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讀新加坡⑨國際大都市比較中的產業畫像
新加坡為什么能夠成為優秀城市的代表?通過往期的《品讀新加坡》系列文章,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城市確實很不一般。品讀新加坡⑧重溫李光耀的逆耳箴言,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是人云亦云、循規蹈矩,相反卻是擁有獨立深入思考、非常實事求是的新加坡。
值此2024-2025年歲末年初之際,回望各個國際大都市,2023年的GDP總量及結構數據已在2024年中陸續發布完畢,值得我們認真、耐心盤點一番。盡管西蒙·庫茲涅茨在1930年代提出GDP概念以來,該指標體系也不斷被人詬病,但大體上還是比較能夠反映一個經濟體在單位時間內創造財富的能力和水平。本篇將以GDP分析為經、以國際大都市對比為緯,引領讀者感受一下新加坡的產業構成,領略一下作為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創造財富的能力。
總體而言,2023年新加坡GDP達到5014.3億美元(具體構成見表1),年經濟增速為1.1%。受全球疫情以及經濟增長乏力的大環境影響,雖然新加坡經濟增速并不高,但是以區區590萬左右人口、733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還是非常可觀的。從總量來說,2023年新加坡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0位,位于伊朗、馬來西亞、埃及、南非等諸大國之前。從人均GDP來說,新加坡以人均8.5萬美元的水平,位居世界前10名之內。
表1 2023年新加坡GDP構成(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1、新加坡貿易產業極其強大,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批發貿易業”是第一大產業。
2023年,新加坡批發貿易業增加值高達1060.10億美元,占新加坡GDP的21.14%,昭示著新加坡作為全球貿易中心的顯赫地位與特點。
從增加值的規模來看,新加坡1060.10億美元的批發貿易增加值領先全球諸城市。2023年,紐約的批發貿易增加值為420.6億美元,洛杉磯為586.5億美元,倫敦的批發零售和汽車貿易增加值為469.16億美元(統計口徑大于批發貿易單項),香港的進出口貿易+批發業增加值為626.43億美元,上海的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718.16億美元(統計口徑包含零售業。以2023年12月31日1美元兌7.0939人民幣為換算標準,下同),迪拜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297.55億美元(統計口徑包含零售業)。
我們看到,新加坡的貿易產業創造了巨大財富,達到紐約、倫敦、洛杉磯等城市的2倍甚至還多,也以很大幅度領先于同樣貿易優勢突出的香港和上海,可以說新加坡是實力超群的全球貿易中心。
從占城市GDP的比例來看,新加坡批發貿易增加值以21.14%的占比位于全球城市前列。2023年,在該項指標上,紐約占比為3.49%、倫敦是7.5%(包含零售)、洛杉磯6.42%、東京都11.3%、香港17.87%、上海10.8%(包含零售)。在國際大都市中,新加坡的批發貿易占比水平,只有迪拜(25.31%,包含零售)、東京都(21.52%,包含零售)可以與之相媲美。
一般來說,在一個綜合性城市的GDP構成中,如果一個產業占比能夠達到整體的10%,已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了,如果能突破20%則是支柱中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到,新加坡的批發和零售貿易產業,再加上與之相關的運輸和倉儲產業,總計增加值能夠達到城市GDP的28.83%。
對于新加坡而言,貿易產業實在是太重要了,貿易是整個城市產業發展的基本盤。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便不難看懂近年來新加坡為什么會花費巨大成本和精力,立志要打造全球最大、現代化超級大港——大士港。這個港口建成后年能處理超過6500萬個標箱,此處要特別指出,2024年上海港才成為全球首個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可見新加坡的雄心之大。
2、新加坡“制造業”不容小覷,走出了一條城市面積雖小、成本雖高,但制造業卻能量驚人的特色發展之路。
當今國際大都市的服務業占比都非常高。一般來說,在寸土寸金的市域范圍內發展制造業,也不太符合國際大都市的比較優勢。然而,新加坡的制造業卻可謂獨樹一幟,成為城市增長的重要引擎。
以2023年為例,新加坡制造業增加值高達884.99億美元。作為對比的是,香港制造業增加值僅為34.08億美元,紐約也只有91.4億美元,倫敦是122.7億美元,東京都是694.3億美元,洛杉磯是832.6億美元,巴黎大區(1.2萬平方公里)是847億美元。可以看到,所有這些城市的制造業增加值都沒有新加坡多,在比這些城市面積都小的條件下,新加坡的制造業強悍程度可見一斑。
在城市GDP中的占比而言,新加坡的制造業增加值高達17.65%。比較而言,香港是0.97%,紐約是0.76%,倫敦是2.0%,東京都是7.01%,巴黎大區是7.9%,洛杉磯相對較高,也不過是9.12%,與新加坡并不在一個層級。
觀察新加坡制造業細分門類,我們發現,新加坡制造業中電子信息產品占比最高,達到38.20%,主要包括硅晶片、硬盤驅動器、打印頭、電池和射頻濾波器等產品。化學品(17.30%)、精密工程(15.70%)、生物醫藥(13.70%)是另外三個比較重要的制造行業。
表2 新加坡制造業結構情況

資料來源: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
3、新加坡“金融業”聞名世界,但增加值規模位于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之后,排第三位。
全球各金融中心排行榜中,新加坡基本都位居國際金融中心前10名。在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日本森紀念財團城市戰略研究所(GPCI)-金融中心排名、GYBrand發布的年度國際金融中心指數中,新加坡更是長期位于全球第3-6的位置。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新加坡金融和保險業增加值為654.21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3.05%。比較2023年其他國際大都市的金融保險業增加值,我們發現,紐約依然是全球城市遙遙領先的第一名,高達3088.1億美元,占到城市GDP的25.60%。倫敦則要遜色紐約不少,錄得1223.2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9.5%。香港達到786.02億美元,占城市GDP的22.43%。東京為755.4億美元,占城市GDP的7.62%。上海達到1218.91億美元,占到城市GDP的18.31%。
可以說,新加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總量和GDP占比并不在世界前列,但是并不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的熠熠生輝與能量發揮。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和市場的國際化特色較為顯著,不僅為新加坡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還為全球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解決方案。
