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嫁給王菲初戀,丁克19年:中國最低調影后,用一生治愈童年
她的波瀾不驚,是自己修的。
她長了一張不受欺負的臉,卻背負著曠日持久的心理傷害。
最近,她在《十三邀》里的言論爆火出圈:
“沒要孩子,我一點也不遺憾。”


父母早早離異,被媽媽忽視、爸爸嘲笑,爺爺奶奶看不上她。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卻要用一生去治愈。
這便是中國最低調影后——詠梅,用半個世紀都在做的事情。

01
孤獨的小孩
1970年,她出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
原名森吉德瑪,藏語意思漂亮善良的姑娘。詠梅是父親給她取的漢語名。
誰成想,越出落,這個名字就越襯她,人如其名,恰如其分。
父親是蒙古族,母親是漢族。
讓她的臉既有游牧民族的灑脫大氣,也有江南女子的清秀溫婉。
美的很高級。

性格上也是,她熱愛呼和浩特的遼闊草原、天藍如洗,但骨子里是卻個敏感倔強的人。
不像其他蒙古族孩子那樣活潑,她反而有些不合群。
小朋友們湊在一起很熱鬧,詠梅卻提不起興趣。
她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玩雪、扔石頭,或者打掃房間,然后坐在那里,胡思亂想。
有人說她太驕傲,可她因為自己的“異樣”,甚至有一點自卑。
孤獨的小孩,都渴望被認同,希望被關照。

父親是個優秀的男人,風趣博學,長得也帥,帶給她很多藝術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引導,偏偏沒怎么夸過她,還總說她不行。
后來在接受采訪時,詠梅說她并不懷念青春,敏感的孩子不會有快樂的童年。
她想,就這么冷清安靜地過吧,不太好也不太壞。
但命運不忍美人皺眉,已悄然為她安排了起承轉合。
有道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冰雪美人安靜地長大,還越長越美。
放《血疑》的時候,有人說她像山口百惠。
《紅高粱》播了,又有人說她長得像鞏俐。

年少的男孩總來逗她,詠梅也不解風情。
讀完高中,她就進了政府機關當打字員。
誰知單位突然來了個名額,專門針對老少邊窮地區,要送她去北京上大學。
而且還是對外經貿大學,當年比北大清華還難考。
去了北京,她看到了比草原更遼闊的世界。

那個年代,人們為搖滾樂瘋狂,就連不愛熱鬧的詠梅,也不例外。
她和一群女孩子一塊兒去聽黑豹的演出,還參加了MV女主角的試鏡。

那一年,竇唯還沒離隊,欒樹還是鍵盤手,王菲還沒簽上陳家瑛。
長發飄飄、氣質脫俗的詠梅,意料之中的被選中了,讓她來拍《Don't Break My Heart》的MV。
誰知道前腳試鏡完,后腳詠梅一沖動,學著張曼玉和鐘楚紅,給自己燙了個爆炸頭。

到了現場,鼓風機再怎么吹,也飄飄不起來。
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詠梅,面對鏡頭有點慌,還有點傻。
但這個好看又神秘的白衣女孩,還是讓人挪不開眼。
家里人越是看不起她,詠梅越要證明。

02
用實力證明自己
按現在的話說,詠梅還是個斜杠青年。
當時她主持一檔《約會星期天》的節目,溫柔知性,談吐優雅,十分受人喜歡。
許戈輝也很欣賞她,所以在電視劇《牧云的男人》尋找女主角的時候,推薦了她。
導演也覺得她符合女主的氣質,連她有沒有表演經驗都沒問,就簽下了她。

詠梅興高采烈之余,更多的是心虛。
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唯一的出鏡經驗就是給黑豹拍MV。
她只能暗自咀嚼劇本,揣摩人物,那段時間,她廢寢忘食,只為了能演好這個白領麗人的角色。
沒上過專業課,光是臺詞這一項,就難住了她。
怎么說才不生硬,不別扭,才能流暢地表達人物,大段大段的對白,她練了無數個日夜。
她有天分,更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耐力。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落下的功課她要用成倍的努力去追趕。
詠梅從未因為自己是業余的,就降低對表演水平的要求。

后來,她又在《日照女人心》中飾演了一個軟弱賢妻良母。
她逐漸體會到了表演的樂趣,索性換行,認真做一個演員。
除了興趣,另一個原因就是自由。
草原上奔跑過的她,不愿受朝九晚五的束縛。
每拍完一部戲,她就去過自己的生活,看書,寫字,旅行,怎么舒服怎么來。

隨著經驗的豐富,她的演技日益增進,經常出現在熒幕上。
她是《孝子》中孝順賢惠、任勞任怨的大兒媳;

她是《亂世書香》中知書達理,能擔家族興衰的徐書容;

她是《陜北漢子》里行俠仗義的蒙古格格;

她是《刺客聶隱娘》中沉著冷靜的聶母;

她是《中國式離婚》里清醒豁達的肖莉;

她是《小歡喜》里把星辰大海還給喬英子的劉靜阿姨;

