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元璋為什么離不開馬皇后?不僅是因為愛情……

創業之基石
因為女性的身份,馬皇后在正史中的記錄并不豐富。只在《明史》《明書》等史書中有詳細記載,目前可知的馬皇后生平,基本都來源于此。但是,在有限的史料中,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馬皇后的魅力。 馬皇后的名字沒有被記錄下來,只知道她是宿州人,父親馬公與母親鄭氏俱已早亡。馬皇后的父親與郭子興相善,因此馬皇后被托付給郭子興,郭子興也對其視如己出。改變馬皇后命運的是與朱元璋的結合: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后,作為郭子興的親兵,作戰勇猛,屢戰屢勝。郭子興賞識朱元璋的才能,將馬皇后許配給他。從結果看,是馬皇后憑此成為大明開國皇后。但在當時,朱元璋的感激之情恐怕更甚。

影視劇中,朱元璋與馬姑娘成親。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馬皇后在朱元璋身后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幫助朱元璋確立了在郭子興軍中的地位。從郭子興的生平看,他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領導,但對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沒有郭子興接納朱元璋進入紅巾軍,朱元璋很可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隨著朱元璋冉冉升起,朱郭的綁定成為郭子興的一個巨大的政治優勢。 史書中,郭子興既缺乏才能,又目光短淺,數次陷入危機都是依靠朱元璋才脫困,而在擺脫困境后又屢屢壓制朱元璋。值得注意的是,為什么朱元璋“心甘情愿”為其所壓制?甚至將在“自主創業”中占領的第一城——滁州也讓給郭子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朱元璋出身于郭子興親兵,在政治上無法完全脫離郭子興。郭子興死后,劉福通與韓山童以郭子興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統帥郭子興部,連郭子興妻弟張天祐的地位都在朱元璋之上。但郭天敘與張天祐去世后,朱元璋作為郭子興的“干女婿”,名正言順地繼承了郭子興的部隊。 這并非是以親緣關系來降低朱元璋的戰功。從戰功上說,朱元璋的能力遠遠勝過郭子興等人,滁州城是朱元璋獨立領軍攻下的,郭子興是被排擠出濠州才投奔朱元璋。但在政權之中,誰能取得領導地位并非單憑戰功,同時還要權衡資歷與聲望。否則,韓信可以取代劉邦,徐達也可以取代朱元璋。陳友諒就因為殺了徐壽輝而不得人心。因此,即使此時朱元璋在郭子興軍中戰功卓著,也未能深孚眾望。當郭子興已經佩服這位干女婿的才能,讓他“總其軍”時,麾下諸將也并不服氣。因此單憑戰功,無法讓朱元璋繼承郭子興部全部的政治遺產,直到郭子興、郭天敘、張天祐相繼去世,朱元璋才能名正言順成為義軍領袖。 這是馬皇后給予朱元璋的第一個政治禮物。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左)與郭子興(右)。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同時,作為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后在郭子興家族內部有一定的話語權,救朱元璋于危難之中。郭子興曾聽信讒言,懷疑朱元璋,是馬皇后在郭子興妻子處說情,才得以消除誤會。總而言之,與馬皇后的婚姻,讓朱元璋在郭子興紅巾軍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為帝業打下了根基。
枕邊之智囊
如果馬皇后只是朱元璋在義軍中地位提升的墊腳石,恐怕并不會贏得朱元璋發自內心的尊重——馬皇后不僅為朱元璋提供了政治資源,她本身也具備相當的政治能力。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苦,雖然才能出眾但文化水平有限,而馬皇后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郭子興雖是義軍領袖,但并非草莽之人,其本身就是當地豪族,比較重視教育。《明史》記載,馬皇后不僅能識字讀書,更“有智鑒,好書史”,具備一定的政治智慧。

