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2024,我讀過的書
北京|《爸爸安全使用手冊》繪本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7:15-18:30
地點:東城區(qū)東總布胡同38號院東城區(qū)圖書館東總布分館大閱覽室
主講人:崔亞魯(畫家)
《爸爸安全使用手冊》是一本以孩子視角描繪爸爸多面性與家庭重要性的繪本。2024年12月27日晚,我們邀請畫家崔亞魯來到東城區(qū)圖書館東總布分館,并誠邀您和您的孩子一同參與,在幽默有愛的故事和趣味滿滿的創(chuàng)作中共同體驗父愛的溫暖與力量!

北京|女性有月經(jīng)是天經(jīng)地義的啊——《女性衛(wèi)生用品的社會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朝陽區(qū)半壁店1號文化產(chǎn)業(yè)園C-102另一個書屋
嘉賓:陳小雨(知識博主)、Eve(媒體人、公益人)、劉麗欣(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醫(yī)生)、曹逸冰(譯者)
《女性衛(wèi)生用品的社會史》以女性衛(wèi)生用品的發(fā)展和演變?yōu)橹骶€,介紹了衛(wèi)生巾問世之前女性的經(jīng)血處理方式,剖析了世界各地阻礙女性衛(wèi)生用品發(fā)展的月經(jīng)禁忌,聚焦日本一次性衛(wèi)生巾鼻祖“安妮衛(wèi)生巾”的誕生、沒落和其成就的社會意義,淺析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衛(wèi)生巾的性能及其問題等。2024年12月27日晚,浦睿文化聯(lián)合另一個書屋,共同邀請了奇葩說辯手陳小雨、媒體人Eve、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醫(yī)生劉麗欣以及本書譯者曹逸冰,一起聊聊關于月經(jīng)那些事。

北京|九個人,九種與時代解綁的方法——《九詩心》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9:30-21:30
地點:西城西四南大街26號紅樓藏書樓
嘉賓:黃曉丹(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歐陽江河(詩人、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都靚(作家、讀書博主)
《九詩心:暗夜里的文學啟明》作者黃曉丹向古典詩歌探尋,她發(fā)現(xiàn),在我們看來無路可走的地方,有千山萬水可走。這是詩人們內(nèi)心的豐富帶來的。歲末,黃曉丹教授與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知名讀書博主都靚,一同分享對九位詩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淵明、杜甫、歐陽修、李清照、文天祥、吳梅村)的理解,共同回應,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在“歷史的垃圾時間”完成自處、轉(zhuǎn)化、創(chuàng)造;在大的時代紛亂中,一個人可以如何保持個體生命的穩(wěn)定,獲得生活下去的內(nèi)心力量。

北京|發(fā)現(xiàn)我們的天帝:中國遠古文化的新發(fā)現(xiàn)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qū)三里屯街道幸福二村38號樓4層三里屯國際青年人才會客廳
主講人:辛德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上帝”并非外國信仰傳入中國后產(chǎn)生的新名詞,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時期,甲骨文、金文中就有關于“上帝”的記載,與“上帝”相關的詞匯還有“天帝”“帝”等??疾爝@些詞語的含義,就會發(fā)現(xiàn)“帝”與天文觀測相關,當時的人們還認為“帝”具有影響甚至主宰人間事務的力量。近代以來,甲骨文、金文成為了研究中國上古史的重要材料,而“帝”對于今人認知商周時期的思想觀念具有重要意義。歷史學家辛德勇重新思考陳夢家、郭沫若等前輩學人對“帝”的認知,并受到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天壇”的啟發(fā),提出了對“帝”的新解讀,亦對中國古代天文歷法、五帝五行和中華民族的“龍”圖騰等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行動即答案:《十三邀》的演變之旅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海淀區(qū)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嘉賓: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chuàng)始人)、李倫(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等
2016年,《十三邀》第一季開播。八年中,世界在變,《十三邀》在變,不變的是對話。2024年12月28日,許知遠、李倫和《十三邀》節(jié)目制作團隊、圖書編輯團隊首次聯(lián)歡在方所北京店,一起回首從節(jié)目誕生到成為紙質(zhì)書的演變之旅,聊聊《十三邀》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北京|與瓦爾澤一起散步——《散步》讀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5:30-17:30
地點:東城區(qū)和平里北街6號遠東科技文化園15號樓一層碼字人書店
嘉賓:黃燎宇(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宋阿曼(作家)
發(fā)表于1917年的《散步》是瓦爾澤散文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稱為“錯過了時間的散步者”。2024年12月28日下午,德語文學研究學者黃燎宇、作家宋阿曼、本書編輯蘇遠將來到碼字人書店,一起聊聊《散步》這本書。

