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氣象局在今年最后一場發布會上,交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2024年12月30日,中國氣象局在今年最后一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向媒體介紹了氣象高質量發展進展和成效。中國特色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
中國特色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據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善允介紹,“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中國特色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目前我國已構建了以預警為先導的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氣象預警與氣象災害預報緊密聯動,“災前—臨災—災中—災后”全鏈條遞進式氣象服務和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實現全國全覆蓋,有效防范和應對了一系列重大和極端氣象災害,充分發揮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中國氣象局大力實施氣象賦能行動,氣象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成效明顯。面向糧食保豐,創建142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開展12類農業氣象風險預警。面向交通保暢,現代化綜合交通氣象服務體系實現公路、航空、鐵路、航運全覆蓋。面向新能源發展,為全國近2000個風電、光伏電場提供選址和布局設計以及冬夏能源保供服務。面向金融高質量發展,發布69種金融氣象指數。面向城市精細化治理,為109個重點城市建筑工地避險、暴雨積澇排險、重點區域人員轉移等提供氣象數字化應用場景服務。從基本氣象要素預報發展到綜合性、針對性氣象服務,群眾衣食住行健、游購娛學康,都有氣象服務。
2019年,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2022年,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擘畫了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宋善允說,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最全的人工影響天氣空地立體作業網。五年來累計增加降水近2000億噸,防雹減損經濟效益超600億元。
中國的氣象預報核心技術建設已向自主可控邁進,“無縫隙、全覆蓋”智能數字預報更加精準。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數值預報模式體系,我國成為擁有完整體系技術研發能力并實現業務應用的全球四個國家之一。
氣象部門積極擁抱新技術,“風雷”“風清”“風順”“盤古”“風烏”“伏羲”等一批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氣象大模型相繼涌現,部分指標性能與國際主流大模型水平并駕齊驅。構建全球智能預報業務體系,實現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3—7天預報區域性暴雨、高溫、寒潮過程,提前15天預測全國性重大天氣過程。
在氣象觀測方面,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全國氣象災害監測率達到80%。氣象監測國土覆蓋率由29%提升至44%,冰雹、龍卷風和雷暴大風識別率分別達到84%、80%和85%。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運行黎明、上午、下午、傾斜等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另外,中國氣象局加快建設數字氣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數字孿生大氣雛形;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中國氣象國際影響日益彰顯;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氣象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明顯提升;強化黨建引領保障,凝聚氣象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
在氣象高質量發展成效方面,中國氣象局預報司副司長、高質量發展辦常務副主任張洪廣介紹說,開展推進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評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本次評估以2019年數據為基準,與2023年數據作對比分析,加入了2024年部分案例。從整體上看,2023年氣象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80.3分,較2019年提升21.1%,年均增長4.9%。
其中,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風云衛星、北斗探空、新型雷達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全球一體化數值預報系統實現高水平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氣象融合應用不斷深入。
氣象基礎業務能力實現快速提升。基礎業務能力79.5分,較2019年提升21.4%,年均增長5.0%。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顯著提升。農業、生態、交通、海洋等領域專業氣象監測網持續完善。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43分鐘,臺風24小時平均路徑預報誤差最小至62公里,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研發69個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氣象數據應用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加。中國氣象數據網新增用戶20.2萬個,總數突破50萬個。人工智能應用加快布局,自主研發“風雷”“風清”“風順”氣象預報大模型,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主流大模型水平。打造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開放協同創新生態,“盤古”“風烏”“伏羲”等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
氣象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成效顯著。氣象服務水平83.4分,較2019年提升17.0%,年均增長4.0%。在極端天氣頻發多發重發的不利形勢下,我國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比2014—2018年平均下降48.5%,經濟損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5個百分點。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紹羅高度贊賞中國“以人為本”理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