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口述︱徐寅生:我的“一世乒乓情緣”

徐寅生/口述
2025-01-22 15:58
私家歷史 >
字號

【按】徐寅生,男,1938年出生于上海,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曾擔任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是中國乒乓球運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徐寅生是第26、27、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團三連冠主力,后任國家隊教練。任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主席期間,他推動乒乓入奧,并且主導推動40mm大球改革,為推動世界乒乓運動的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本文節選自《時間的賽場:上海體育口述歷史》(上海市體育宣傳教育中心、上海音像資料館/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5年出版),系2022年11月8日對徐寅生的口述采訪,采訪地點為上海市黃浦區局門路796號中國乒乓球博物館會議室,采訪者為李東鵬、戴怡,整理者為李東鵬、宋玥、歐陽田融。

圖1 徐寅生

上海的乒乓球現在發展得很快,群眾性的乒乓球活動開展得也非常好。上海的乒乓球運動員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先后出現了很多世界冠軍、奧運會冠軍。乒乓球起源于歐洲,原來叫“桌上網球”,是從網球演變過來的,距今大概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關于乒乓球傳入中國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是先傳入廣州,另一個說是先傳入上海。說乒乓球先傳入廣州可能是認為歐洲的一些乒乓球愛好者將其帶進來的。對于先傳入上海的說法,則是認為乒乓球從日本傳入上海的可能性大一點。因為上海的乒乓球愛好者打球,都是用直握球板,而直握球板的日本比較多。廣州的乒乓球愛好者打橫板的較多。盡管說法不一,不管怎樣,乒乓球都是從外國傳到中國,并逐步受到大家的歡迎。一開始,打球的規模不是太大,但上海也有一些民間高手,并且他們的技術水平經過不斷的練習而得到了提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們參加過亞洲或者遠東的一些乒乓球比賽,取得過一些好成績。

圖2 1935年舉辦的“上海市第三屆乒乓聯合杯”

 一、向世界高峰攀登:新中國乒乓球的崛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乒乓球在上海甚至全中國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體育活動,乒乓球運動也隨著中央的政策,特別是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在中國廣泛地開展起來。而且,乒乓球是比較容易開展的活動,因為它要求的條件不是太高,有一張桌子,有兩塊板就可以。

上海的乒乓球正式發展起來,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那時中國乒乓球協會還沒有正式成立,因而就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名義去加入國際乒乓球聯合會(英文簡稱“ITTF”,中文簡稱“國際乒聯”)。當時第一任國際乒聯主席是英國人蒙塔古,他看到中國舉行的全國性運動會中也有乒乓球比賽,就邀請中國加入國際乒聯。中央研究認為,可以利用這塊體育陣地,擴大中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影響。而且,開展乒乓球運動可以增強人民體質。所以在1953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乒乓球部加入國際乒聯,成為國際乒聯大家庭里的一位成員。

既然加入國際乒聯,就有可能去參加世界錦標賽。當時世界錦標賽已經有一定規模,技術水平也很高。所以中國乒乓球參加世界錦標賽,就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乒乓球技術處于什么水平,也可以看到我們自身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當時國家體委主任是賀龍元帥,他非常重視乒乓球運動,就集中了國內一些乒乓球好手,一起進行強化訓練。我們開始時成績不算太好,大概是先列入國際乒聯的乙級隊,最高水平是甲級隊。我最先是作為乙級隊開始參賽,經過第一代國手的努力,比如上海的王傳耀、孫梅英,從香港移民到廣州的姜永寧,我們從國際乒聯的乙級隊上升到甲級隊,而且位列甲級隊的前幾名。因為國家體委重視,能夠采取一些強化措施,再加上教練、運動員的努力,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我們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57年,我們男女隊均在甲級隊了。

