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個新城建設中城中村如何協同發展?致公黨上海市委提出建議
上海正在加快五個新城的建設與發展,其中涉及不少城中村的改造。即將召開的2025上海兩會上,致公黨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關于加強五個新城建設中的城中村協同發展的提案》。
提案認為,目前,在新城建設與城市更新發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協同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一是不同成因的城中村需要區別提出對策;二是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堅持凈地出讓,在現有的政策約束下不會再出現之前的一二級聯動方式;三是由政府主導的新一輪城中村改造會更加保障公共利益,但是一級市場開發的短期成本、維護后續公共服務設施的支出容易造成財務失衡;四是城中村改造項目規模較大、周期較長,且在項目過程中需要協調多個利益主體的關系,需要專業隊伍全過程參與。
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致公黨上海市委在這份提案中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第一,建設上精細化識別改造對象。建議首先要科學劃定改造單元,針對不同區域現狀特征與面臨的實際問題,構建識別指標體系,包括土地利用、建筑空間、歷史資源、基礎設施、生態廊道、城市風貌等關鍵要素。其次要精細評測改造潛力,采集城市建成區的建筑物空間形態、土地利用、歷史資源、手機信令數據、業態POI數據、街景數據等多源數據,實現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多系統信息疊加整合,動態分析、規劃、考核改造對象。
第二,制度上探索更合理的操作機制。切割土地一二級開發,會增大政府投入壓力,降低企業參與積極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逐步探索相適應的土地儲備制度、土地出讓制度。
第三,加強金融創新,實現資源變資產。靈活運用多種融資渠道,積極籌措多類型、多主體、多輪次的融資組合,包括政府財政資金、金融機構資金、產權人投入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資金等。城市更新基金及類REITs作為創新金融模式,可同時滿足多元混合的融資需求,實現資產“由重轉輕”,形成一定的資產溢價收益,構建“投融建管退”全周期良性循環,將成為城中村改造資金難題的重要突破口。要探索籌建多類型的更新基金,強化國企平臺引領作用,積極引入優秀的產業與金融資本參與基金籌建,推進更新基金市場化運作。
第四,結合“三師”聯創制度,加強項目全流程策劃研究。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于2023年11月印發了《關于建立“三師”聯創工作機制推進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探索建立國際接軌、上海特色的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筑師、責任評估師聯創工作機制。建議發揮專業技術團隊對于城中村改造的全流程統籌支撐作用,特別是責任評估師的綜合評估作用,依托責任評估師在低效用地識別度、價值感知度、市場敏感度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和維護相關更新產權主體的資源資產合法權益,開展不動產價值評估,探索“多模式、多地塊、多主體、長周期”的多組合經濟可行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