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訪|張昕:打破刻板印象,減少對老年人“去人化的歧視”

澎湃新聞記者 鐘源
2024-12-27 10:11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編者按】2023年中國互聯網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天使用網絡的時間達到了435分鐘,網絡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于網絡使用以及短視頻的討論層出不窮,很多研究者關注其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卻把目光聚焦于老年人群體。他的研究認為,適度使用短視頻能降低孤獨感、提高生活滿意度、減少抑郁傾向,但過度使用則可能引發負面影響。這個適度的界限大概在每天3小時以內。

澎湃新聞對張昕進行了專訪,請他介紹了其研究成果以及他對老年人各種刻板印象的反思,以下為訪談正文。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

澎湃新聞:您是從何時開始做老年心理學研究的?研究給您帶來哪些關于老年人的新認知、新視角?

張昕:我從研究生時期開始研究老年心理學,但這個研究方向不是一下子就確定的,而是一個慢慢的過程。

我在北大上本科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做發展心理學,十四周的課程有十三周半都在講老年之前的年齡段,只有半節課是講老年。這就意味著,那個時候我們對老年其實是根本不了解的。

本科畢業之后,我去香港中文大學念書,發現系里居然有一個老師研究老年。老年是我幾乎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因為我之前的興趣主要在兒童心理學上,而研究兒童的人已經有很多了,所以當時我就覺得研究老年挺新鮮。另外,我想老齡化是未來的趨勢,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這也是我做老年人研究的一個初衷。

當我真正開始研究老年人時,我發現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現象,也對老年人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包括我自己在內的社會大眾,會對老年群體持有一種“高熱情、低能力”的刻板印象,大家會覺得老年人挺友善的,但是他們能力不行,如最典型的健忘。

但當你深入了解之后,你會發現這個群體的異質性特別大。你可以看到精神矍鑠的80歲老人,也可以看到老態龍鐘的60歲老人。這和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就是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化有關。最為經典的研究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貝卡·利維(Becca Levy)在2002年做的“刻板印象具身模型”,她在2023年將這個理論寫成了一本書,現在這本書的中文版已經出版了,譯名叫做《不被定義的年齡:積極年齡觀讓我們更快樂、健康、長壽》。

《不被定義的年齡:積極年齡觀讓我們更快樂、健康、長壽》書封

在她的研究中,貝卡·利維對老年人做了問卷調查,主要收集他們對自己變老持有怎樣的態度。有一些人比較積極,認為變老是一件挺積極的事;另外一些人比較消極,他們認為變老不太好,自己不想變老。對于這兩類人,她對他們的壽命進行了追蹤(排除了那些意外身亡的人),數據顯示:那些持有比較消極態度的中老年人,在追蹤開始后的15年,差不多就有一半的人去世;而那些持有比較積極態度的中老年人,追蹤開始的22.6年之后才有50%的人去世。50%的生存率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這樣的結果顯示,積極的人比消極的人平均多活7.6年。貝卡·利維因為這項研究拿了很多獎,她是第一個發現這種現象的人,曾經被邀請在美國國會上介紹她的研究。

其實研究者自身也有刻板印象。我們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刻板印象,要做到完全無偏是不可能的,但在研究過程中,必須要去不斷修正。比如,以前我一直認為老年人不能接受新事物,像各種二維碼、移動支付這些。但我逐漸發現,老年人是完全可以學習的。事實上,并不是老年人不能學,而是年輕人不愿意教。不管是短視頻還是移動支付,只要年輕人有耐心教,老年人完全可以學會?;蛟S我們應該換一個視角來看待身邊的老年人。

澎湃新聞:您這幾年主要的研究是做網絡、短視頻對老年人的影響,這項研究的緣起是什么?有怎樣的初步結論?

張昕:前幾年我看到很多研究者都在做網絡成癮或者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那么我就想看看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放在老年人身上是否適用。

在開始正式研究之前,根據老年心理學中的一些經典理論,比如社會情緒選擇理論、選擇最優化補償模型等等,我們判斷互聯網、短視頻對老年人的影響可能是更為積極的,它們能夠填補老年人在老化過程當中缺失的那部分情感需求。

我們對幾百名老年人做了問卷調查,主要問詢每天上網時長、上網內容、最近感受到的幸福感和孤獨感等等。我們將收集到的數據做了回歸分析,分析結果部分驗證了我們的想法。

結果顯示,互聯網的使用時長和老年人的幸福感不是簡單的一次關系,而是一個二次的關系,在合理適度的范圍之內(三個小時以內)的網絡使用是有益處的,超過這個范圍就是有損害的。后來,在一次會議上,我驚喜地發現我和中國人民大學靳永愛老師各自獨立的研究得到了差不多的結論,她也認為這個分界線是3-4個小時,在這個范圍內老年人使用網絡是能獲益的,超過了就不行。這至少證明這個結論有一定的可推廣性。

后續,我們又在農村老年人群體中做了調研,比較了農村老年人中使用互聯網和不使用互聯網兩個對照組,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ヂ摼W和短視頻的使用,總體上能夠給老年人帶來更多好處,而且相關還是挺顯著的。

今年,一個香港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23個國家的數據,研究結論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也發現網絡使用對(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有積極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消除孤獨感和抑郁情緒。

澎湃新聞:在研究中,城市和農村的老年人差別大嗎?

