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與包樂史駕帆航行|“東斯凱爾德”號船員在南大西洋過節(jié)
【譯者按】
“東斯凱爾德”號(Oosterschelde)[1]三桅上帆縱帆船建造于 1917 年,正當一戰(zhàn)期間荷蘭傳統(tǒng)造船業(yè)復興的窗口期。她原作為貨運帆船航行于歐洲水域,尤其是摩洛哥和地中海沿岸。1930 年,該船安裝了一臺重型柴油發(fā)動機,索具尺寸也逐漸縮小。從 1939 年起,該船先后懸掛丹麥、瑞典兩國的國旗航行,1950年經(jīng)過徹底改裝,變成了一艘現(xiàn)代沿海商船。1988 年,“東斯凱爾德”號被召回荷蘭,包樂史教授的哥哥彼得在其中貢獻良多。他牽頭組建了鹿特丹帆船基金會,以籌集資金恢復該船的原貌。許多熱心的人士和企事業(yè)機構(gòu)捐款,使修復工作取得了成功。“東斯凱爾德”號是迄今荷蘭旗下僅存的一艘三桅上帆縱帆船,被公認為具有重要文化和歷史價值的文物。以鹿特丹作為始發(fā)港,該船規(guī)劃了前往世界各地的商業(yè)航線,用于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的展示和宣傳活動,從而在運營經(jīng)費上實現(xiàn)自給自足。此外,這艘船還會沿著有趣的海岸航行,可供散客預訂。1998 年,“東斯凱爾德”號首次完成了為期一年半的環(huán)球航行。除了熱帶地區(qū),該船也進行了幾次極地探險,包括北極地區(qū)挪威所屬的斯瓦爾巴群島,南極及其周邊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注:該群島系阿根廷與英國爭議領(lǐng)土,英稱福克蘭群島。)和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群島。
2014年2月6日春節(jié)期間,譯者收到包樂史教授的郵件,信中講述了上一年冬天他搭乘“東斯凱爾德”號從新西蘭北島的奧克蘭出發(fā),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短暫停靠馬島,最后抵達阿根廷最南端的小鎮(zhèn)烏斯懷亞的航海壯舉。[2]信中內(nèi)容如下:
“……(在忙完一系列學術(shù)活動之后)我動身(從荷蘭)前往新西蘭。我在奧克蘭停留了一個星期,奧克蘭是新西蘭北島的一座美麗城市。……10 月 29 日登船,第二天開始了漫長的航行之旅。我們在查塔姆群島(新西蘭南島以東約 400 英里)短暫停留,那里有 600 人牧養(yǎng)著數(shù)萬頭羊。離開查塔姆群島后,我們有三十天沒有看到任何陸地或船只!當船接近合恩角時,我們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風暴、雨雪和冰雹,我們是在午夜繞過合恩角,距其僅有一英里遠。陣雨中,岸上兩座燈塔的燈光隱約可見。由此到福克蘭群島的幾乎整個航程都遇到了強大的風暴,但我們勇敢的船繼續(xù)航行,僅保留船首的三角帆,像一只小鴨子一樣在巨浪中飄蕩。你無法想象暴風在海上發(fā)出的怒吼!福克蘭群島非常有趣。我們參加了圣誕節(jié)前的晨禱、晚禱和各種慶祝活動,然后再次前往阿根廷最南端的小鎮(zhèn)烏斯懷亞。靠岸后,我們一起在船上慶祝圣誕節(jié),然后由南往北陸行穿越阿根廷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航行期間,我開始學習西班牙語。……”
2014年秋天,包教授如期到訪廈門大學。他帶來了“東斯凱爾德”號官方錄制的合恩角之旅紀錄片。以后,我經(jīng)常在課上,在家中,分別與學生和孩子一起觀看,講述“包爺爺?shù)暮隙鹘侵谩薄T诙潭滩坏绞叻昼姷钠又校梢钥吹降谴w驗這段行程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歐洲各國男子,也有少數(shù)中青年男女。他們都懷著兒時的夢想,期待挑戰(zhàn)地球上最危險的航段。幾位受訪者說:“如果你熱愛大海,就一定要去合恩角。長時間的海上航行對我來說是最特別的事情”,“合恩角會給你回家后講述的故事增添一些色彩,給人以深刻印象”,“繞過合恩角的航行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那樣,是一項極限挑戰(zhàn)”,“繞過合恩角的航行每十年才有一次,這是一次特別的旅行,只有少數(shù)船只能做到。”
“東斯凱爾德”號目前正開展主題為“達爾文200全球航行”[3]。她于2023年8月14日從英國西南部康沃爾的普利茅斯港出發(fā),刻下正抵達新西蘭南部沿海,將于2025年7月20日返抵康沃爾的法爾茅斯港。這次為期近兩年的全球航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環(huán)球航行,而是重走1831年22歲的達爾文乘坐皇家“小獵犬號”(HMS Beagle)開展的環(huán)大西洋與環(huán)南太平洋的發(fā)現(xiàn)之旅。再過四五十天,“東斯凱爾德”號又將再次迎接合恩角的挑戰(zhàn)!