1959年,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辦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賽前,中國乒乓球隊提出“要向世界高峰攀登”的口號。特別是容國團,他在1958年廣東省體育工作會議上登高一呼,說:“三年內奪取世界冠軍。”他的表態、決心,激勵了整個乒乓球界。當時我還在讀書,喜歡打乒乓球。盡管知道中國乒乓球有可能在未來“攀登世界高峰”,但聽到容國團的豪言壯語,我的心情是既振奮又有點擔心。當時日本是乒壇霸主,他們拿了很多世界冠軍,我們用兩年的時間拿世界冠軍是不是太短?在世界錦標賽單打比賽中,在其他隊友都被淘汰的情況下,容國團單槍匹馬,過五關斬六將,戰勝日本、歐洲的一些名手,最終獲得男子單打世界冠軍,這個成績來之不易。

圖3 1959年,容國團獲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打冠軍

具體說明一下,美國老將邁爾斯也曾獲得過世界冠軍,容國團在半決賽中跟他相遇。因為邁爾斯采用了防守打法,容國團開始時不是很順利。在落后導致的比較被動的情況下,容國團改變戰術。既然攻不贏,容國團就跟他“泡蘑菇”,兩個人就互相搓球。邁爾斯是位老運動員,加之在領先的情況下,看到容國團攻不下,便開始輕視容國團。容國團的第二手“搓攻”有個特點,就是同樣的手法能夠搓轉球與不轉球,對方判斷錯誤就容易出高球。在落后的情況下,容國團通過改變戰術越打越好,一直到最后,把對方的意志徹底磨掉了。有一個球,容國團攻球贏了后,球掉在欄板外面,正常情況下邁爾斯應該出去撿球,然而他已經無心繼續對戰了,就向裁判示意認輸,但裁判不允許。邁爾斯只能懶洋洋地去把球撿回來。

決賽的對手是匈牙利老將西多,他曾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就在幾天前進行的團體賽中,中國跟匈牙利爭奪決賽名額,容國團在比賽中輸給過西多,因此西多認為戰勝容國團沒有問題,他穩拿冠軍。匈牙利隊提前做好了準備,甚至鮮花都預備好了。結果,容國團把他打敗了,他成為我國第一個男子單打世界冠軍。這一場勝利對于中國的體育界、乒乓球界是一個莫大的鼓舞,這是中國體育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打開了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通向世界冠軍的大門。從這以后,乒乓球界解放思想,成績越來越好。兩年后,在北京舉辦的第26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蟬聯男子單打冠軍,也獲得男子團體、女子單打冠軍。三項冠軍的獲得使中國乒乓球正式進入世界強隊行列。

在北京舉辦的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大型的世界錦標賽。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北京市也做了很多工作,在北京東郊新建了一座能容納一萬多人的體育館,克服了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在全國大力支持下如期建成、開幕。當時賀龍副總理兼任國家體委主任,他表示世界錦標賽一定要辦好,一是接待工作、組織工作要做好,二是我們中國隊要取得好成績。從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開幕式到閉幕式,包括中央領導同志出席、各國運動員的接待等,都非常成功。當然也有小插曲,據說日本運動員以為到中國會吃不好,就自己準備了大米做飯。后來運動員們互相熟悉后,我們也問日本隊運動員:“有沒有這個事?”他們說有準備大米,但是中國接待得很好,根本用不著。開幕式非常隆重,一些中國傳統劇目如京劇表演等都非常成功。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成功,推動了中國乒乓球運動繼續發展。從此以后,在祖國大地上掀起了一個乒乓球的熱潮。比較形象的是,中小學生書包里都會帶一塊乒乓球拍子,隨時隨地都可以打乒乓球。中國乒乓球繼續突飛猛進,到1965年,獲得了男子團體、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五項冠軍。

二、集百家之長:我的乒乓球成長之路

我從小喜歡打乒乓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讀書的小學里沒有體育設施,教室是在弄堂里的三層樓,足球、籃球、排球都看不到。放學以后,大家在胡同里玩,其中有一種活動就是打乒乓球,因為它比較方便,拿粉筆在地上畫個框就可以作為桌子,中間擺兩塊磚當作球網。就這樣蹲在地上打,打得興奮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進攻,十分有趣。那時候乒乓球是一毛左右一個。球被踩癟了,放在開水里面泡一泡就能恢復。我還出過洋相,有次球被踩癟后,我想讓它快點恢復,就把乒乓球放在煤球爐子旁邊烤,結果烤著火了。乒乓球板是自己找的一塊木板,鋸一鋸就能用。到了初中時的大光中學,學校里面有一個乒乓球臺,但沒有上油漆。

