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焦合成生物制造,常德再出發
“常德是湖南省合成生物發展的重要支撐地,將來有機會成為華中甚至全國一流的合成生物制造集聚區。”
合成生物學頭部企業瑞德林生物副總裁于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公司計劃在常德建250噸的多肽類活性原料基地,總投資3.5億元,預計建成后年產值超過7億元。
1月9日,常德再次成為全國合成生物產業界目光聚焦的“頂流”城市。
在“科創·柳葉湖”合成生物制造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上,全國相關領域重要力量與常德再度如約相會——超300名學術專家、省市領導、科研人員、投融資機構代表、產業鏈企業代表聚首柳葉湖畔,共襄合成生物產業盛會。

決賽路演現場
從生物醫藥企業位列全省第一方陣、食品加工產業規模全省領先,到擁有亞洲最大的甾體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酶制劑生產出口基地,常德在生物制造領域已深耕多年。
新合新、利爾生物、引航生物、鴻健生物、慕恩生物等一批核心企業快速投產,2023年工業總產值達99.3億元,基本形成以津市市、常德經開區、安鄉縣等區域多點并進、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食品添加劑、功能性原料等新產品不斷涌現,其中皮質激素產能占全球市場份額70%,精草銨膦產能占全球市場份額60%,高端性激素、熊去氧膽酸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生物農藥等合成生物制造下游應用逐步呈現規模效應。
“越來越多優秀企業愿意到常德尋找機會”
“越來越多的合成生物企業進入到產業化階段,常德的優勢慢慢在行業里形成了一些共識,越來越多優秀企業愿意到常德尋找機會。”
瑞德林成立于2017年,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建在正式創立瑞德林前,已在“多肽”領域從業多年。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黃華博士為常德籍,畢業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酶學專業,從事酶改造及定向進化、多酶連續催化研究逾15年。
2012年,劉建與黃華深入探討了將合成生物技術用于肽類產品合成的可能性。“肽類分子的手性中心多、水溶性好,化學合成規模小、成本高。第三代生物技術是利用酶合成各類物質,酶的立體選擇性高,在催化底物反應的過程中,總是選擇空間上最匹配的那個;且生物反應都在水溶液中進行,氨基酸的水溶性好反而成為一個優勢。”劉建當時便意識到,“這技術,簡直就是為肽類產品而發明。”
2017年,劉建從上市公司離職,聯合已歸國的黃華及其他四位合伙人,搭建了瑞德林的創始團隊,正式啟動創業之路。彼時,“合成生物”的概念在國內還不被熟知,他們以“酶”篩選和改造為核心,先進行了無細胞合成,設計細胞外的反應空間;后續又延伸到細胞內代謝網絡的構建。
合成生物學被視為“未來產業”的新核爆點,在科技和產業創新兩個層面均具備顛覆現有格局的潛力。于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未來前景很好,但目前行業還處于早期階段,瑞德林是行業里率先實現量產并創新性引入人工智能進行蛋白設計的企業。
“目前能夠用生物去替代化學合成、實現量產并且很有前景的,可能也就四五十種。但趨勢是,未來全球約60%的物質會用生物去實現。”瑞德林驗證了合成生物的部分商業邏輯,不少產品通過合成生物將成本降了下來,存量市場變為增量市場。
于勇表示,常德是華中重要的節點城市。很多優秀項目到了產業化階段,會有產業轉移的需求,從要素方面考慮,進行全國或全球布局。“計劃落地的常德經開區,能夠非常理解我們行業,千方百計從要素成本上為我們深謀遠慮,包括降低供水、蒸汽等各方面的成本。另外,很多優秀的同行在這里發展得很好。”
2024年9月28日至30日,2024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會(中國·常德)在常德舉行,會上成立常德市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委員會,聘請賀福初、王柯敏、王振國、元英進、印遇龍等院士專家獻策產業發展,并發布《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下稱《規劃》),布局產業集群,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高地。
至此,常德構建起“一中心三基地”的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格局。“一中心”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主陣地,打造成為湖南省首個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三基地”指津市市、常德經開區、安鄉縣,明確重點聚焦附加值高、基礎較強的生物醫藥和日化美妝領域,穩步推進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農業、食品及營養健康、高性能材料等領域的應用。津市將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常德經開區將打造成為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重要增長極,安鄉努力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化基地。
而此次創新創業大賽,是繼《規劃》出臺后,常德發展合成生物產業的又一大動作。錨定“三個高地”標高要求,“二次創業”再出發的常德,將對全國乃至全球生物產業的投資者、企業家展現更大吸引力。