北京|歷史的人與人的歷史:盧森堡、她的時代與我們——《批判的武器:羅莎·盧森堡與同時代思想》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qū)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許準(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經(jīng)濟學教授)、殷之光(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張躍然(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馬嘉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講師)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講師馬嘉鴻所著的新書《批判的武器:羅莎·盧森堡與同時代思想》,以羅莎·盧森堡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了她積極參與的三場理論論爭,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深遠影響。2024年12月28日晚,我們邀請馬嘉鴻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經(jīng)濟學教授許準、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殷之光、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張躍然做客SKP,以“歷史的人與人的歷史”為主題,圍繞新書,聚焦羅莎·盧森堡對社會主義運動的相關思考,聊聊盧森堡、她的時代與我們。

北京|以賽先生之眼:科技與人文對話的N種可能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4:30-17:30
地點:海淀區(qū)杏石口路65號中間藝術(shù)區(qū)中間美術(shù)館會議室
嘉賓:李靜(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副研究員)、盧迎華(北京中間美術(shù)館館長)、劉大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等
步入現(xiàn)代世界以來,科技與人文被視為“兩種文化”,隔閡日深。在發(fā)展主義、實用主義與科學主義的多重擠壓下,人文學科屢遭質(zhì)疑,其使命、價值與工作方式也亟須調(diào)整與反思。2024年,青年學者李靜的新著《賽先生在當代:科技升格與文學轉(zhuǎn)型》嘗試從文學角度思考科技與人文的關系,以個案形式呈現(xiàn)“賽先生”在當代中國的旅程。以此為契機,中間美術(shù)館邀請七位文學研究者從該著出發(fā),暢談當前科技與人文對話的N種可能。

北京|健康中國背后的醫(yī)者故事——從麻風病的“消失”談起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4:30-16:30
地點:西城區(qū)廊房頭條13號院北京坊東區(qū)E11號樓PAGEONE書店3F
嘉賓:李琭璐(作家)、顧中一(營養(yǎng)師、健康科普博主)
1958年,37歲的李桓英放棄國外優(yōu)渥的生活,只身返回祖國。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她和同事們奔波在祖國的偏遠山區(qū),救助了無數(shù)在絕望中掙扎的麻風病患者,給他們帶來治病的良方,也給他們帶來尊重與希望。2023年12月,李琭璐的紀實文學作品《蒼生大醫(yī)》出版,將這位情系蒼生、心懷大愛的大醫(yī)李桓英的傳奇百年人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蒼茫大地,步履不停。她畢生求索,只為世間再無麻風。本場活動,我們邀請作家李琭璐以及營養(yǎng)師、健康科普博主顧中一做客PAGEONE(北京坊店)。本場活動由北京新聞廣播《編輯部的故事》主持人李雷擔任主持?;顒蝇F(xiàn)場,我們將一同回顧蒼生大醫(yī)李桓英的傳奇一生,也將從麻風病的“消失”談起,探討生命的尊嚴、健康的定義,以及我們今天如何看待“疾病”與“社會偏見”。