“東斯凱爾德”號“達爾文200全球航行”的規(guī)劃線路。圖片來源:聯(lián)合國官網(wǎng)
誠如受訪者所言,滄海孤舟,世界變得很小。有些任務(wù)很棘手,但一切都很清楚。升帆降帆,日復一日,就是你要完成的任務(wù)。大家日以繼夜地值守,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海上完全與世隔絕,你可以看書、寫作、吹口琴、結(jié)繩、睡覺,或做任何你喜歡的事,就是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電子郵件,更沒有手機可看。只有大海,以及航行。你無法將自己遠渡重洋的航行體驗與任何人分享。片中有人用拉丁文唱起了水手之歌:“我們骨子里都是水手,我們的船美極了,我們不怕波濤洶涌,不怕風雨,不怕狂風,不怕驚濤駭浪,因為:航行是必需的(Navigare necesse est)!”最后這句原出自龐培對從西西里向羅馬運糧的水手說的話,也成為“東斯凱爾德”號的箴言,刻在船艙客廳正中的船名之下。來自捷克的伊沃(Ivo)說:“最初的幾天非常糟糕。我嚴重暈船,船的運動,海浪的波動,我身體的晃動,讓我什么都吃不下。我只能專注于一點,能活著就行,沒有任何其他念想。”有意思的是,“航行是必需的”這句話的后半句是:“活著不是必須的”(vivere non est necesse),難道他們不像古羅馬人,把航行置于生命之上?當船逐漸接近合恩角,在船舶GPS導航儀上可見南緯60度附近有40節(jié)至45節(jié)的大風和巨浪。溫度降到零度以下,巨浪幾乎將船從側(cè)面掀翻,冰冷的海水直沖上甲板,灌入船艙。鏡頭前船頭一會直沖向巨浪的波谷,一會船身又被托舉到波峰,險象環(huán)生,觀者不由得啞然失聲。
當然一些場景也讓人不禁莞爾,比如追逐嬉戲在船尾浪花中可愛又調(diào)皮的海豚群。當船只平穩(wěn)側(cè)身航行時,正是吃飯的好時機。船上的人陸續(xù)從廚房托著一盤盤的米飯或菜肴,扶著過道的把手,斜著身子艱難地走到餐桌跟前。而當船身晃動時,頭上的吊燈、墻上懸掛的物品也隨著擺動。客廳里連著鐵鏈的靠背椅、儲藏室里的大木柜也在來回滑動。廚師是一位青年男子,風浪中,只見他雙手扒著灶臺,努力在做飯的同時找到身體平衡,同時不忘用穿著雨鞋的腳,將滑脫出來的一摞金屬餐盤頂回原位,這一場景更是讓觀者苦笑不已。他說:“如果天氣不好,挑戰(zhàn)會更大。一切都在移動,你必須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去。我是廚師,我得做28 個人的飯菜,如果我不做,沒人會做。我從來沒有像這次工作一樣罵過那么多臟話。”
到達合恩角的午夜時分,可以見到包樂史教授和其他人穿著厚厚的大衣,在凜冽的寒風中立于甲板桅桿之側(cè),用拉丁文同唱贊美詩,然后一起高聲歡呼,有人興奮地揮舞著企鵝玩偶助興,想必正是包教授后文游記所述站在金博肩膀上的那只。包教授事先在林肯·潘恩《海洋與文明》一書的扉頁上寫上拉丁祈禱文,畫上一只船錨,錨身標著“2013合恩角”的字樣。只見他奮力一揮,將該書扔進船尾滾滾的浪花中,獻給海神,祈禱接下來的航行能平安順利。轉(zhuǎn)眼間,這本厚厚的書便消失在黑暗的海面上。不過據(jù)他說,海神似乎不太喜歡這本書,所以在合恩角到馬島的后續(xù)航行中,他們遭受了更猛烈的狂風大浪。事后包教授還將這一情形告訴該書作者,相互逗趣。
位于南緯56度的合恩角,在地圖的底部,在世界的另一端。那里風太大了,“東斯凱爾德”號飛一般地行進,這真的讓親歷者印象深刻。但沉浸在這次成功之旅的喜悅之余,回想起歷史上葬身此地的船只和水手(注:合恩角是世界上最惡劣的航道。歷史上在此沉沒的船只據(jù)統(tǒng)計有500多艘,共兩萬余人葬身海底。),船員們無不神色凄然:“所有這些歷史故事,關(guān)于在這里遇難的水手,那些葬身海底的人們。這讓我印象深刻……”繞過這個陰郁而不祥的“海上墳場”,“東斯凱爾德”號下一站抵達馬島,包樂史教授將他在島上接觸到的當?shù)厝撕拖嚓P(guān)見聞寫成下面這篇游記。

