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36萬人,靠“逛吃逛吃”掙錢 | 消費巴士

出品 |消費巴士
程學艷并不算是大家印象中那種探店達人。她沒有團隊和精心設計的妝造,鏡頭、轉場非常簡單,好幾次出鏡時發型都很潦草。她也不像探店老手那么口若懸河,作為土生土長的安徽臨泉人,她會用帶著口音的普通話,講著最樸素的文案。
但程學艷的賬號“@農村小妹探店”依然積累了3000多個粉絲,靠在臨泉和周邊四處逛吃逛吃,她每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比過去上班掙得還多。
對程學艷來說,探店不僅關乎掙錢,也讓作為寶媽、沒有正式職業的她有了份穩定工作。今年7月 ,“生活服務體驗員”被納入“互聯網營銷師”名下,成了國家認可的新職業新工種。
截至2024年11月,抖音上已經有超336萬人靠“逛吃逛吃”獲得收入,探店達人規模同比增加了33%。經濟下行之時,它為越來越多想要謀份生計的人打開了新的就業窗口。
01 寶媽們的逛吃生意
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程學艷在孩子陸續出生后有五六年沒有上過班,當她希望找一份能兼顧照料孩子的工作時,才發現擺在面前的選擇寥寥無幾。
程學艷的困境也是大多數寶媽的困境。母愛的天性讓她們發自內心地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天平傾向家庭太多,又意味著很難實現自己在事業上的價值。而在下沉市場,傳統就業機會有限,寶媽能想要的那種非勞動密集型、可以又能靈活就業的崗位就更少了。

程學艷在準備探店的文案。
同樣是在安徽臨泉,39歲的劉越悅要照顧自己以及哥哥姐姐留在她身邊的5個孩子,即使有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過重的養育負擔仍然讓她感到窘迫。由于白天家務繁多,她只能在晚上孩子睡覺后出去干掃垃圾的工作,就算每天累到天亮才能回家,一周也只能賺400塊,這還是她能找到的收入最高的工作。
擁有一兒一女的單身媽媽王艷也有過崩潰時分。沒離婚前,她和前夫在上海打工,留在老家的女兒由于長時間見不到她,碰到任何人都會叫媽媽,但當王艷過年回家時,女兒又表現得很疏離。離婚后,王艷肩負起了一個人養一對兒女和家中老母的重任,為了賺錢她每天早出晚歸,陪伴孩子的時間依然短暫。
兩件事情給在困頓中的寶媽們帶來了轉機。
一是探店這個形式和相關培訓課程逐漸滲透到了縣域。這些寶媽先后參加了臨泉的探店培訓課,在那里學會了拍視頻剪片子,以及怎么用最簡潔明了的話術把小店的特點講清楚。事實上,能夠一邊照顧家庭、一邊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的探店成了不少寶媽謀生計的選擇,僅是安徽臨泉就已經發展出了200多個探店寶媽,而在整個抖音平臺上,有55%的探店達人都是女性。
此外,在臨泉和周邊地區,好吃好玩的店也多了起來。根據《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縣域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占比在2023年達到了 46.3%。咨詢公司麥肯錫則預測,到2030 年,中國有 66%的個人消費增量都將來自縣城。
因為不用承擔高昂的房貸和租金,縣城居民們在吃喝玩樂上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資產。根據戴德梁行的調研,40% 以上的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城受訪者都計劃在 2024 年增加子女教育、餐飲、休閑娛樂、文創產品、珠寶首飾、私家車、服飾鞋包和旅游方面的支出。

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計劃增加餐飲、休閑娛樂的支出。
于是在探店視頻里,寶媽們大大快朵頤過烤肉炸雞和披薩、探過湯泉水療、分享過皮草工廠店、打卡過理發店和皮膚護理中心。這些從高線而來、在縣域又更有性價比的消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也讓她們的小事業支棱了起來。
盡管賬號還只有幾千個粉絲,但寶媽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起色。如今程學艷可以用探店賺到的收入帶孩子報興趣班去游樂場,經營著兩個賬號的劉越悅可以讓5個孩子都吃上好吃的換上新衣裳,王艷則還清了家里最后一筆4萬元的欠款,計劃著帶孩子去北京看看北大和清華的校園。
寶媽們的故事或許只是普通人靠逛吃逛吃賺錢的一個縮影,在抖音的機會平權、流量平權機制下,正有越來越多生活在低線城市的人靠探店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根據抖音生活服務最新發布的數據,目前有超過一半的探店達人,都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而在抖音年銷售額在5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的達人中,粉絲量1萬以下的達人占比超過了57%。