她飾演的角色,既有傳統女性的溫柔純善,也不乏現代女人的獨立果敢。
她的表演張弛有度,與人物融為一體,自然放松。
她不動聲色,卻讓人看了一眼,還想再看第二眼。
她不是最好看的女演員,卻自帶一種獨特的氣質。
她的作品很多,但都不是主角。
因此,許多人眼熟,卻不知她姓名。
直到2019年2月,她突然憑借《地久天長》摘得柏林電影節影后,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女演員,才走入了公眾的視線。

除了她之外,只有張曼玉和蕭芳芳獲得過這個獎。
在這個“突然”之前,她演了快30年配角。
人是慣會看臉色的,做配角沒有那么光鮮,甚至還有一點窘迫。
甚至有些劇組,換衣服都擠在一起,男人也不回避。

但她說自己是手藝人,表演是門需要匠心的手藝。
她要慢慢打磨,不在乎角色大小。
闊別C位數十年,一舉奪魁,這是歲月的沉淀,也是命運饋贈給她的禮物。
獎勵她多年堅持,不急不躁,用心表演。
正如她自己所說:“我沒有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沒有一鳴驚人的轟動效應。”
一路走來,她只是一步步慢慢走,一部部好好演。
她用最笨拙的方法,把自己從一個沒學過表演的業余選手,修煉成了實力派。

她不爭不搶,不怨不艾,也不消極放棄。
她相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認真地演好每一個角色。
導演梁邁說,詠梅是一個大氣有張力的演員,并且能沉得住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星光不問趕路人。
終于,這塊金子發光了。
名利雙收時,她也不過是一句“幸運”,優雅得體,謙遜從容。

她也不止一次地告訴年輕女孩們:不要走捷徑,不要低估自己的潛能。

03
好的愛情,讓人變得柔軟
一個是搖滾圈才子,一個是娛樂圈美女,相戀26年,0緋聞,不吵架……
多年來,詠梅和欒樹的愛情一直被傳為佳話。
大學畢業后的詠梅去了深圳,進了一家外貿公司上班。

北京這邊,竇唯和王菲在一起了,離開了黑豹樂隊。
欒樹失戀了,接過主唱位置,開始站C位,全國巡演。
命運又撞了她一下,給她撞出一個真命天子。
女人幾次關鍵時刻:上大學、嫁人,她都是幸運的。
不過機遇是運氣,把握機遇卻是選擇。
一次,詠梅聽到欒樹的歌《美麗的天堂沒有悲傷》,一下子就被觸動了:
“現在我獨自面對這一切,時常會疲憊卻從不流淚。”
做了多年朋友,她突然聽懂了他的苦痛和彷徨。

無論舞臺上的欒樹是多么的桀驁不馴,面具之下,她感受到了逞強和脆弱。
潸然淚下,詠梅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男人。
內向敏感的她,勇敢了一次,毅然辭掉工作,回了北京。
如果說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她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那么欒樹,就是藏在詠梅氣質里的那個人。
詠梅曾說:“別人都說我有氣質,其實我覺得氣質就是你自信,你放松。”
而這份放松和自信,就來自于欒樹的理解與溫暖。

和欒樹在一起,她開始慢慢學會不較真、變得不擰巴,才有了如今的詠梅。
她學會了相愛的人不該互相傷害,而是共同進步,相互給與。
“很多女孩很羨慕我,覺得我過得很開心,老公對你那么好,我說這個‘好’不是要來的,你不給他,他不會給你,一定是相互的。”
詠梅在生活上把欒樹照顧的很好,而欒樹在精神上對她非常包容,經常為她寬心解惑。

欒樹說妻子既是媽媽,也是女兒。讓他無比依賴,又由衷疼愛。
好的愛情,果然會讓人變得柔軟。
欒樹是紅過、躁過,還上過一陣子八卦新聞的人,但和詠梅在一起之后,他低調了很多,轉到幕后,遠離喧囂。
前兩年,欒樹還為詠梅寫了一首歌,并邀她一起合唱:
我要哭,我要唱,我要歡樂。

她的敏感、堅韌和樂觀,他都懂。
結婚19年,丁克至今,他們一起養動物,一起騎馬,一起去看好山好水。

04
自我救贖,尋得出路
前不久,她的新電影《出走的決心》大火。
和影片一樣,詠梅的人生,也是一個自我拯救的旅程。

她說:“以前我一直希望誰能來拯救我一下,后來發現只有自己,只有我自己能救自己。”
閑下來時,她寫字看書,買菜做飯,練練瑜伽。

不愛買名牌包,也不會買千元以上的衣服,舒服為主。
省下來的錢,她會去做公益。

不是紅毯硬照走過場,她會素顏出鏡拍視頻。

她是實打實地在關心患病群體,希望幫助到他們。
年齡沒有帶走她的美貌,反而讓她越走越穩,越演越漂亮。
詠梅的人生下半場,腳步輕盈。

“人生需要逼迫,別人不逼你,你要自己逼一下自己。”這大概就是詠梅的決心。
年紀越大,她越從容。
在節目最后,詠梅念起了魯米的詩:
“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走自己想走的路,痛了就哭,喜了就笑。累了就歇,好了就走......”
正如楊絳先生說的那樣:“歲月不聲不響,你且不慌不忙。在凡俗的煙火里,愿以素心,閱來日方長。”
原標題:《嫁給王菲初戀,丁克19年:中國最低調影后,用一生治愈童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