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更好保障3億老年人老有所養

“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
養老是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截至202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1.1%,也就是說,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此次《意見》做出一系列部署,就是要更好保障近3億老年人老有所養,安享幸福晚年。從完善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站點,到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從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到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意見提出了十余條“實打實”的舉措,彰顯前瞻性、系統性、總體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美好晚年生活期盼與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將更為明顯。要緩解進而根本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對既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作進一步的改革。
比如,城鄉之間的養老服務差距,需要重點關注。《意見》提出,因地制宜擴大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大力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健全農村留守、高齡、失能、殘疾等老年人探訪關愛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引導城市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等,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措施。
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也與服務的多樣性不足有關。我國不同地方的發展差距大、不同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差異也大,決定了養老服務供應必須多層次、多樣化。如對居家養老,要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對社區養老,可以推行“社區+物業+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體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市場等各方力量共同攜手。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機制,也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意見》還特別提到,鼓勵外商投資國內養老服務產業并享受國民待遇。這意味著,養老服務市場將是一個充分競爭的開放市場。
養老服務保障在根本上離不開財政支持。《意見》要求,各地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大對養老服務支持力度;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有關原則,加強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這為各級財政在養老服務方面的責任承擔,明晰了預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全體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關系到老年人的福祉,也事關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伴隨《意見》的出臺,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也按下了加速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