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玩壞的AI,要被趕出實驗室
人工智能,現在已經被普通人玩壞了。
人工智能,對普通人來說,還是個玩具。
但現在,這個情況正在改變。

近日,有消息稱,阿里旗下的AI應用“通義”近期正式從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
有媒體從知情人士處確認,目前,包括通義To C方向的產品經理以及相關的工程團隊,已調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通義實驗室仍留在阿里云體系內。
調整后,通義PC及App團隊與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的智能搜索產品“夸克”平級。
這意味著,此次調整過后,“通義”的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團隊將實現分離,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也將進一步扛起阿里內部AI To C的重擔。
值得指出的是,吳嘉是阿里巴巴“年輕化管理團隊”中頗受關注的一位85后高管。
不過,通義此前確實表現不佳。
QuestMobile發布的《2024上半年AIGC APP流量與場景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典型工具類AIGC APP重點運營指標中,通義的活躍率(DAU/MAU)為14.3%,月人均使用天數為4.3天,兩項數據均位列第四,落后于豆包、文心一言等。
該報告還顯示,通義月卸載率高達62%,幾乎是文心一言的兩倍。

此前,阿里旗下的大模型家族“通義”,包括應用層的“通義”App、PC 端,均屬于阿里云體系。其中,通義大模型家族由達摩院開發,為達摩院的主要職能,更偏向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
而阿里云又是一個 To B 業務,也不適合投入進直面 To C 市場的應用開發和推廣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大廠紛紛將大模型的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分開作為兩個團隊,阿里此舉,其實也是隨大流。
這一趨勢背后是否反映大模型發展階段的變化?
目前市面上的AI原生應用做得好的有什么共同點?
AI原生應用TO C目前普遍的痛點是什么?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陳楊園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這樣做,就是給人工智能強制斷奶,讓它走入社會。
底層技術和產品應用,看似都是技術底色。
但一個是負責深度挖掘,一個是市場拓展,分成兩大類去共同協作,可以讓技術更好的接受市場檢驗,并反饋到基礎構架的構架調節之中。

大模型要走出實驗室,投入實戰,就必須讓產品思維有聚焦有輻射,團隊做分拆來分工,更容易成功。
原生AI目前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更注意科普。
即使初體驗會有智障,但通過大眾參與,能夠很快的展示AI各種場景應用上的能力,并通過“公測”快速找到瓶頸,獲得深度學習的大眾訓練,并在底層技術上逐步破解。
這種研發和使用同步的策略,讓AI的想象空間在“公測”中通過“玩壞了”而不斷拓展。
不過,目前AI大模型的主要問題還是玩具化,能輔助一些工作,更多的則變成各種魔改和玩梗。
整體對C端生產生活所能提供的有效用途,還是偏少。
只有強制斷奶,讓它快速融入社會,才能真正有戰斗力和聚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