4、新加坡對“房地產業”依賴度較低,房地產對新加坡經濟貢獻程度不高。
對于國際大都市而言,由于人口規模較大且集聚效應明顯,發展房地產業相對較容易。而且,房地產也是承載經濟活動和財富的重要載體之一。所以,我們看到即使到今天,老牌國際大都市的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城市GDP的比例,一般仍維持在10%-15%區間。
以2023年為例,紐約房地產和租賃業增加值高達1450.9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2.03%。洛杉磯的增加值達到1248.6億美元,占比為13.67%。東京都為1291.9億美元,占比13.04%。倫敦的增加值規模是802.7億美元,占比為12.8%。
但是,能夠做大房地產業并不算能耐,因為房地產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撬動經濟發展,如處理不好很容易變成城市發展的桎梏。新加坡深刻領會這其中的道理,因此,我們看到,2023年新加坡房地產業增加值僅為148.63億美元,這個規模在主要國際大都市中處于墊底位置。即使加上住宅所有權服務對應的增加值 172.18億美元,總計也只是320.81億美元,不過占城市GDP的6.39%。這說明新加坡已經找到了一條不依靠房地產的發展之路。
5、與老牌國際大都市相比,新加坡的“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規模還不夠大。
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是國際大都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綜合性大都市生產性服務功能的核心能力所在,是城市參與、鏈接、掌控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重要載體。雖然各城市對它的定義口徑存在一定差別,但是都高度重視該產業的發展與塑造。
按照新加坡的統計口徑,新加坡的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主要由專業服務業以及行政和支持服務業組成。2023年,新加坡的專業服務業增加值為271.83億美元,行政和支持服務業增加值為 134.44億美元,兩者相加合計406.27億美元,共占城市GDP的8.1%。新加坡的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內部構成情況如下:
表3 新加坡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結構情況

資料來源: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
盡管新加坡的專業、商務和技術服務業發展可圈可點,亦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但是與其他頭部國際大都市相比,規模和能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在2023年,紐約的專業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高達1743.1億美元,占到城市GDP的 14.45%。洛杉磯的專業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1203.2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3.17%。東京都在該產業上的增加值也達到1207.2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2.18%。倫敦的相應增加值規模為814.78億美元,占城市GDP的比例也達到13.0%。
6、新加坡的“信息和通訊業”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在如今信息、計算和智能時代并不算出挑和占優。
伴隨著時代和技術的日益進步,信息社會、計算社會與智能社會正在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奔涌而來。在此背景下,作為引領潮流、引領風氣之先的各國際大都市,都紛紛強力布局信息和通訊產業以及相關的支撐和配套產業。
多年來,新加坡在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打下了較好基礎,具備較強競爭力。依托于此并積極謀劃,新加坡的信息和通訊業也有不錯的發展。2023年,新加坡信息和通訊業增加值為270.56億美元,占城市GDP的5.40%。
然而橫向比較而言,其他國際大都市的信息和通訊業發展勢頭更猛、塊頭更大。比如在2023年,紐約的信息業增加值達到1497.7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2.41%。洛杉磯的信息業增加值為1182.1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2.94%。東京信息服務業增加值為1159.8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1.70%。北京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也高達1200.24億美元,占城市GDP的19.5%。
7、新加坡的城市消費產業非常繁榮, 然而“零售+住宿餐飲產業”增加值規模卻比較有限。
新加坡人均收入水平高,加之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支撐力度大,新加坡人因此敢消費、能消費也愿意消費。另外,由于城市魅力與吸引力全球聞名,每年大量游客以及商旅人士涌入新加坡來消費。這就導致新加坡的城市消費產業非常繁榮。比如,烏節路(Orchard Road)濃郁、獨特的消費氣息,的確令人流連忘返、印象深刻。
但是,當我們核對統計數據時發現,2023年新加坡的零售業增加值僅為61.53億美元,即使算上住宿+食品和飲料服務的增加值(分別為37.67億美元、42.21億美元),總計增加值也只是141.41億美元。
作為對比,2023年紐約的零售業增加值高達422.5億美元,住宿餐飲服務則為349.8億美元,合計772.3億美元。當然,有些人會說紐約的常住人口比新加坡多,但數據顯示,紐約比新加坡常住人口只多了240萬左右。同樣,擁有966萬常住人口的洛杉磯,零售業增加值甚至達到574.1億美元,住宿餐飲服務增加值為289.0億美元,合計863.1億美元。
這種比較數據也提示我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究竟該如何客觀看待和深入分析,究竟該如何有效發力以及如何精準平衡,才能做到“既旺丁又旺財”。當然,這是另外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課題。
(本文的國際大都市所有GDP總量和結構數據,均來自于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戴躍華博士課題組,特此致謝。需要指出的是,各個國際大都市的統計口徑和標準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統計數據可能與真實情況存在誤差,特此說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