截圖來源:《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
02 普通人幫了普通店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在經濟下行的周期里,餐飲成了承壓最大的行業之一。
今年1-11月,北京餐飲行業收入同比下降了5.1%到1160.6億元,上海的住宿及餐飲業零售額則同比下降了5.3%到1304.01億元。而根據餐寶典的統計,2023-2024年中國餐飲品類平均閉店率為22.6%,燜鍋、炸串、小龍蝦、臭豆腐、麻辣香鍋幾個品類的閉店率甚至超過了30%。
餐飲難,餐飲里的普通小店更難。它們往往過于樸實,沒法通過漂亮的顏色搭配和擺盤,把自己包裝成現在最火的“漂亮飯”。它們也沒什么營銷意識,在太過內卷的環境里,很容易就被更有噱頭、更愛造勢的同行分走客流。
但正是這些平凡小店維持了城市里的煙火氣,也有一群普通人愿意把鏡頭給到它們。
在厭倦了枯燥的預算員工作后,99后溫州姑娘董臻璇(@溫州探店達人)開始拿探店做調劑。她第一條視頻拍的是溫州特色小吃敲餛飩,一條扁擔兩個箱子,一個箱子做灶臺,另一個箱子放食材和調料,很快就能煮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
記錄下攤主制作餛飩的過程后,董臻璇的這條視頻播放量超過了600萬。她很快接到了商單,并在月收入達到一兩萬后做起了全職探店達人。
探店三年來,董臻璇去過40多個城市,探訪了400多種小吃,她記錄過貴陽的蛋包洋芋、廣東的隆江豬腳飯、桐鄉的紅燒羊肉面、蘇州的蘇氏綠豆湯。用第一視角拍攝街邊小吃,成了她探店的最大特色,她也因此發現了在滿足自己探索美食的愛好和掙錢之外的社會價值——給那些勤勤懇懇、自食其力的勞動人民帶去關注,讓平凡又努力的人和他們制作的美食被更多人看見。

董臻璇的探店賬號記錄了各種街邊小吃。
在深圳,董臻璇遇到過一對70多歲仍在賣炒粉的重慶夫婦,一份炒粉有蛋有肉滿滿當當,在物價不低的深圳卻只買10塊錢。她第一次去炒粉攤拍視頻時,攤位并沒有什么人,而如今那條視頻已經有244萬的點贊和20萬的推薦,不少深圳居民和停留深圳的游客,都會前去支持老夫婦的生意。
去年在老家溫州逛夜市,董臻璇又發現了一個門庭冷落的章魚小丸子攤子。當她上前去買一份時,才發現攤主夫婦是聽障人士,全程用手語和她交流。董臻璇用視頻記下了夫婦倆干凈的操作臺、細致的烹飪手法和充足的食材配料,并寫到“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這條視頻最后獲得了7000多萬的播放量,夫婦倆的攤位也從此不再缺客流。
還有一些達人,通過自身觀察提出建議,進而幫助小店改善生意。
擁有61萬粉絲的宗利國(@大國耐會會)發現過北京昌平的一個涮肉店。因為所處商場太偏僻,周圍居民區也少,即使到了飯點,店里的服務員也可能比顧客多。
宗利國發現這家店的一大特色是性價比高,一份現切牛羊肉只要二三十塊錢,根據過往探店積攢下的經驗,他估計大多數客人最多只能吃下兩三份肉,于是建議老板推出無限暢吃的平價自助火鍋。這樣一來不但能以自助暢吃為噱頭,實際算下來均價也差不多。更吸睛的賣點加上宗利國的探店視頻,立刻吸引來了不少消費者,以至于去吃涮肉的客人開的車,把原本人煙稀少的商場的停車場都占滿了。

宗利國會在探店時給商家提供改進建議。
宗利國還去過一家在閉店邊緣掙扎的平價烤肉自助,他給老板的建議是把烤肉改成既烤又涮,這樣不僅提供給顧客的產品更豐富,成本也能降下來。菜單改良后,他在直播間里幫老板賣出了100多萬的團購,之后他每次去店里,老板都要拉著他喝上幾杯表示感謝。
開始探店以來,宗利國常能感受到小店老板們的韌性和實在,大環境越卷越難,他們越是會在經營上下更多功夫。在他接觸的店里,有做海鮮自助的在疫情期間積極轉型推出了海鮮外賣,也有做會議酒店的把自己改造成了親子度假酒店,甚至把航空航天科普展搬到了店里。
對這些經營者來說,他們缺少的不是耕作實業的努力和勤奮,而是被更多人知曉的機會。探店達人恰好可以扮演小店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達人探店已經為近144萬個中小商家帶去了超過425億元收入。
當縣城里越來越紅火的多元消費幫到了普通寶媽,當擁有幾十上百萬粉絲的達人給普通小店帶去關注時,“逛吃逛吃”就不再是純粹的休閑游玩,而是天氣漸冷時,普通人和普通小店的相互取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