北京|紙上游歷,沉浸體驗千年敦煌之美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00
地點:豐臺區(qū)芳群園四區(qū)26號一層一方書莊
嘉賓:李巖(中國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驹隆⒖偨?jīng)理)、黃炫梓(常沙娜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策展人)、柴劍虹(敦煌學家)、曾孜榮(東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國博出版中心總編輯)
《走!去敦煌探窟》以“時間”為起點,串聯(lián)10個歷史時期,帶領讀者了解敦煌極簡史;以“空間”為切入點,精選莫高窟四大經(jīng)典洞窟,以一位向?qū)У慕巧?60度、全方位、沉浸式、近距離地展示敦煌的壁畫雕塑、歷史文化、神靈精怪。2024年12月29日,“東方讀書會”邀請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中國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驹隆⒖偨?jīng)理李巖,常沙娜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策展人黃炫梓,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敦煌學家柴劍虹,東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國博出版中心總編輯曾孜榮作為嘉賓空降北京一方書莊現(xiàn)場,與現(xiàn)場讀者暢談敦煌之美,解密石窟奧秘!

上海|“世界七大奇跡”知識在明清中國的傳播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7-03研討室
主講人:鄒振環(huán)(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世界七大奇跡”的知識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傳入中國的重要西學知識,明代首先由來華意大利教士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等,并最早將“世界七大奇跡”簡稱為“七奇”;清代來華的比利時西士南懷仁在所著《坤輿圖說》一書中詳細解說了關于“天下七奇”,這是首次完整引入“世界七大奇跡”這一文化景觀,以形象化的圖文加以全面的展示。2024年12月27日下午,復旦大學教授鄒振環(huán)在上海圖書館為讀者帶來“‘世界七大奇跡’知識在明清中國的傳播”講座活動?!笆澜缙叽笃孥E”作為在全球化過程中傳入中國的重要西學知識,最早由何人引入中國,在清人的視野中,有哪些不同的傳授系統(tǒng)?清季學者如何重新言說?透過這一條知識線索,明清中國與世界的知識性互動可得瞻覽。

上海|一顆“原子彈”,一把雙刃劍:中國偽史論與新史學的誕生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qū)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郭永秉(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段志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
“疑古”思潮并非近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早在戰(zhàn)國、兩宋時期就曾有過類似的文化現(xiàn)象,但真正系統(tǒng)化并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卻是20世紀初的古史辨運動?!肮攀繁妗焙汀靶率穼W”這二者一“破”一“立”,都在嘗試建立一種基于實證和科學方法的新史學體系,都是一次現(xiàn)代與古代的告別。古史辨運動為何能產(chǎn)生如此天崩地解的影響?“疑古”思潮這把雙刃劍有哪些功過?今日井噴出現(xiàn)的出土文物和出土文獻,對我們認識古史有何功用,存在哪些風險?2024年12月27日晚,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郭永秉和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段志強,為讀者解析這場改變了近代中國史學氣候的“晴天霹靂”式事件始末。

上海|“內(nèi)核穩(wěn)定”:在現(xiàn)代社會尋找個人價值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黃浦區(qū)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
主講人:盧國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盧國龍是研究道學、儒學的專業(yè)學者,著有多本學術(shù)專著。同時,他也希望在大眾哲學思想普及方面有所貢獻,因而有了《老子與東方之道》這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傳統(tǒng)文化讀本。2024年12月27日晚,在思南書局,盧國龍將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思想困惑,談談如何看待外在的環(huán)境,反觀內(nèi)在的修煉,從而保持“內(nèi)核穩(wěn)定”。

上海|詩與克蘇魯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0:00-12:00
地點:楊浦區(qū)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云通樓316
主講人:倪湛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宗教與文化系副教授、詩人、作家)
克蘇魯神話是誕生于二十世紀美國的神話體系,近年來深受流行文化和批判理論的青睞。該跨媒體跨文化體系執(zhí)著于在祛魅時代反思理性霸權(quán)并追求復魅,也勇于宣揚反人文主義、反人類中心主義和世界終結(jié)。克蘇魯神話能夠為當代漢語詩歌寫作提供怎樣的資源?在全球流行文化和最新批評理論的沖擊下,我們該如何更新詩歌寫作、閱讀和交流的理念和范式?寫作者該如何在文化傳統(tǒng)、社會議題和個人經(jīng)驗的互動中回應克蘇魯?shù)暮魡??本次講座致力于回應上述問題并邀請大家繼續(xù)探討。