圖4 弄堂里的簡易乒乓球桌

上海乒乓球有基礎,因為上海的乒乓球房比較多,有的家里面也會放一張臺子。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他們有一張很漂亮的球臺。我們胡同口的皮革業工會,也添置了一張球臺。因為場地不夠大,球臺只能斜著擺放,我有時候會在這里打球。當時用盡各種辦法找地方打球。上海工人文化宮的走廊里面,有四五張球臺。這里不同水平的人都有,大家自己備球打擂臺。玩三分球,贏了當擂主。擂主可以一直打下去,但不用自己的球。誰要打擂,誰帶球。輸了以后,把球拿回去。

我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打的是野路球,但我看到好技術就積極學習。我水平不高時,一些水平高的人經常發旋轉球欺負我,我怎么也摸不著方向。為此,我開始動腦筋學習怎么發球等,鍛煉我的觀察能力、自我掌控能力、學本事能力、獨立作戰能力等。與接受正規訓練的學生不一樣,我的動作雖然不規范,但好處是集百家之長,可能有新發明、新創造。

圖5 徐寅生在與羅馬尼亞隊比賽瞬間

我發球一般是從右邊發力,發到左邊。有一次我發現發出去的球,到了對面后速度比較快,而且帶拐彎,上海人叫它“螺絲球”,我就掌握了這種技術。1956年,剛剛參加東京世界錦標賽并獲得世界亞軍的羅馬尼亞隊到上海來訪問,上海市體委為了培養年輕人,選派了當時還在學生隊的我。在雙打比賽時,我用上了這種發球。雙打比賽中間是一條線,接發球的人在右半臺,很容易接。歐洲人喜歡打削球,速度比較慢。對方又是世界亞軍,我只是個小孩。我發球速度比較快,到了對面后球突然往右拐,對方老兄根本不注意,接球時連球皮都沒有碰到。觀眾都笑了,他的隊友也笑他,意思是怎么連球皮都沒摸著。全場觀眾都起哄,為此停了半分鐘。

三、無名的英雄:破解日本弧圈球

我自己打球,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隨意發揮,這也是現在正規訓練里欠缺的一些東西。練基本功需要正規訓練,但不能太死板,要對運動員多一些包容,讓他們多一些個性、想法,給他們發揮空間。訓練時教練在旁邊看著,我們就規規矩矩練。教練離開后,我們就自己玩,這時就可能有新創造、新發明。比如,我的球突然一個拐彎,如果把它當成偶然現象,不去深入了解,就略過了。但如果發現這里面有什么規律,繼續再試驗,很可能有一個新發明、新創造。我是這樣看問題的,歷史發展到今天,科學那么發達,有好多新技術發明出來,并不一定是先設計好的,往往是從偶然的現象里面得到啟發,各行各業的發明都如此。有的教練看不上上海這些運動員,因為打的都是野路球,但有一些東西可能是突然發現的,比如弧圈球,弧圈球現在是最流行的、最先進的進攻型打法。弧圈球怎么來的?它是20世紀60年代日本運動員發明的,他們原來攻擊動作比較慢,有一定的旋轉,攻擊能力比較強,后來他們發明了弧圈球。弧圈球旋轉很強,第一次碰到頂不住,都會飛出界外,很難對付。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前3個月,我們才知道日本有一種新的秘密武器叫弧圈型上旋球,后來叫“弧圈球”。當時匈牙利、南斯拉夫兩個運動隊訪問日本,碰到這個新技術打法,接完球就飛出界,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們告訴我們日本有這種技術,但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樣子,甚至去雜志上研究。

日本對中國乒乓球也比較重視,他們把我們當作主要對手,所以他們準備拿新發明的弧圈球來對付我們,在雜志上已經吹風有新的秘密武器。他們為了適應中國的打法,去訪問香港。我們聽到消息后,馬上派人去秘密調查。當時沒有錄像機,也沒照相機,就是我們的教練莊家富在場地里看,感覺這個進攻確實威脅很大,跟原來的攻擊動作不一樣。但一個香港運動員劉錫恍贏了星野,這說明弧圈球很厲害,但也不是絕對贏不了。