來源/電視劇《大腳馬皇后》截圖
馬皇后憑借這些才能為朱元璋執掌機要,《明史》記載: “太祖有劄記,輒命后掌之,倉卒未嘗忘。” 這對朱元璋來說非常重要。朱元璋在創業之初,缺乏文臣輔佐,是在平定滁州后,才迎來重要文臣李善長。掌管文書的工作看似輕微,實則重要。行軍打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并非如電視劇中表現的那樣,幾個將領湊在一起開個會,然后吩咐下去如何如何,軍隊就能出征了。實際上,軍隊要出征,準備工作非常復雜,包括糧草準備、敵情偵查、出征人數、行軍路線、出征時間、通信方式等等,可謂事無巨細。在朱元璋從軍之初,這些事顯然需要他自己思考,而思考的成果,如果不及時形成文字,也無法發揮作用。有了馬皇后坐鎮軍帳,為朱元璋起草文書、擬軍令狀,把軍隊的文書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才能使得朱元璋安心指揮、屢戰屢勝。據《明書》記載,在以南京為大本營后,朱元璋仍然常與馬皇后籌劃機密。

影視劇中,幫朱元璋收拾文書的馬皇后。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作為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后也不負將門之女的稱呼。在朱元璋創業的過程中,馬皇后為朱元璋主持后方,穩定軍心。同時,熟讀史書的馬皇后還會給丈夫出謀劃策、提點一二,彌補了朱元璋思慮不周之處。 如在朱元璋攻克太平后,馬皇后認為滁州與太平為長江所阻隔,東西難以呼應,一旦有戰事會造成將士與家眷分離,恐動搖軍心,因此率領將士家眷渡江,從滁州來到太平。后來元軍果然阻斷長江,幸虧馬皇后及時轉移了軍隊家眷,才讓朱元璋無后顧之憂。這些問題,是朱元璋沒有考慮到的。 等到朱元璋攻下南京后,朱元璋軍與陳友諒軍常常交戰,馬皇后親自為將士們制作、浣洗軍服軍鞋。在陳友諒進攻龍灣的危急時刻,馬皇后將手中金帛盡數發給將士,以激勵士氣。馬皇后曾對朱元璋說:“定天下不以殺人為本。”朱元璋深以為然。馬皇后心懷仁德,臨危不亂又顧全大局,可謂朱元璋的賢內助,朱元璋也將其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曾想找到馬皇后的族人,予以官職,歷代帝王對皇后親族予以官職恩寵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可馬皇后卻謝絕了,只是講到早亡的父母時痛哭流涕。最后,朱元璋也只是追封馬皇后的父母。 此外,在國家大事上,馬皇后并不避嫌,直言進諫。馬皇后曾問朱元璋:“今天下民安乎?”朱元璋說這不是你該問的,馬皇后回答說: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 在收成不好時,馬皇后在宮中帶頭食蔬、助禱,并向朱元璋建言與其等到災荒再賑災,不如先積蓄糧食早做準備。 馬皇后也從不關心從元大都帶回的財寶,而是關心有沒有得到賢才,并說道: “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恒恐驕縱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細微,故愿得賢人共理天下……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 朱元璋將這些話都記錄下來以時刻提醒自己。