上海|何以敦煌之青春和信念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0:00-12: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
嘉賓:王慧慧(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孫蕾(敦煌研究院與武漢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
適逢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之際,敦煌研究院今年出版的《致青春——敦煌壁畫臨本選集》作為獻禮,記錄了一代莫高窟藝術(shù)家們堅守大漠,用青春、信仰、情懷守護大漠、奉獻大漠的感人故事,為讀者開啟了另外一扇展示敦煌文化魅力的大門。2024年12月28日,上海圖書館閱讀推廣中心邀請本書編著者、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研究館員、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與武漢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孫蕾于,在上圖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舉辦“何以敦煌之青春和信念”分享活動,為讀者講述敦煌研究者眼中的敦煌文化與文獻。

上海|啟蒙與東方:近代歐洲的“中國風”——《世界公民:中國哲人信札》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qū)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金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和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聯(lián)聘教授)、王巧紅(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趙松(作家)
17-18世紀,大量的中國器物(如瓷器、漆器、織物、墻紙)和它們的歐洲仿制品掀起了風靡歐洲的中國熱。與此同時,歐洲啟蒙思想家在中國文化中看到了自然、理性、道德等他們孜孜以求的理想精神。在這樣的背景下,哥爾斯密創(chuàng)作出了18世紀歐洲涉中國題材文學中最主要也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世界公民:中國哲人信札》,實踐了一種文學上的“中國風”。什么是“世界公民”?“中國風”的盛行對歐洲的啟蒙思想,意味著什么?12月28日,來思南公館,與《近代歐亞文學交流互鑒》叢書主編金雯、《世界公民:中國哲人信札》譯者王巧紅,以及作家趙松,聊一聊近代歐洲的“中國風”。

上海|“這可能不是《巴黎評論》想訪問的內(nèi)容”——《巴黎評論》系列年度讀者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
嘉賓:俞冰夏(譯者、自由撰稿人)、貝小戎(《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筆)、駱玉龍(圖書編輯)
2024年是簡體中文版《巴黎評論》系列出版的第12個年頭,很巧,今年8月,我們也正好推出了這個系列的第12本書。12本書,150+位受訪作家,4500+頁篇幅……數(shù)字累積之下,可能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仿佛《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的對話是散漫廣闊、無所不包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2024年12月28日下午,四位《巴黎評論》系列超級讀者——《巴黎評論》譯者俞冰夏、貝小戎,資深媒體人石劍峰,《巴黎評論》系列編輯之一駱玉龍——將齊聚上海圖書館東館,和現(xiàn)場讀者一起,出入于《巴黎評論》系列內(nèi)外,結(jié)合自身關切,聊聊那些《巴黎評論》想訪問和不想訪問的內(nèi)容。

上海|《天體運行論》:黑暗中世紀的啟明星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4:00
地點: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陳鵬飛(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于公元前300多年提出的地心說在歷經(jīng)幾代天文學家的完善后,被用來解釋一切天文現(xiàn)象,并在1000多年里被羅馬教廷視為其宗教的科學基礎。在這種背景下,哥白尼著作的出版如同一道閃電刺破中世紀的黑暗天空。在500年后的今天,雖然書中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成為常識,但這本書讓我們時刻銘記,科學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歇,創(chuàng)新永遠在路上。

上海|博物館與城市記憶——《博物館簡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徐匯區(qū)龍騰大道3398號龍美術(shù)館(西岸館)
嘉賓:王薇(龍美術(shù)館創(chuàng)辦人、館長)、邵舒(和美術(shù)館執(zhí)行館長)、李翔(博物館人)、一森(博物館人)
博物館基于其研究、收藏、保護和展示的基礎職能,長久以來都是城市建構(gòu)集體回憶的一個重要容器,針對其展開的研究也層出不窮。那么博物館自身呢?他所能行使的功能也僅限于此嗎?在集體記憶的構(gòu)建過程中他所扮演的僅是藏品的展示平臺嗎?借由新書《博物館簡史》,2024年12月28日下午,我們邀請龍美術(shù)館館長王薇、和美術(shù)館執(zhí)行館長邵舒,圖書作者李翔、一森,以及策展人祝羽捷,共同討論“博物館與城市記憶”,聊聊與這座美術(shù)館發(fā)生的鏈接,共享他們眼中的博物館歷史與記憶。

