題的答案都將在2025年逐步揭曉。但是無論怎樣,“系好安全帶”,準備迎接顛簸動蕩的新的一年,都將是世界各國最明智的選擇。
(信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本文原標題《震蕩與重塑:2024年國際政治》,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