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年磨一劍!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新方向都在這里了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10年過去了,中國體育產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又產生了哪些變化?近日,第十一屆體育大生意年度大會召開,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就行業與產業的諸多話題進行了深入且極具前瞻性的交流。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原司長劉扶民在會上發言。
數字佐證中國體育產業10年大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原司長劉扶民回眸10年,以數據為佐證,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給出了相關闡述。
首先,產業總規模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升。2014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3000多億,2023年,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了36000億,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GDP中的占比,也從2014年的0.6%提升至2023年的1.15%。
此外,體育產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從過往制造業獨大走向多元發展,服務業占比在提升,2023年體育服務業總規模為21046億元,較上年提高3.4%,其中,最體現體育核心價值的“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占體育產業總規模的比例已接近10%,2014年時該數據僅為2%。
再者,體育消費的積極性在不斷提高。2023年中國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的規模為5429億元,同比增長8.5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群眾對體育運動裝備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大型體育賽事的觀賽消費也在攀升,以杭州亞運會為例,票務收入超過6.1億,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總票房也超過了8000萬,均創歷史新高。
劉扶民坦言體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將持續扮演重要角色,展望行業發展的下一階段,他指出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大賽振興將是三大焦點。

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現場盛況。
大賽經濟,方興未艾
一直以來,大型賽事都是體育產業中最具眼球效應的一環,賽事的效益對于體育市場而言也等同于一張晴雨表, 此次會上,中網執行總經理張軍慧就以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為例,做了最具象的表達。
今年中網整個賽期共有30萬人來到現場,其中40%來自于外省乃至海外,約13萬人。賽事期間,C端直接消費達2500萬,對于周邊商圈乃至城市綜合消費的帶動約為1比7,這意味著在賽場內有一元錢的消費,在整個城市中的消費有7元。
備受大眾喜愛的周邊衍生品方面,2024年的備貨量是2023年的2倍,但大眾的消費熱情超乎想象,到10月2日,一些產品不得不進行限購,通過限量發售來保證決賽時(10月6日)仍有存貨。
在主辦方看來,中國體育市場經過多年培育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體量,參與體育的人群在不斷增加,這直接推動了面向賽事的體育消費。張軍慧借用央視財經的數據,目前中國的網球人口已經達到了2300萬,有望超越美國,網球場地達到了5萬片,其中在北京就有近3500片網球場,按照張軍慧的描述,網球已經成為較為普及的大眾體育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中網,2024年的上海網球大師賽、F1中國大獎賽等頭部賽事同樣火爆,隨著經濟發展,大眾對于體育的關注度、參與度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的體育大賽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剛需,在體育消費中充當主力軍。

抖音體育賽事運營負責人周博強調抖音的平臺屬性。
融合發展形成多贏
在體育市場上,版權向來是一個關鍵詞,中國體育產業經歷過中超80億的泡沫,如今版權市場和價格逐漸回歸理性,但對于版權平臺而言,如何消化較高的版權投入依然是一個關鍵問題,當下流媒體對于賽事直播的介入讓我們看到了融合發展帶來的優勢。
抖音作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早在2022年就通過購買版權進行了卡塔爾世界杯的直轉播,彼時引發了不小的社會與市場反響,數據顯示,2022年世界杯決賽的抖音同時在線人數達到了3700萬,但按照抖音體育賽事運營負責人周博的描述, 賽事結束后,抖音依然在思考一個問題,在賽事中自己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最終抖音還是打定主意堅定地做平臺。
簡而言之,抖音更多時候不再作為版權方,而是通過平臺強大的流量參與賽事內容的直播。周博表示:“版權方可以通過和抖音合作,在抖音平臺開號播出賽事,雙方可以聯合運營、聯合招商,利用抖音的能力把賽事營銷、賽事觸達、用戶傳播做得更好。”
這種模式很快得到了版權方的積極響應,過去兩年抖音上播出了包括國足世預賽、英超、西甲、德甲、歐冠、環法等大量頂級賽事,免費或付費的各項賽事加在一起超過200個,用戶端也給出了超乎想象的熱情。
落實到具體的一場賽事,周博舉例,北京時間凌晨一點鐘利雅得勝利與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賽,抖音平臺上有88.5萬人付費進行了收看;再看張志磊與維爾德的拳擊比賽,是在北京時間凌晨5點鐘,價碼上接軌國際,單場售價69.9元人民幣,遠遠超過國內體育賽事單場的在線“門票”售價,依然有7萬人付費觀看,試看人數則接近了4000萬。
很顯然,抖音擁有的海量用戶土壤正在幫助版權平臺完成和觀眾的連接,除了核心的體育觀眾之外,也在觸達更多的泛體育觀眾,周博坦言:“很多時候并非用戶不愿意付費,而是不知道在哪里看,內容輸出方需要找到這些觀眾,并且通過相應的宣傳告訴他們,這場比賽值得你去為此付費。”
當下賽事內容直播正在走向多贏的局面,版權方獲得更多的觀看量和收入;平臺方豐富了內容矩陣,也有相應的收入分成;用戶獲得更多更好的內容體驗;贊助商也通過平臺間的合作獲得更高的曝光,并實現更多的消費者轉化。
相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快手平臺上,截至2024年年底,快手引入的各類體育賽事超過7000場,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頂級的職業賽事,群眾體育賽事背靠巨大的流量池也能形成海量觸達、釋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以快手的一站村賽來說,單站賽事的商業贊助可以達到2000萬。

德勤中國體育業務主管合伙人王易認為人工智能將在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是原動力,這句話幾乎適用了所有的行業,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同樣是重中之重。
此次峰會上,德勤中國體育業務主管合伙人王易以《全球體育行業新趨勢——GenAI下的體育行業》 為題做了分享。聚焦當前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王易認為體育產業的變現過程中粉絲經濟一直是關鍵的著力點,而人工智能將更大限度釋放這種價值。
王易舉了一個最淺顯易懂的例子,通過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形成定制化的球迷檔案,同時相關的媒體內容能夠進行一對一地定制匹配,這有利于增強用戶黏性,未來聊天機器人、虛擬助手等人工智能手段,都會成為體育產業當中連接整個生態的日常化工具,體育將進一步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德勤預測,2030年全球體育行業人工智能的價值將超過190億美元。
除此之外,體育產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個高運營成本的行業,而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創新在降本增效上同樣貢獻巨大。王易提到了巴黎奧運會上阿里云的應用,云上轉播技術正在顛覆傳統的大型賽事直轉播模式,通過云技術,很多轉播團隊不需要去往賽事現場,在確保工作效率的同時,成本大大降低。
對此,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體育行業總監杜松瑋感同身受。北京冬奧會上,聯通作為冬奧會唯一的官方通信合作伙伴,提供了包括5G、TTOC、云轉播、5G+智慧急救等創新的技術,用科技之光點亮智慧冬奧;廣西學青會上,全新升級的聯通云7.0也助力賽事組委會安全高效辦賽……杜松瑋坦言,伴隨著網絡資源、算力資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不斷提升,對于體育產業發展將形成更大的推動力。
2024年已經畫上了一個句號,此次峰會對于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展望2025年,體育大生意創始人李濤強調,中國體育產業騰飛,必然建立在國家富強、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而體育作為人與人、群組與群組之間的社會文化生活粘合劑,也將在國人文化自信提升的背景下,被賦予更高的關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