張昕:總體來看,網絡使用對城市和農村的老年人都有益處。但農村老年人是一個更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和城市老年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國家的養老體制是二元的——城市老年人有66%的收入來自養老保險,而農村老年人只有5%的收入來自養老保險,50%左右來自他們子女的供養。社會保障的缺失,導致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比城市老年人低得多。

在前年重陽節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談話節目,節目里有一個嘉賓做的事情就是免費給農村老年人拍照。他說這些老人平常在家門口一動不動地坐著,很無聊,他去拍照,這些老人就很開心地拉著他聊天。我覺得我們應該呼吁大公司多多承擔社會責任,例如,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收一些不用的二手手機裝上短視頻App,免費給老年人,再找人教他們使用手機和App,這樣做應該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這是最簡單易行的,也是實際有效的方法。

但養老是一個制度性問題,是現實的經濟問題,不是給老人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的。如果子女孝順,他們可以過得很開心;如果子女不孝順,你再給他們看短視頻都沒有用?;蛘哒f短視頻只能起到緩解作用,治標不治本。

澎湃新聞:國外老年人使用短視頻和中國的情形類似嗎?

張昕:我有一位以色列的合作者,她幫我收集以色列老年人使用短視頻的數據。得到的初步數據顯示,以色列老年人跟我們國家的老年人在使用短視頻上很不一樣。

我的這位合作者50多歲,她自己不使用TikTok,身邊也沒有觀察到幾個使用TikTok的老年人。她就去問她女兒,你有沒有關注到老年人使用短視頻這件事兒?她女兒直接回了她一句:老年人使用短視頻就是“自取其辱”(embarrass themselves)。

這也是一種刻板印象,認為老年人和短視頻是不搭的,短視頻是年輕人的事,老年人就不應該使用。這是國外的一個現狀。在中國,這個刻板印象倒是好很多。我們不要小看社會認知,社會認知最終會內化為老年人的行為。以色列老年人使用短視頻的時長遠遠低于中國老年人,社會認知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澎湃新聞:現在的短視頻平臺都既有未成年模式,也有老年模式。您認為如果強制老年人使用老年模式是否會消解老年人的主體性?

張昕:“主體性”這個詞非常好。

未成年的三觀不完善,他們的前額葉不成熟,意志控制能力也不成熟,所以我覺得“未成年模式”是必要的。但是老年人不一樣,老年人完全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的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其實比成年人還要豐富。可以在“老年模式”里提供字體放大、交互簡單這類適老化的功能性服務,但如果要像用“未成年人模式”管理未成年那樣用“老年模式”管理老年人,這實際上是對老年人主體性的剝奪。

現在社會上對于老年人的歧視有好幾種:一種叫做敵意的歧視,比如認為他們消耗社會資源或者跟青年人搶資源,這種敵意的歧視我們很容易覺察,而且它是為社會規范所不允許的。

還有一種叫做善意的歧視,比如在公共交通上給老年人讓座,出發點當然是好的,是出于善意,但如果老年人明確說明自己不需要,你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座,這就是善意的歧視,你是在剝奪他的獨立性,言外之意就是在說“你不行”。

善意的歧視也可以叫做“去人化的歧視”。最典型的就是嬰兒式的照顧,“今天可冷了,趕緊把這個衣服加上!”“你別自己亂跑了,我送你去!”第一次說,可以認為是善意的表達,但如果老人明確表示了“沒事,我不冷,我扛得住”“我就下樓走兩步,倒個垃圾,我自己能行”,你還是固執己見,那么這就是“去人化的歧視”——你認為他是“嬰兒”,他什么都不行,他需要被照顧。

還有一種“去人化的歧視”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覺。在滿足老年人需求的時候,子女可能會說“我已經把你照顧得很好了,吃飽穿暖了,你還想我怎么照顧你?”——這涉及老年人的高級需求,比如愛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喪偶后的老年人怎么就不可以追愛?但有些年輕人就會覺得不行,覺得“你都這么大年紀了,老不正經,還在想這些”。他們的潛意識里認為老年人不需要任何高級的需求。

還有就是人們對老年人能不能刷短視頻、短劇的爭論。老年人有錢有閑,他為什么不能花錢看短?。繛槭裁床荒芑ㄥX打賞主播?為什么他花錢了你就覺得他被騙了?為什么要限制他們每天上網時間在一小時以內?其實這背后都是社會對老年人系統性的、去人化的歧視。社會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種歧視。

澎湃新聞:怎樣去規避老年人使用短視頻的風險?

張昕:我是“技術樂觀派”,我覺得技術是中性的。要是沒有短視頻技術、大語言模型技術,人類的發展肯定跟現在不一樣。但我對人是比較悲觀的,我更擔心這個技術在誰手上、怎么為人所用。

平臺上有那么多短視頻創作者,其中肯定有一些人是心懷不軌的,企圖鉆平臺的漏洞,企圖誘導用戶給他們的作品點贊,甚至詐騙用戶。這不是技術的問題,在沒有短視頻的時候,一樣有騙子利用電話詐騙。利用短視頻詐騙只是詐騙介質的變化,騙子也在“與時俱進”。所以我認為技術無罪,只是需要人加以監管,加強對謠言、涉嫌詐騙內容的審核。

現在,老年人的媒介素養提升幅度還沒有那么顯著,但是我認為,老年人的媒介素養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有所提升。當“70后”老去的時候,他們的媒介素養可能就隨之變高了。很多問題會隨著技術的發展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責任編輯:韓少華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泌阳县| 黄龙县| 泰和县| 镇平县| 和林格尔县| 上思县| 抚松县| 德保县| 泽州县| 光山县| 泸西县| 鄂尔多斯市| 垫江县| 泊头市| 钟祥市| 永靖县| 沂南县| 施甸县| 娄烦县| 日照市| 富源县| 吉木乃县| 衢州市| 凭祥市| 靖边县| 高邑县| 陈巴尔虎旗| 乌兰浩特市| 毕节市| 会理县| 罗甸县| 邹平县| 胶南市| 皋兰县| 上杭县| 新巴尔虎左旗| 顺平县| 石河子市| 平利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