影視劇中,幫朱元璋收拾文書的馬皇后。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君臣之紐帶
到了朱元璋基業初成,馬皇后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成為從龍集團的維護人,維系著朱元璋與部下的關系。 首先是養育義子,出于培育勢力等目的,在親子長成之前,朱元璋曾收養過二十多個義子,這些義子在朱元璋創業初期曾立下汗馬功勞。義子們在軍事上受教于朱元璋,在生活上則由馬皇后養育。朱元璋義子留存的資料不多,但史書有傳的義子,大多有受馬皇后恩情的記載。侄兒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在投奔朱元璋后,都受到馬皇后無微不至的照顧。朱文正在洪都之戰后,對賞罰不滿而心生叛意,本要被朱元璋處死,多虧馬皇后的勸阻,才保留了性命。李文忠在領兵之初,曾經被楊憲構陷,朱元璋本欲將其召還,也是馬皇后勸說嚴州是敵境,不可輕易換將,而且在馬皇后看來,李文忠一向賢能,怎么會干不法之事呢?朱元璋這才作罷。如果李文忠此時被召還論罪,恐怕以后就難以建立如此大的功勛了。 最能體現馬皇后對義子恩情的,則是朱元璋的第一個義子——沐英。沐英原本是定遠縣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父母雙亡,連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在八歲那年在濠州城遇見了朱元璋,馬氏對其非常憐愛,據《明太祖實錄》記載: “上見其孤幼,憐之,攜以歸,命孝慈皇后子之,賜姓朱氏,恩養之甚厚。” 馬氏宅心仁厚,對沐英也疼愛有加,視如己出。沐英在馬氏這里確實得到了親生母親一般的關愛。這份深情厚誼,讓沐英終身感恩。馬皇后去世后,沐英悲傷嘔血,可謂情深義重。在馬皇后的教導下,李文忠與沐英兩大開國元勛,不僅忠心耿耿、功勛卓著,品德亦是端正,李文忠曾數次諫言朱元璋不可濫殺無辜,沐英則鎮守邊疆,造福一方。

影視劇中,馬皇后替朱元璋義子求情。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馬皇后也多次拯救朱元璋的部下。朱元璋性格多疑殘忍,刑罰過嚴。早在創業之初就差點因為謠言而殺死郭景祥。郭景祥是早年跟隨朱元璋的一批濠州人士。郭景祥加入朱元璋軍隊后,作為參謀人才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明史》記載其“典文書,佐謀議,分任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郭景祥不僅具備參謀才干,而且為人剛正: 性諒直,博涉書史,遇事敢言,太祖親信之。嘗曰:“景祥文吏,而有折沖御侮才,能盡忠于我,可大任也。” 在攻下和州后,朱元璋以郭景祥為和州總制。或許是因為其剛正不阿,得罪了人,有人在朱元璋面前說郭景祥之子拿著長矛要殺死父親,朱元璋大怒之下要殺死郭景祥之子,幸虧馬皇后諫言:“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后。”后來查明,果然是冤枉了他。 太子的老師,有明朝“開國文臣之首”之譽的宋濂,因為其孫宋慎牽連進胡惟庸案,差點被朱元璋處以極刑,也是馬皇后勸說朱元璋,百姓家里對待老師尚且始終以禮相待,何況天子呢?而且,宋濂此時已經告老還鄉,必不知情。朱元璋不聽,馬皇后就在陪朱元璋吃飯時不吃酒肉,朱元璋聞其原因,馬皇后回答說:“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朱元璋心下惻然,放下筷子起身而去,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為將其流放至茂州。 除了部下,馬皇后對民眾亦待之以寬。吳興富民沈秀(明初傳奇人物沈萬三)曾出錢幫助朱元璋修筑城墻。在這之后,沈秀又希望能夠幫助犒勞軍隊。沈秀此舉顯然是在討好朱元璋,卻不想觸及了朱元璋的逆鱗,讓朱元璋動了殺心。也是馬皇后勸阻朱元璋,讓沈秀免去了死罪。

影視劇中,替沈萬三求情的馬皇后。來源/電視劇《聚寶盆》截圖
馬皇后對于臣子的保護,客觀上使她成為統治集團內部潤滑劑。她與朱元璋一寬一嚴,可謂恩威并重,御下有方,有效維護了君臣關系。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后身患疾病,自知時日無多,對朱元璋說: “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萬分,不再立后。后宮之人思念馬皇后,作歌道: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于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史書上對馬皇后的功績,多是從品德與功勞上說,但史書中未言明的,或許是她最大的功勞——給了歷經坎坷的朱元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參考資料:
中共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實錄 明太祖實錄1-5[M].
(明)鄧元錫撰. 皇明書 2[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清)張廷玉等撰. 明史[M]. 北京:中華書局, 2003
(清)陳鶴著;陳克家參訂. 明紀[M]. 國學整理社, 民國24.10.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