經了解后,有運動員提出來只有與弧圈球實戰才能找到方法,因此,許多本可以參加世界錦標賽的運動員,為了國家的利益主動去學弧圈球,幫助主力隊員訓練。因為動作不一樣,許多人發力的胳膊都拉腫了,而且個人成績肯定也不行了。他們在后面的3個月里陪著我們訓練,領導也叫我們“戰略上要藐視弧圈球”,它不是不可戰勝的,戰術上要重視并且研究怎么破它,要準備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不泄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比如21分里面我輸你多少個球,但是我能贏回來。所以叫“第一不怕,第二認真對付,第三準備最困難的局面”。經過3個月突擊訓練后,在比賽中,對于弧圈球,我們雖然輸了不少,但最后依然拿下團體冠軍。我們把這些學弧圈陪我們訓練的運動員,叫無名英雄。

四、經典時刻:“十二大板”的背后故事

“十二大板”發生在1961年的北京世乒賽上,是我在比較困難局面下的一個球。第一場團體賽,我的對手是一位左手選手木村興治,他也是一名弧圈球選手,速度比較快。我不大適應,輸給了他。當時中國跟日本比賽爭奪團體冠軍。我第二場再打時的對手是星野展彌,也是一位弧圈球選手,雖然實力比木村稍弱,但作為上屆世乒賽的冠軍,他也不好對付。我是在大比分1:0輸一場的情況下跟他打,壓力比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開局不順利,先輸了一局。在教練、觀眾的鼓舞下,追到1:1,第三局時,我打到20:18領先。我在這里要穿插一個故事,日本運動員的特點是喜歡用冒險打法,通俗地講就是“破罐子破摔”。比如對手領先容易保守。這時日本選手發球就攻,攻不著就拉倒。第二,他們處于被動時會離開臺子放高球,給對手“機會來了”的感覺,利用急于求成的心理狀態。這是日本隊的兩個絕招,思想的突破容易改變局面,反敗為勝。扣殺失誤后,會對運動員的情緒產生很大的刺激,腦子一旦分神,就會被對方利用。

老一代運動員向我們介紹經驗時,講到日本運動員有這種絕招。講的人可能無心,但是我記住了。當日本運動員落后,我就要預防他搶攻,我自己先主動進攻,反而讓他成了防守。他就放高球,這時比分是20∶18。我知道自己不能上當,就慢慢地扣,不急于求成,就一板、兩板,不使勁下殺手。他一共放了十三板,第十三板他失誤了,我十二板贏了,所以有了這么個故事。

圖6 徐寅生著名的“十二大板”影像截圖

不是說我十二板本事大,而是在這種情形下,我沒有跳進對手挖的坑,最后打出了十二板的局面。當時觀眾比較興奮,打一個球,喊一聲,我全神貫注于球臺,也聽不見觀眾的呼喊聲。十二板贏了,整個場上的風向就不一樣了,我們3:2領先。最后一場容國團打贏了,我們以5:4拿下了團體冠軍。觀眾看得過癮,打的人也緊張。經過那么多年,現在還把它作為一個經典時刻,實際上現在難度應該不大。

五、“小球推動大球”:20世紀70年代的乒乓球與中美外交故事

“乒乓外交”是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辦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期間發生的事情。當時尼克松已經有改善中美關系的需求,實際上兩國政府之間早就有接觸,著名的斯諾,就在天安門上和毛主席一起觀看慶祝國慶的游行隊伍。可以說,乒乓球交往只能說是中間的一個插曲。

這段時期我們有兩屆世乒賽沒有參加,到了第31屆世乒賽重新參加,對外部的情況不是太了解。當時的日本乒協主席也是亞洲乒協主席,他認為在日本舉辦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不能缺少中國隊,所以他特意到中國來邀請中國隊參加。他是帶著善意來的,后來在周總理的過問和關心下,達成了重新參賽的協議。

