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放假安排調整!事關延遲退休、電動車進隧道、相關補貼漲、中考體育降難…1月新規新變化→
重 要 提 醒
今年放假安排,增加2天!
國務院決定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作如下修改,自2025年1月1日開始施行: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農歷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節放假4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勞動節放假2天(5月1日、2日)。放假總天數從11天增加至13天。
明確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統一放假調休,結合落實帶薪年休假等制度,實際形成較長假期。除個別特殊情形外,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后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6天。

2025年1月還將有一批重要新規新舉措上線,會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一起來了解下!
上海篇
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標準上調30%!
上海進一步加強重點產業領域
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工作
近日,上海市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重點產業領域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出一系列技能人才培養新政。
對納入上海市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內的涉及三大先導產業和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行業的17個職業(工種),勞動者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標準上調30%。而針對國家職業標準尚未覆蓋的緊缺新技能,率先在人工智能領域試點開發數據標注和模型運用專項職業能力評價項目,配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相應的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標準為1000元。
如何申請職業技能提升補貼?
打開“隨申辦市民云”APP→首頁搜索框中輸入“補貼”→點擊“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申請”進入服務頁面;

選擇申請補貼的職業技能名稱→確認個人信息和補貼信息后,點擊“確認提交”

完成數字簽名后,點擊“確定”,即申請成功。

最新調整!
復興東路隧道
夜間將開放通行電動自行車
復興東路隧道上層計劃在23:00到次日凌晨5:00間向電動自行車開放。相關改造工作已啟動,預計2025年1月底前完成。
此次通行方案,經過經多次優化完善并充分采納公安部門意見,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復興東路隧道上層夜間開放電動自行車通行,機動車均通過下層隧道通行。開放時段為夜間23:00到次日凌晨5:00。
其次,僅允許電動自行車于上層隧道分孔雙向通行,禁止自行車、共享單車、滑板車等其他非機動車通行。同時,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隧道內電動自行車限速每小時15公里,全程騎行時間約7分鐘。
如何在線申請非機動車注冊登記?
“隨申辦市民云”APP的“上海交警”專區涵蓋了市民關注度較高的交通違法視頻舉報、一鍵挪車、車駕管業務預約、非機動車注冊登記、免檢車申領標志、換領行駛證、快處易賠等高頻車主熱門業務。
如需辦理業務,請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點擊首頁“精選主題”中的“上海交警”進入專區→點擊服務后,按照頁面提示填寫信息并提交申請即可。

公共體育場館每周
累計開放時間不得少于56小時!
場館預約防黃牛需接入“一網通辦”
12月9日,上海市體育局印發《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開放運營管理辦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
其中提到,公共體育場館應當——
■全年向市民開放,每周累計開放時間不得少于56小時。全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天數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間不少于35小時。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段應覆蓋晨晚練等市民健身高峰時段。
■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延長開放時間,每天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間不少于8小時。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倒賣場館入場券、預約憑證等票證或者憑證、擾亂場館管理秩序的行為。
■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為市民提供信息查詢、預約等服務。
上海中考體育新方案公布
這2項難度降低,還明確新增附加分!
上海市教委發布修訂完善后的《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本實施方案自2022學年的七年級起實行。本文件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原《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滬教委規〔2019〕4號)同時廢止。
根據《方案》,體育考試由統一考試和日常考核兩個部分組成,總分為30分。其中,統一考試滿分為15分,日常考核滿分為15分。
體育中考的統一考試項目保持不變,800米跑、1000米跑、羽毛球的考試成績評定標準有所調整。且考生如選擇1000米(男)/800米(女)跑,達到一定要求后可得附加分(統一考試滿分仍為15分)。羽毛球測試方法、計分標準降低。
如何查詢孩子的寒暑假、開學時間?
家長們可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校歷”→點擊“中小學校歷”即可進入服務頁后,查詢學校的放假和開學時間。

首部專門規范建筑師負責制
地方性法規出臺!
從“紙面負責”到“全面負責”
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上海市推進浦東新區實施建筑師負責制若干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規定》共25條,明確了建筑師負責制主體責任、實施路徑和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建筑師專業優勢和技術主導作用,由建筑師提供全過程技術服務和管理,意味著建筑師團隊不僅要負責設計質量,還要參與到進度和成本控制。適用于浦東新區行政區域內采用建筑師負責制的房屋建筑工程和裝修工程相關建設活動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全國篇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開始施行!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本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和五十八周歲;
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愿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于女職工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及男職工六十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愿,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如何查詢本人對應的法定退休年齡?
上“隨申辦市民云”APP就能查!
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首頁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電子社保卡”→點擊“電子社保卡”進入服務頁面→點擊“法定退休年齡計算器”。

選擇你的出生年月、性別及人員類型后,點擊查詢,即可得出退休年齡計算結果。

新利好!
職工養老保險增加病殘津貼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病殘津貼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經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申請按月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
《暫行辦法》要求,申請領取病殘津貼人員應持有待遇領取地或最后參保地地級(設區市)以上勞動能力鑒定機構作出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暫行辦法》提出,病殘津貼月標準和支付期限根據參保人員申領病殘津貼時的年齡、累計繳費年限等確定。病殘津貼月標準在國家統一調整基本養老金水平時同步調整。
還有這些補貼你領了嗎?
大齡失業就業崗位補貼、殘疾人交通補貼申請、“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多項補貼申請服務,都可通過“隨申辦市民云”APP在線申辦。
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首頁搜索關鍵字“補貼”→根據需求,點擊進入服務頁面,填寫并提交你的申請即可。

91種新藥進醫保!
涉及腫瘤用藥、罕見病用藥、慢性病用藥等
日前,國家醫保局公布新版藥品目錄。本次調整共新增91種藥品,其中腫瘤用藥26個(含4個罕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15個(含2個罕見病)、罕見病用藥13個、抗感染用藥7個、中成藥11個、精神病用藥4個,以及其他領域用藥21個。由于部分藥品有多個治療領域或者個別疾病類別有重復(如罕見腫瘤),因此分類數大于總數。本次調整后,目錄內藥品總數將增至3159種,其中西藥1765種、中成藥1394種。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疊加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因素,預計2025年將為患者減負超500億元。
如何查詢醫保目錄內藥品信息?
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首頁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醫保藥品”→點擊“醫保范圍藥品查詢”進入服務頁面→選擇或輸入藥品信息后,點擊“查詢”按鈕,即可確認藥品是否屬于醫保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反洗錢法》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性質的洗錢活動,依照本法規定采取相關措施的行為。
修訂后的反洗錢法共7章65條。新修訂的反洗錢法圍繞明確法律適用范圍、加強反洗錢監督管理、完善反洗錢義務規定等內容,對相關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關乎個人信息安全!
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有新規定
《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正式公布,《條例》共9章64條,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旨在規范網絡數據處理活動,保障網絡數據安全,促進網絡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條例》規定,任何個人、組織不得利用網絡數據從事非法活動,不得從事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網絡數據、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網絡數據等非法網絡數據處理活動。
文章內容和配圖來源于| 上海發布、央視財經、央視新聞、新聞聯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上海政府網、人民日報、浦東發布、上海人大、上海體育等。轉載和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