上海|宋:前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浮沉與錯失的轉(zhuǎn)型——《逝去的盛景》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8:30-20:30
地點:楊浦區(qū)民府路678號抖音新江灣廣場T1一層中信書店
嘉賓:陳季冰(財經(jīng)評論員、專欄作家)、吳晨(財經(jīng)作家、專欄作家、書評人)
宋朝,一個生于憂患,長于憂患的時代,卻仍然在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宋朝政府在累積了驚人的收入之后,卻為何沒能造就一個令人滿意的“治世”?揮之不去的財政夢魘,要如何擺脫?到底什么才是宋朝悲劇的根源?《逝去的盛景:宋朝商業(yè)文明的興盛與落幕》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解讀了這些問題。2024年12月28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中信書店,特邀《逝去的盛景》作者陳季冰、財經(jīng)作家吳晨做客中信書店,講述宋朝市場經(jīng)濟的興衰。

上海|當詩歌遇上MBTI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9:00-20:30
地點:黃浦區(qū)皋蘭路16號思南書局·詩歌店
嘉賓: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潘文井(心理學專家)
本周六,思南書局·詩歌店就5歲啦!上個月,我們向讀者們發(fā)出邀約:寫一首詩,為詩歌店慶生——16類MBTI寫給詩歌店的慶生詩。12月28日,我們將邀請優(yōu)秀詩歌創(chuàng)作者來到思南書局·詩歌店分享自己的詩歌。詩人胡桑、心理學專家潘文井也將來到現(xiàn)場,和所有詩歌愛好者一起為詩歌店慶生。

上海|世界下雪了——羅伯特·瓦爾澤《散步》《雅各布·馮·貢騰》新書發(fā)布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4:00-15:30
地點:楊浦區(qū)淞滬路77號萬達廣場C區(qū)B1上海書城
嘉賓: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朱嘉雯(復旦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專業(yè)博士生)
1956年的圣誕,羅伯特·瓦爾澤倒在了散步的途中。一代文壇巨匠,亡故在自己最喜愛的事情之上,令人唏噓。2024年12月29日,我們邀請胡桑和朱嘉雯兩位嘉賓來到上海書城·五角場店,一起談論瓦爾澤,在雪一步一步走近的時候,理解這位大師。

上海|也談納蘭詞流行之因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4:00-15:30
地點:閔行區(qū)蘭坪路158號大零號灣圖書館四樓報告廳
主講人:曾慶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館員)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朝初期的著名詞人。其人天性銳感深情,加之仕途壓抑與愛情挫折,使其作品中充滿了憂郁的情感色彩。納蘭性德對詞體的態(tài)度尤為鄭重,其《飲水詞》以要眇之詞心、流美之聲情、清淺之語言、深微之詞境獨樹一幟,韻遠格高,哀感頑艷。2024年12月29日,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館員曾慶雨將來到大零號灣圖書館,帶來“也談納蘭詞流行之因”主題講座。講座中,曾老師將結(jié)合納蘭的生平與相關詞例,從其性情與詞境兩方面,與讀者一同來探討納蘭詞的流行之因。

上海|2025,不躺不卷,我們?nèi)绾蔚挚固摕o——《前浪后浪》上海首發(fā)新書見面會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虹口區(qū)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嘉賓:許紀霖(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
如果說,許紀霖著作《脈動中國》是在“價值重估”影響我們中國人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那么,他的全新著作《前浪后浪》,則更關注我們中國人這一百年來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精英迭代”以至今天的。12月29日下午,許紀霖將攜新著《前浪后浪》,與華東師范大學劉擎教授、“忽左忽右”程衍樑主播做客建投書局,一起回望百年中國,看歷史如何給我們當下以啟發(fā),如何從先賢的經(jīng)驗中汲取能量,探索抵抗虛無的方法。

