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集|第一個“人類非遺版”春節(jié),年味藏在這些非遺里

2024年12月16日,石家莊,在藁城區(qū)梅花鎮(zhèn)屯頭村一家宮燈生產廠,工人在制作宮燈。
2025年,我們將迎來第一個“人類非遺版”春節(jié)——中國春節(jié)(Spring Festival)于12月4日申遺成功,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再次喚起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

2024年1月3日,山東日照,莒縣夏莊鎮(zhèn)大莊子村,手工藝人在制作“過門箋”。過門箋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品,春節(jié)貼過門箋的現象遍及全國,是中國傳承久遠的古老習俗。

2024年12月15日,山西省臨汾市,在襄汾縣趙康太平繡球文化產業(yè)園內,民間藝人正在手工縫制“太平繡球”。

2020年11月28日,河北張家口,蔚縣剪紙。

2024年2月18日,山東棗莊,山亭區(qū)民間藝人在城區(qū)街頭為市民表演竹馬戲。

2024年2月25日,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三溪鄉(xiāng)石郵村村民家中,儺班正在進行“搜儺”儀式,寓意為村民帶來平安幸福。

2024年2月2日,河北邯鄲,永年區(qū)廣府古城景區(qū),民間藝人正在表演“抬花桌”。

2023年3月10日,山西運城,稷山縣西社鎮(zhèn)清水莊文化廣場表演,高蹺走獸表演。

2024年1月17日,河南商丘,夏邑縣太平鎮(zhèn)吉太小學,文化志愿者李藝在表演絕活耍牙。
春節(jié)申遺成功是民俗學與非遺保護長期努力的結果,也是對中國人民長期文化實踐的肯定。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弘揚。這些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億萬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寄寓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2024年2月12日,山東煙臺,春節(jié)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膠東花餑餑”迎春展,展出精美的花餑餑作品。

2024年2月12日,山東沂南,紅石寨景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面塑藝人左安勝在展示生肖龍面塑作品。

2024年2月3日,貴州畢節(jié),在同心商業(yè)步行街上,小朋友在品嘗糖人。

2024年2月26日,廣東揭陽,非遺項目擺豬羊現場。現場被擺放在架子上的豬,每頭豬的腳被紅紙包住,口含金桔,鮮花環(huán)繞。
在中國對許多國家實行免簽政策之際,春節(jié)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算是為世界打開了又一扇認知中國的文化窗口。中國春節(jié)這一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必將成為外國友人,熟悉和認知中國、中國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

2024年2月20日,重慶銅梁,舞火龍表演流光溢彩。

2024年2月19日,浙江金華,浦江縣白馬鎮(zhèn)旌塢村村民抬著板凳龍穿行在村頭廣場,熱鬧非凡。

2024年2月15日,廣東深圳,歡樂港灣東岸下沉廣場,表演非遺銅梁舞火龍打鋼花。

2024年12月15日,南京,白鷺洲公園內第39屆秦淮燈會千燈爭艷。

2024年2月13日,河南三門峽,地坑院民俗景區(qū)新春裝飾年味濃。

2024年9月29日,貴州銅仁,思南縣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舉辦了以“傳承非遺花燈 舞動和美鄉(xiāng)村”為主題的萬人花燈非遺巡游,為游客上演了一場非遺大秀,營造了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喜迎國慶。

2024年2月20日,貴州銅仁,石阡縣舉辦“龍騰盛世·錦繡阡城”為主題的仡佬毛龍節(jié)賀新春活動,來自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近百支毛龍隊、花燈隊齊聚石阡縣城,舉行毛龍巡游、毛龍點睛、舞龍大賽等活動,歡慶毛龍節(jié),喜迎新春。
本文圖片:視覺中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