專業評委為決賽項目點評打分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對于合成生物制造企業落地,從生產、制造到市場化的成本來說,長江中游地區擁有較好的天然優勢,再加上區域對產業集群的著力培育,常德大有可為。”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夏霖說。
以“合成生物 創引未來”為主題,此次大賽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關注食品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生物材料行業、生物化工行業、生物燃料行業、酶制劑行業、生物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合成生物前沿技術裝備等八大前沿方向,挖掘潛力項目,推動產業革新。
自大賽啟動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來自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眾多項目踴躍報名,共計遴選出108個項目入圍初賽、50個項目進入決賽角逐。
決賽路演精彩紛呈,創意與實力碰撞。
生物材料領域,有團隊研發新一代生物基綠色可降解材料PHA,創新工藝、性能優異,有望替代傳統塑料解決白色污染;生物醫藥領域,基于合成生物技術的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受到關注,其針對疑難病癥的靶向藥物療效高、副作用低,為人類健康帶來新福祉;生物化工領域,創新項目優化微生物發酵路徑,提高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生產效率。
本次大賽不僅是優秀創新思想交流的平臺,也是吸引優質企業、重大項目、前沿人才落地常德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機緣。
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CO2微生物合成油脂和蛋白技術團隊正在進行科研項目驗證,走出研究所,真正推向產業化。目前做到中試環節,準備選擇合適的示范性地點進行放大。
“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將CO2先轉化為乙酸鹽,再轉化成油脂和蛋白,變成可以面向大眾的產品。”項目負責人蘇航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青能所一碳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福利的指導下,參加并完成這次合成生物制造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大賽,實地接觸后了解到,常德有項目產業化的原料端,也有較好的落地支持政策和產業氛圍,未來可能將放大驗證的環節放在常德。
隨著全國多地對合成生物產業的“押注”日漸火熱,常德對于優質項目、企業的爭奪也箭在弦上。據悉,獲獎項目在獲得獎金激勵以外,還將獲得當地產業資源對接、人才發展獎勵、股權投資、銀行貸款授信等額外政策扶持。
除《規劃》外,常德市多措并舉筑牢生物產業發展根基——政策上,同步出臺《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立法上,市司法局草擬《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促進條例》;金融保障上,建立了一支50億元的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投資母基金,還正與國家隊鏈主企業國投集團聚焦成長型企業搭建20億元的直投基金,以確保合成生物制造項目落得下、長得好。
以賽興產,常德拉起“產業朋友圈”
根據《常德市招商引資提質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將“打造有區域特色的招商優勢,提升常德招商品牌影響力”作為重點任務,持續加大津市市、常德經開區、安鄉縣等合成生物特色化工園區建設。
為此,大賽決賽期間同步進行機構、園區、企業三方對接活動,多場關于產業協同、創新合作的竭誠座談得以開展。參賽項目團隊、受邀參會企業代表著眼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期望優化產品性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場份額;市商務局(招商中心)、津市市、常德經開區、安鄉縣等部門或區域代表化身“城市推介官”,介紹常德各園區產業配套、政策優惠、土地資源等優勢,誠邀優質項目落地扎根。

機構、園區、企業三方對接座談
圍繞常德如何把握當前黃金發展機遇,加快創新創業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大賽中不僅誕生出諸多優質創新項目,還取得了眾多務實而富有前瞻性的成果。頒獎典禮進行了多輪簽約環節,承載著大賽從創新比拼邁向產業落地、資本融合的關鍵一躍。
科研合作領域,常德市人民政府分別與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長沙理工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常德與頂尖科研力量緊密相連,在人才聯合培養、前沿技術聯合攻關、科研成果轉化等領域達成深度合作。
國投創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湖南財鑫集團三方攜手,完成了國投生物制造基金簽約。這支資本活水,將精準注入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的“田間地頭”。
常德經開區與廣東大澤農、蘇州欣協生物、青島蔚藍賽德、北京綠色康成等企業簽訂入園協議;安鄉縣與嘉興欣貝萊生物、長沙錦易生物簽訂入園協議。本次9家具備前沿技術企業現場簽約落戶,涉及生物飼料、生物環保材料等熱門領域,帶著前沿技術扎根常德,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湖南省政府口岸辦主任劉德林在頒獎典禮致辭中肯定了大賽的含金量與權威性,期待通過賽事打造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平臺,吸引更多“千里馬”在沅澧大地發展。
常德市市委書記羅毅君提到,通過組建工作專班、成立專家團隊、編制產業規劃等一系列“組合拳”,常德在發展合成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常德新招引落戶項目39個,全市合成生物制造相關企業達到35家,產值達到125億元。

常德市市委書記羅毅君致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