毛主席對這次世乒賽非常重要,還要求增加送的簡報數量,以了解更多情況。對莊則棟與美國選手科恩的友好接觸給予肯定。代表團按照國內指示,邀請英國隊和拉美的一些隊伍訪問中國。聽說這個事后,美國隊的一位團長跟我們領導講,“聽說你們邀請了那么多隊訪問中國,怎么不邀請我們美國隊?”當時中美兩國間沒有交往,但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見面時都以禮相待,該比賽就比賽,該握手都握手。“外事無小事”,代表團很快向國內匯報這件事。外交部、國家體委寫了一個《關于不邀請美國隊訪問》的報告上送中央研究,經周總理和毛主席同意,決定不邀請美國隊訪華。隔了幾個小時候,風云突變。中方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在世乒賽后訪問北京。世界震驚。

時隔多年后,毛主席的護士長吳旭君在接受記者電視采訪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況。毛主席作出決定后,一直在靜靜地思考問題,她就預感可能有什么大事要發生。吃完飯時,毛主席讓她告訴外交部,邀請美國隊來訪問。這可把護士長嚇了一大跳,生怕自己聽錯。毛主席見她沒有馬上行動,催著她說,趕緊去邀請美國隊來訪問,不然來不及了。那么,美國隊訪問中國之行終于敲定。他們在世乒賽即將結束前得到了正式邀請,緊接著他們的北京之旅就要開始。“乒乓外交”確實是中美外交的一個契機,創造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但如果沒有乒乓球,也可能有其他“球”的機遇。

莊則棟則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了一件合適的事情。當時美國一位嬉皮士運動員錯上了我們這輛車。周總理在出國以前指示我們,出去不光是為了比賽,要友誼第一,增進各國人民間的友誼。美國運動員上錯車也很正常,但我們都沒有理他。莊則棟卻牢記總理的指示,一看美國人一個人下不了臺,就主動地去跟他聊天。正好新聞界又都在關心中美交往的事,我們下車時,記者們看到一位美國人在中國隊的車上,就開始報道這個新聞。

圖7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比賽現場合影

六、世界冠軍的搖籃

在新中國成立前,上海已經有一批乒乓高手。受日本的影響,上海的乒乓球愛好者也用直板。同樣是直板打球,但上海人民用的是圓形拍,日本是長方形拍。握拍方法我們比日本來得靈活自如。看日本人打球,他們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我們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可以說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學習別人好的東西,但不會完全照搬,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走,會有所創造,有所發明。

當我第一次從小電影上看到日本世界冠軍打球時,除了欣賞他們扎實的基本功,總覺得他們的打法有很多欠缺,而中國的打法比他們先進。從那時起,我就相信中國運動員經過幾年努力,一定能夠攀登世界高峰的。盡管在世界錦標賽上的成績還不如日本,但代表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方向。

圖8 徐寅生比賽擊球瞬間

上海的乒乓球受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打乒乓球的設施條件和氛圍比較好。特別是從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后,各區成立了不少青少年業余體校,吸引很多中小學生參加。有的還辦起了“學習、訓練、生活”三集中的學校。有不少資深的教練在體校任教。深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因此,上海涌現出不少有發展前途的優秀苗子,被輸送到上海市和國家隊集訓。經過高水平的強化訓練,至今已有多名榮獲世界冠軍和奧運金牌。

上海被譽為“培養乒乓球世界冠軍的搖籃”,其中最突出的是上海的倪夏蓮。她退役后到盧森堡任教。入籍后,代表該國參加國際上的大賽。如今60多歲了,還活躍在國際乒壇上。

七、從“小球”變“大球”,紅雙喜功不可沒 

隨著乒乓球技術的不斷提高,比賽中常由于擊球速度的加快和旋轉的加強,雙方的回合數有所減少,常常一兩板就決定勝負,精彩場面在減少。因此,提高觀賞性,吸引更多的人來看乒乓球比賽,增加電視轉播量,成為國際乒聯的共識。