上海|畫故事的人和寫故事的人:李寧靜首部漫畫集《我想記得的小事》上海·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楊浦區(qū)民府路678號抖音新江灣廣場T1一層中信書店
嘉賓:李寧靜(插畫師)、王占黑(作家)
2024年12月29日下午,借著《我想記得的小事》的出版,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畫畫的李寧靜和寫作的王占黑到書店,一起來聊聊我們經(jīng)歷過的細微小事,遇到過的平凡人物,以及如何通過繪畫和寫作,把它們化為我們親密的經(jīng)驗和共同的記憶。

上海|2024,我讀過的書
時間:2025年1月1日(周三)14:00-16:00
地點:虹口區(qū)武進路455號巴金圖書館二樓四廳
嘉賓: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簡平(作家)、湯惟杰(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賈雪飛(中華書局上海聚珍公司總編輯)
本次文壇茶話會特別邀請張新穎、簡平、湯惟杰、賈雪飛四位著名作家、學者作為嘉賓,各自推薦過去一年里,讀后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本或幾本書,以閱讀與讀者共迎2025。

上海|《南方有昆侖:時空流中的我和你》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5年1月1日(周三)14:00-16:00
地點:黃浦區(qū)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福州路店6樓
主講人:張邁(自由撰稿人、金融從業(yè)者)
2025年1月1日下午,我們有幸邀請到“時空流三部曲”的作者張邁在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舉辦《南方有昆侖:時空流中的我和你》新書分享會。作者將圍繞三個維度:“時”——從過去到未來;“空”——中國國家地理之18名山27名城;“流”——穿越、穿插、穿行,與廣大讀者分享有關旅行、賽事、體育、教育等的思考,探討當下該如何共建文化與商業(yè)之都。

廣州|回望&啟程——《血與蜜之地》新書首發(fā)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天河區(qū)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樓35號鋪方所
嘉賓:劉子超(作家)、梁文道(文化評論人)
行走和讀書,向來是密不可分的。劉子超的腳步從沒停下。在憑借中亞游記《失落的衛(wèi)星》獲得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后,他再度出發(fā),穿越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干半島,帶回最新的硬核游記《血與蜜之地》。2024年12月28日晚,作家劉子超將攜新書《血與蜜之地》與文化評論人梁文道造訪廣州方所,帶回世界漫游的故事,與讀者一起抵達遠方,擁抱內(nèi)心的自由。

南京|每周寫作四天,打獵三天, 愛你們每一天——《親愛的老爸:海明威父子家書》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qū)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葉子(南京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副教授)、姜向明(譯者)
原來除了是一名“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作家之外,在很久以前,海明威同樣也是一位獨一無二的父親。海明威的一生就像別人的數(shù)段人生,如果說能勇敢享受這一切有一種本質(zhì)秘訣,也許就是信中他對兒子所說的:“每周寫作四天,打獵三天,愛你們每一天?!?/p>
愛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秘訣。2024年12月28日,我們邀請著名譯者、南京大學教授但漢松,著名評論家、南京大學教授葉子,以及《親愛的老爸:海明威父子家書》譯者姜向明做客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一起聊聊他們眼中的“作家老爸”海明威。

杭州|敘利亞的前世今生
時間:2024年12月27日(周五)14:30
地點:西湖區(qū)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nèi)曉風·明遠BOOK
嘉賓:王靜(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副教授)、西木(出版人、時評作家)
那么,敘利亞為何會陷入如此混亂的境地?它的歷史背景又是怎樣的?2024年12月27日下午,“經(jīng)緯度書系”《脆弱的國度:敘利亞500年》譯者王靜將做客曉風書屋,對話知名出版人西木,暢聊敘利亞的前世今生。讓我們跟隨王靜老師的講述,走近這個脆弱國度,貼近這個久經(jīng)風霜的國內(nèi)外勢力博弈場,透過國家建構(gòu)探索和底層生存困境,了解敘利亞的過去與現(xiàn)在。

