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年送您一顆梨
三叉神經痛,這一被冠以“天下第一痛”的病癥,以其突如其來的劇烈疼痛,讓無數患者飽受折磨,就連新年的鐘聲也難以掩蓋其帶來的苦楚。然而,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年之初,我有幸為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送去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顆小巧可愛、寓意著平安與甜蜜的小鴨梨。這不僅是一份新年祝福,更是我對他即將迎來無痛幸福晚年的美好期許。
當我將這顆梨輕輕放在老人手中時,他的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他告訴我,第一次感受到三叉神經痛是在一個普通的冬日早晨。刷牙時,他突然感到臉頰一陣劇痛,仿佛有千萬根針同時刺入皮膚。這種疼痛如此劇烈,以至于他幾乎失去了知覺。接下來的日子里,這種疼痛像幽靈一樣纏繞著他,無論是吃飯、說話還是睡眠,都無法逃脫它的折磨。
“那種疼痛,就像有人在你臉上不停地用錘子敲打。”回憶起那段日子,老人眼中仍閃爍著恐懼。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它會導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的區域出現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難以忍受,且沒有明確的緩解方法。
三叉神經痛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年齡、遺傳、血管壓迫或感染等因素有關。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藥物治療、針灸、理療和手術等,但效果因人而異。老人嘗試了很多種治療方法,但疼痛依然如影隨形。我借此機會,耐心地為他揭開了一項現代醫學奇跡的面紗——微創穿刺、球囊壓迫治療三叉神經痛。這項技術,對于許多飽受三叉神經痛困擾的患者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為他們點亮了重獲新生的希望。
面對三叉神經痛的挑戰,其實醫學界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微創球囊壓迫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精準地打擊了疼痛的來源,為患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手術過程如同一場精密的戰役。醫生們首先會利用先進的影像技術,如CT或X光透視,精準定位三叉神經的位置。然后,在患者的口角旁選擇一個微小的穿刺點,進行局部麻醉。接下來,一根細長的穿刺針會緩緩穿過皮膚,直達三叉神經半月節所在的腔隙。
這時,一個特制的球囊會沿著穿刺針被送入腔隙內。球囊內注入造影劑后,它會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對三叉神經形成適度的壓迫。這種壓迫會持續幾分鐘,足以破壞傳導痛覺的神經纖維,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
微創球囊壓迫術之所以備受推崇,不僅在于它的精準性,更在于它的諸多優勢。首先,手術創傷極小。由于是通過經皮穿刺進行,手術切口只有針眼大小,出血量極少,術后恢復迅速。患者通常只需住院2-3天即可出院,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其次,手術效果顯著。據臨床數據顯示,微創球囊壓迫術的有效率普遍超過96%。對于那些術中球囊呈現“梨形”的患者來說,有效率甚至可達100%。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后都能感受到疼痛的顯著減輕或完全消失。
這項手術適用范圍也非常廣,無論是高齡患者、身體條件較差的患者,還是對大手術有恐懼心理的患者,都可以考慮選擇微創球囊壓迫術進行治療。
老人聽后,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又充滿感激的神情。他難以想象,如此復雜且精細的腦部手術,竟然只會在嘴角留下一個小小的、幾乎看不見的疤痕。這一針穿刺,不僅是對病痛的精準打擊,更是現代醫學智慧與人文關懷的完美融合。
我告訴他,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享受到這樣安全、有效且低創傷的治療方式。而他,正是這幸運的一員。希望這顆象征平安的小鴨梨,能夠陪伴他度過一個不再被疼痛困擾的、幸福安康的晚年。在醫學的溫暖光芒下,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每一個笑容都應由心而發,不再被病痛所束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