我擔任國際乒聯主席期間,從日本的一種44毫米的“大球”中得到啟發。因為球體積大,速度慢,旋轉少,雙方大球時回合增多,所以深受中老年愛好者歡迎。日本還經常舉辦比“大球”的賽事,參加者非常踴躍。我在想,如果把現在用的球適當加大一些,也許會少一點。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贊成都是口頭上的,需要落實到行動,比如說球改到多大?打起來什么樣子,速度、旋轉會改變多少,都需要大家去試驗、去實踐。外國人光贊成,但是他們不動手試驗。我就想到上海紅雙喜,他們一直積極支持乒乓球活動,于是就連夜和上海紅雙喜老總樓世和通話。因為時差,樓世和接電話時是在晚上,而乒乓球器材廠最怕晚上接電話,怕有事故,乒乓球容易著火,他也為此嚇一跳。我就和他講了有關情況。我問他,能不能生產一批大球作試驗用。這才知道做一個大球并非那么容易,要改生產線,重新開模具等,需要投入不少資金。有的外國廠商還形容說,這是個天文數字。難怪他們不干。

盡管這樣,樓總還是表示“只要是中國乒協和國際乒聯需要,紅雙喜一定支持”。紅雙喜很快把比原有的38毫米改為40毫米的大球制作出來,并送給國際乒聯,由他們再分發給各個協會,讓運動員們去試驗。中國乒協專門在蘇州搞了一次大球的乒乓球邀請賽,邀請中外一些名手來參賽,科研人員也是現場觀看,并進行統計,收集資料。

圖9,2000年,徐寅生被國際奧委會授予奧林匹克銀質勛章

經過這輪實踐,初步得到一些好的反饋。特別是白俄羅斯運動員薩姆索諾夫拿了冠軍后,非常高興,對大球給予好評。從現場觀看,球的來回多了一些。歐洲也積極響應,在丹麥搞了一次大球比賽。經過幾次實踐,最后形成一個共同看法:大球對減慢速度、減弱旋轉是有好處的,也有一些科研數字支撐。我卸任后,我的繼任者加拿大人阿達姆·沙拉拉,在他任期內把各種各樣的數據公布給大會,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通過。

考慮到制造商的利益,延后了使用大球的時間。對于青少年比賽,暫不做規定,便于他們處理現有的小球。

實踐證明,改為大球后,對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很有效果,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如今比賽中,雙方連續幾十板的對轟,從近到遠,左右奔跑,有攻有守的精彩航母不斷出現。有時一個球的爭奪,可以讓運動員累倒,坐在地上不起。引得全場觀眾掌聲雷動,大呼過癮。

如今乒乓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和喜愛,觀眾數量猛增,高水平的比賽常常一票難求。電視實況轉播成為不少家庭愛看的節目。這些變化應該說紅雙喜功不可沒。同時也是合作雙贏。紅雙喜首創大球,為發展乒乓球運動作了重要的貢獻,也因此國際乒聯把他們生產大球的標準作為國際標準。這在我國輕工業史上也是少有的。

圖10 徐寅生參與乒乓球活動

上海的體育工作,包括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的水平都是全國一流的,有些項目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希望我們年輕一代從小熱愛體育,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有培養前途的可以走體育專業化道路。但不要忘記,還是要學習,要體教結合,希望不斷出現一些年輕的、體育方面的接班人,能夠把上海體育的好勢頭一直保持下去。

圖11 徐寅生與采訪團隊,攝于2022年11月8日

《時間的賽場:上海體育口述歷史》,上海市體育宣傳教育中心、上海音像資料館/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5年出版

    責任編輯:彭珊珊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木里| 鹿泉市| 仙桃市| 株洲市| 邵阳县| 龙里县| 资中县| 博乐市| 津南区| 屯留县| 徐水县| 栾城县| 文昌市| 兴业县| 五华县| 栾川县| 东阿县| 晋江市| 扎赉特旗| 六安市| 图们市| 长泰县| 林口县| 宁强县| 梅州市| 南康市| 荥阳市| 彰化县| 忻城县| 繁昌县| 黄大仙区| 富平县| 新乡县| 特克斯县| 资中县| 玉屏| 泰顺县| 盐池县| 获嘉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