杭州|在有些地方,我們不問為什么——維特根斯坦《論確定性》新書分享
時間:2024年12月2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余杭區(qū)玉鳥路12號良渚文化藝術(shù)中心·大屋頂書館
嘉賓:樓?。ㄕ憬髮W哲學學院教授)、肖海鷗(上海文藝出版社藝文志出版總監(jiān))
《論確定性》是維特根斯坦直到去世前兩天還在寫的奇書,一本深刻、有趣,甚至風趣的書;由安斯康姆和馮·賴特從維特根斯坦去世前一年半內(nèi)寫下的若干個手稿選取而成,集中討論了“確定性”問題。2024年12月28日,《論確定性》新譯本譯者、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樓巍教授將與本書責編肖海鷗一起做客大屋頂,來聊聊維特根斯坦和《論確定性》。

杭州|我怎么知道這是一只手?——維特根斯坦論確定性《論確定性》新書分享&簽售會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余杭區(qū)杭行路與良運街交叉口玉湖公園上岸市集1F神獸之間
嘉賓:樓?。ㄕ憬髮W哲學學院教授)、肖海鷗(上海文藝出版社藝文志出版總監(jiān))
2024年12月29日,杭州神獸之間·玉湖店迎來開業(yè)后首場活動,《論確定性》譯者樓巍教授將與本書責編肖海鷗來到現(xiàn)場,繼續(xù)圍繞新書展開分享和討論。

成都|難以定義的人生——蘇東坡的輝煌與黯淡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高新區(qū)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主講人:劉小川(作家)
2024年12月29日下午,我們特別邀請到百萬暢銷書《品中國文人》作者、中國傳記文學領軍作家、《蘇東坡傳》的作者劉小川做客成都SKP。作為著名文學家和蘇東坡鄰居,他將如何還原人間的東坡,將如何呈現(xiàn)蘇東坡人生的輝煌與黯淡,又將如何描繪蘇東坡的生命曲線,讓我們共同期待……
附:線上活動預告

唐代佛塔崇拜與神圣空間的建構(gòu)
時間:2024年12月29日(周日)13:00
地點:建筑史學刊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林偉正(美國芝加哥大學藝術(shù)史系副教授)
唐代佛塔的遺存雖然十分有限,但文獻記載中,興建的佛塔數(shù)量龐大,反映出高層建筑技術(shù)的成熟。拜佛塔崇拜興盛之賜,更是提供給信眾以非圖像感應佛在場性的方式,這尤其體現(xiàn)在舍利塔相關的繞塔行道儀式。本次講座將以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九世紀“經(jīng)塔”為研究中心,追溯經(jīng)塔與舍利塔崇拜之間的關系,重新閱讀經(jīng)塔的宗教性,神圣空間的建構(gòu),以及其作為一種經(jīng)咒載體的功能,并探討經(jīng)塔如何具體而微地精煉出唐代舍利塔的本質(zhì)和宗教意義。

“文學的燈光是不會滅的”——文學·中國跨年盛典
時間:2024年12月31日(周二)19:00-2025年1月1日(周三)00:30
地點: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視頻號等
嘉賓:梁曉聲(作家)、李敬澤(文學評論家)、徐則臣(作家)、陳彥(作家)等
以“文學的燈光是不會滅的”為主題的“2025文學·中國跨年盛典”,將于2024年12月31日晚,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文化館舉辦,并通過各大網(wǎng)絡平臺直播。當晚,20位文學名家與文化名人將齊聚一堂,敞開心扉,講述在“理想之火”召喚下追逐夢想的歷程;撫今追昔,品味人間煙火之中平凡又動人的“生活之詩”;暢游古今,傾聽來自蒼茫原野與無盡歲月的“萬物之歌”;回眸經(jīng)典,致敬一代代“提燈引路人”,分享從“文學之光”中汲取的力量。讓我們一同在跨年之夜燃燈續(xù)晝,致敬文學與文學人,感受文學不竭的光與熱,懷抱對于未來的信念,迎接新年的到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