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殷弘:三大沖突地區、國際格局演化與大國戰略調整
2024年已經過去,慘烈的俄烏沖突很快就將打滿整整三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對這場慘烈的沖突反應強烈,并出大力干預,從而給更大范圍的全球秩序造成重大和持久震蕩。俄羅斯與美國在國際秩序觀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國將既有國際秩序視為維護其單極霸權的重要方式;俄羅斯則推崇多極化世界,這使它能夠在它界定的緊要利益方面獲得更大的行動空間。
與此同時,國際力量格局的“東升西降”趨勢加速演化,所謂自由國際秩序反復遭受挫折,因而給俄羅斯的行為提供它自認有利的時機。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加劇大國戰略競爭,力求阻滯中俄更加接近,全球南方國家則成為大國競相爭取的重要對象。
俄烏沖突雖然引發跨大西洋聯盟體系內的新分歧,但總的來說其團結程度是增強了的,安全合作和軍事協同顯著進展;北約實現最新一輪擴員,傳統中立國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與此同時,美國及其核心盟國強化其東亞太平洋同盟體系、印太聯盟和多面戰略伙伴,為之增添新的軍事、技術和經濟等重要內涵。
原本就羸弱的全球治理體系在俄烏沖突的直接間接影響下遭到重大沖擊,聯合國安理會為首要支柱的既有國際制度在安全等領域遭遇巨大挑戰。在可明確預見的未來,俄軍雖然有戰場優勢,但沖突仍將持續,因而俄烏沖突將進一步使得全球秩序震蕩。
世界政治格局出現兩極化的趨勢加固。俄羅斯和歐洲的實力以及影響力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國家間經濟合作因政治關系變動而削弱或增強;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斷裂和重組加速,關鍵領域的經濟集團化愈益顯著。大國間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在增加,為此大國將繼續推行積極備戰政策。
以色列在中東發起的戰爭已顯著擴大。2023年12月以來,以也門為基地的胡塞武裝與美英海空軍頻頻沖突。2024年4月中旬伊朗和以色列直接爆發武裝沖突。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在7月和8月間大規模沖突;9月中下旬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戰爭行動更是驚心動魄,伊朗隨即對以發射大量導彈;12月上旬,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因忙于各自戰事的俄伊兩國無力支援而急速垮臺,隨即以色列空軍轟炸敘全境武器儲存等軍事目標,地面部隊進入和越過以敘邊境非軍事區。
近期中東局勢的起伏波動難以預料:以色列將如何進行空襲和地面作戰?哈馬斯手中的其余人質的命運將如何?加沙戰事和人道主義災難將延續多久? 美英在紅海及也門與胡塞的沖突是否會加劇?伊朗的介入和伊以沖突是否會進一步升級?伊朗的核設施和石油設施是否會遭打擊?以色列與真主黨的停火能否持續?以軍對敘利亞的選擇性打擊會達到什么程度?
以色列的中東戰爭與俄烏沖突相比,直接影響主要是區域性而非全球性的,但它間接加劇了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的捉襟見肘困境,并使全球安全秩序更加混亂和脆弱。
朝鮮半島是東亞西太平洋局勢最緊張的地區。多年來,美韓軍事同盟頻頻舉行大規模軍演,美韓日安全合作步步擴展和深化,朝鮮在一直加速核導發展。最近一段時間,朝鮮不斷宣告韓國為“敵對國家”,而非與朝鮮“共同屬于有待統一的同一個民族”,同時就此采取相應的行動。
當今世界,國家安全愈益堪憂,國際經濟趨于分隔,國內社會廣泛分化,因而在不少國家催生政治變更和強人政府。在美國,特朗普再度當選總統,此乃占微弱多數的那部分美國人民的選擇。美歐跨大西洋關系以及美墨關系將發生重大變化,即將上臺的特朗普政府的其他基本對外政策與拜登政府相比大致將有過之而無不及。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勢將大大削弱世人對美國的信任和尊重,同時也會給世界增加更多動蕩不安的因素。
由此,中西歐主要國家盡管有比先前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社會分歧,但仍將堅定地加強自身軍力建設。其中英法德三國已有很先進的軍備,其軍力進一步發展的潛能不可低估,其帶來的潛在沖擊的影響,將不僅限于歐洲大西洋的地緣戰略格局。在大概率將屈從于特朗普的壓力后,美日、美韓軍事同盟和美國駐日駐韓部隊會繼續存在。然而,日韓內心的怨憤和對美不信任必然有力推進日韓自我武裝,甚至是核武裝的傾向。
2019年以來美國不斷創新和升級的對華高技術遏制已大致達到峰值,今后將轉為漸進緩升的形態。反之,2017年之后美國在戰略軍事和戰略武備方面主要的漸進緩升姿態可能變為急劇創新和升級。
有一類相當普遍的觀點,就是特朗普疏離某些盟國會給中國提供機會,而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將為中國在發展中世界擴展影響提供更廣闊的天地。這種觀點值得懷疑。
就中國應有和可有的對美大戰略而言,最重要的是強調實現中國的偉大抱負,這有兩項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一是長久維持中國經濟的基本穩定,從而在根本上保證國內團結;二是除非是為了捍衛經過嚴格界定的中國真正的核心利益,應堅決避免與美國及其核心盟國發生大規模或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
在對美國及其核心盟國的具體政策方針上,需要明確的是,堅決和適當的反制必不可少,但主要依靠反制難免減損戰略戰術的靈活和主動。因此,中國應更多地通過自己選擇的時間、地域、方位、領域和方式主動采取行動,這種創造式的行動比反應式的行動更重要。而在緩和關系、控制風險方面,開拓式的行動也應比呼應式的行動更多也更重要。
(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