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光之河中的守護者: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的2024年生命記憶與感悟
新年的第一個上班日,我站在熟悉的醫院門前。陽光灑在身上,帶來冬日里難得的暖意。有那么一刻,我突然體會到時間那不可逆轉的線性流逝。每一位踏入醫院大門的患者,每一輛疾馳而入的車,流淌的時間雕刻著每個人的生命軌跡。
這一年,醫院見證了無數生命的誕生與消逝,每一次都像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規律在默默提醒我們:時間,這個最公正的裁判,從不為任何人停留。新生兒清脆的啼哭,是希望的開始,而老者平靜的離世,則是歲月累積后的最終篇章。在這之間,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成為一名醫者腦海里不可磨滅的印記。
手機叮的一聲,我看到了去年一位患者的家屬給我發來了她母親康復的視頻:兩只手可以交替靈活地抓握一個小小的玩具橘子。患者當時因為突發的腦出血急診入院,因為是淀粉樣出血,手術止血的每一步都面臨著風險和考驗。保守治療的結果不會很理想,不要說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可能迎接她的只有死亡。可如果孤注一擲地手術,那么一旦術中或者術后再次出血,家人們也許都等不到一個體面的告別。
在疾病的侵襲下,時間似乎被加速了,每一秒的流逝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我見證了無數次的生死較量,每一次成功挽回生命,都是對時間線性流逝的一次小小抗爭。家屬的信任,也是一名醫者可以始終大無畏前行的勇氣。作為醫者,我常常思考的是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幫助人們珍惜當下,正視生命的脆弱與寶貴。我也有勇氣,成為他們守護家人生命的利劍。
對于患者和她的家庭而言,這是人生中的災難性事件,它們如同時間線上的刻度,深刻而沉重。這些時刻,也許經歷過的人會在他們的腦中建立一個觸媒。過往的那一年在他們腦海里就是這個時刻的印記,而模糊了具體的年月與日期。
人們對于生老病死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記憶。記憶,是我們對抗遺忘的武器,它讓我們在時間的洪流中找到歸屬感,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我鼓勵我的患者,也鼓勵每一個人,用文字、影像或是心靈的印記,記錄下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瞬間,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都是構成我們個人乃至集體記憶不可或缺的片段。
新年伊始,站在時間的河流中,我更加堅信,盡管時光一去不復返,但通過我們的努力與記憶,能夠讓愛與希望的光芒穿越時空,照亮前行的道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