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避免考試題目太繞,也是一種減負
“下列成語所描述的事件中,( )發生的概率最小”,題目給出了“海底撈針、瓜熟蒂落、旭日東升、水滴穿石”四個選項。有家長提出疑惑:海底撈針和水滴穿石比概率,這還是數學題嗎?
1月9日,深圳“南山因為期末試卷太難延時20分鐘”沖上熱搜。不少網友看完這份四年級數學期末試卷后不淡定了:“這是語文老師出的數學試卷吧”“學的一粒沙,考的撒哈拉”“我被淘汰在了第二題”……一些中學數學老師也感慨:“別說小學四年級學生了,我都寫不完!”



試卷內容(部分)
不只是南山的這套數學試卷,近年來,中小學其他科目的部分考卷也不時引發熱議。經常有教師或家長把試題發到微信群“測試”,結果往往是,一群學歷不低的成年人也只能望題興嘆,一籌莫展。
這些試題,有的讓人感嘆“真的在中小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嗎”;有的題目本身就很繞,想要搞明白題目要求,往往要先進行一番“閱讀理解”;還有的題目變成了腦筋急轉彎,你以為它要考A知識點,其實它考的是B知識點,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可以理解的是,中小學階段的教學課程及其考點相對固定,而每年都有新一屆學生參加考試,同一套試題不能反復使用,這就倒逼著題庫要不斷更新,避免有學生以刷題取勝,只掌握題目和標準答案,忽略了對知識點的掌握及靈活運用。
但試題的豐富和創新,也要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和學科特點。在南山這套數學試卷中,就出現了深圳無人機展、地鐵13號線、李子柒、黃金周旅游、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取件碼等內容。數學考試,真沒必要在試題包裝上繞來繞去,作為知識點的“引子”,題目敘事宜簡不宜繁,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近些年,隨著教育理念不斷革新,中小學階段跨學科、情境化、綜合運用的題目多起來,題目設計也更加貼近真實的生活場景。應當說,這一變革出發點是好的,但凡事要有度,否則容易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水平和思維特點。有教師以最近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八省聯考試題為例,認為這份試卷傳達出的信號就是“數學的題面就是數學,很干凈。”
題目簡潔、直接一些,某種程度上也是減負。當一場考試需要集體延長時間,本身就已經說明試題設計不夠合理。成年人看孩子的試卷,往往會代入自己的“當年”,但是當家長乃至教師普遍感到一些試題過于難、繞、抽象時,這種反饋也應該被及時傾聽,成為促進命題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參照。
部分試題成為“爭議話題”,其實也反映出教育理念變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試題跨學科、情境化要避免硬撮合、兩張皮,增強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另一方面,試題更加生活化了,教學過程也要與之匹配,更加注重孩子參與活動、感知生活、與人交際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問題無小事。一份試卷、一道考題,背后往往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大家關注試卷的質量、難易,也都是希望教育越來越好。期待一番討論過后,有益的意見和建議能夠被采納,讓考試題目能真正適應所在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