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回聲丨東莞成立工作專班,整治動力電池拆解亂象
12月27日晚,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廣東省東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針對澎湃新聞12月25日關于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相關報道,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塘廈鎮、清溪鎮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市場監管局進行實地調查處置,并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召集工信、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商務、應急和消防救援等部門召開專題會,部署開展專項整治。后續東莞將適時向社會公布專項整治情況。

東莞市清溪鎮星源工業園附近一家電池pack工廠,工人正在切割電池包,現場火星四濺。
早前,12月26日,河南省新鄉市委有關部門也向澎湃新聞表示,新鄉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分管市領導專門召開了專題會,召集環保、工信、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及報道中涉及的縣區負責同志安排下一步的調查整改工作,“該查的查”,一經查實相關問題,一定會依法依規做出處理。新鄉縣委主要領導專門前往報道中提到的作坊實地查看,目前該作坊已經停工,調查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
今年11月,澎湃新聞記者赴河南新鄉、廣東東莞等10家工廠暗訪發現,一些退役動力電池流入到小部分“低小散”作坊式小工廠,通過“打粉”、拆解組裝等方式回收利用電池,不僅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其生產環節也存在安全隱患,還有環境污染風險。
在位于河南新鄉市新鄉縣合河鄉衛河邊的新鄉市安瑞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記者暗訪發現,這家“打粉廠”的露天場地上堆放著許多廢舊汽車電池底盤,室內工人正在加熱高爐,拆解下來的廢舊電池順著輸送帶掉進爐子,火焰熊熊燃燒,現場煙塵彌漫,并伴有刺鼻性氣味,生產環境惡劣。
對于這樣的環境,孟姓工廠負責人笑稱,他們這里還是干凈的,有些車間根本進不去,干活時“都是黑的”。該“打粉廠”另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剛處理了一批汽車底盤電池,拉來的電池可以先進行檢測,若還可以用就當好的賣,若不能用了就上機器粉碎打粉。

東莞市塘廈鎮海棠工業園內一家工廠的車間,工人正在拆解電池。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18650型電池被泡在噸桶中,水體顏色明顯泛黃。該負責人稱,電池處理不產生廢水,工廠也不需要廢水處理設備,“所產生的廢水也是生活廢水”。
因臨近河邊,一下大雨,該“打粉廠”就會被淹,記者詢問為何還要把工廠建在河邊?該負責人直言,若在工業園內,遇到檢查,可能就面臨長時間停業,而在這里,遇到檢查就停業一兩天,“檢查過了,就過去了”。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準備新建水庫,“打粉廠”及周邊將被征收。負責人宣稱,隨時都可以找到新的土地,因認識當地環保所的人,環保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搞定,“我這個環評在新鄉縣,你就是在新鄉縣,出了新鄉縣不行”。
一位長期研究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問題的專家向澎湃新聞表示,這種作坊式“打粉廠”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為了更快放電,就用鹽水浸泡電池,電解液流入水里,對水體會造成污染。此外,電池在放電時會產生氧氣和氫氣,若處理量大,也容易爆炸,安全隱患很大。
暗訪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在廣東省東莞市的塘廈鎮、清溪鎮及其周邊鎮區,聚集著不少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廠家。在塘廈鎮海棠工業園內,在一幢樓的二樓和三樓藏匿著一家電池拆解作坊,有工人正在使用切割機對整塊退役汽車動力電池進行切割,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另幾位工人身著便裝正在用榔頭敲打拆解電池。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一排汽車底盤電池貼有“不合格產品”標簽,該工廠的負責人稱,這批電池是全新的,因電池存在小問題,就到了他們這里,他們只負責給客戶拆解電池,并不管用途,“鼓包的一般的也是用的”,拿來拆解電池的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廢舊動力電池,一類是全新的汽車底盤電池的瑕疵品,組裝好的電池溯源碼還可以自己貼上去。
在清溪鎮星源工業園附近,一家pack電池工廠的工人正手持電動工具切割電池包,現場火花四濺。負責人表示,他們有時會使用鼓包電池,所拆解組裝的電池沒有質保,“用個三五年應該沒問題”。
前述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專家表示,根據記者所拍攝的畫面,這些拆解組裝電池的工廠,其工作環境臟亂差,沒有什么安全防護,也沒有緊急安全處理的設備,整個工廠的管理混亂。而拆解過程,本身存在風險,再加上不規范拆解,安全隱患更大。
記者走訪注意到,東莞塘廈鎮、清溪鎮多家廠家宣稱,其拆解組裝的電池,電動車可以使用;沒法質保,但可以保容量、統一電壓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