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留住重慶老茶館,川美教授默默支付10年租金

交通茶館,是1987年由當時的裝卸運輸公司的食堂加澡堂改建來成,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為留住茶館,一位川美教授默默支付了10年的租金。電影《瘋狂的石頭》在這里取過景。按老教授的話說:“這個茶館的味道,在重慶找不到第二家,這里的生態像是被歲月凝固了。”
圖文 | 黃世輝
清茶一杯,通江達海。重慶的茶文化因山城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風情,呈現出耿直、濃烈、苦澀的麻辣味道。然而,位于重慶市黃桷坪的交通茶館,卻是另一番味道。在這里,你感受到的是喧囂中的一絲寧靜,濃烈中的一股清涼,寂寞中一份酸甜。
“來的都是客,一茶一座,四元一杯。”茶館的歐老板邊泡茶邊吆喝。這里,有一杯茶從早喝到晚的老茶客,有自帶茶杯走到哪兒喝到哪兒的自由客,有衣著時尚三五成群的過路客,有帶著洽談生意謀求共贏的商務人士,也有在角落竊竊私語、插科打諢的城市閑人。穿插其間的是或拿手機、或持相機固化瞬間的拍客,更多是來此小憩或攬活路的棒棒客……
早就聽說,要了解一座城,應先喝一杯茶。一座茶館就是一個社會,每天都在上演世間百態。各種信息在此交匯碰撞,各種聲音在此匯集重疊,各種神態在此表現展露,他們各取所需,各奔前程。熱鬧時,擲棋聲、唱歌聲、打牌聲、呼嚕聲、調笑聲、討價聲、招呼客人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滔滔不絕;安靜時,整個茶館萬籟寂靜,老板娘的腳步聲都顯得那么的清脆,落水管的滴嗒聲和灶上水壺吐著白霧咕嘟咕嘟的沸騰聲更凸顯茶館的孤寂,歐老板的呼嚕聲也穿插其中,忽高忽低,或淺或深,時長時短地調和著這份寧靜,宛如一曲古老幽遠的交響樂。
太陽還很高,一切都還早。老板娘這么說,我也這么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