2014年合恩角附近的“東斯凱爾德”號。圖片來源:聯(lián)合國官網(wǎng)
在我祖父母的書柜里,有赫爾曼·海耶曼斯(Herman Heijermans)的一套口袋書,滿是好玩的虛幻故事,書名是《福克蘭人》(De Falklandjes)。我后來時常自忖福克蘭人究竟是什么樣!好吧,當我們航抵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下同)時,我才發(fā)現(xiàn)福克蘭人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第一次與當?shù)厝讼嘤鍪窃谏5滤箥u認識大衛(wèi)·麥克菲(David McPhee),一個五十多歲的紅頭發(fā)男人,他被一大片亂糟糟的場景包圍著,我們數(shù)了數(shù),有十六輛部分已經(jīng)報廢部分卻仍在使用的路虎(適合島上崎嶇的山地)。他與妻子、姐姐和兩個女兒、幾千只羊、一些肉牛和奶牛一起,作為該島上唯一的統(tǒng)治者。這個家庭幾乎是自給自足的。他們還為到訪的觀鳥游客提供一塊可口的黃油火腿。那天我們花了至少六個小時往返于“頸峽”(The Neck)的企鵝棲息地。下午時分,他的姐姐和女兒開著路虎與我們不期而遇,她做了一個手勢,對我們這些疲憊的徒步者深表同情。

桑德斯島頸峽的南跳巖企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每一兩個星期,就有一架來自桑德斯島的小飛機降落在斯坦利,所以今天在斯坦利(常住人口2000人)的一家超市里,剛好前來集中采購的大衛(wèi)姐姐偶遇我們的一位船員,便熱情洋溢地寒暄起來。當時我們已經(jīng)在斯坦利待了將近一個星期,所以漸漸地,對一些福克蘭人的面貌有了認識。“與當?shù)厝私徽劇北饶阆胂蟮囊щy得多。我們每天都去當?shù)氐目Х鹊辏ㄘ撠熣写模┡總兌紒碜允ズ绽漳脥u,即拿破侖被流放的大西洋孤島,因此不算在內(nèi)。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個行人,沒有人會相互對視,更不用說開口打招呼了。老實說,這里的每個人都開著路虎出行,他或她距你五十米開外。斯坦利依山而建,因此步行者一定是士兵或游客。

斯坦利鳥瞰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盡管如此,我還是見到一些島民,跟他們交談,走近他們的生活。我在斯坦利的第一個下午就和凱茜·斯蒂文斯(Cathy Stevens)聊了起來,當時我路過她典型的英式排屋,俯瞰著海灣的景色。在一面迎風飄揚的英國國旗下,她正在小小的前院除草。這次談話并非完全偶然。我拿著一個裝滿臟衣服的塑料袋詢問這位和藹的奶奶洗衣房在哪。“給我就行親愛的,”她說,“三點之后回來。首選是維多利亞酒吧的洗衣房。”傍晚時分,我?guī)е恍〈娠炃瞄_她的門(這里沒有花店可買一束鮮花當作見面禮),獲邀進入羅斯路上那間英式小屋:脫鞋,來一小杯加了很多奶的茶,配上小餅干,(于是)談?wù)撈鹚谟鴮W習的獨生子。 “政府支付一切!”她的丈夫大衛(wèi)·史蒂文斯有水藍色的眼睛和紅鼻頭,坐在旁邊,自得之情喜形于色。在過去的一周里,每當我們前往維多利亞酒吧吃午餐,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凱西和她的丈夫。對于美食家而言,維多利亞酒吧的烤肝是完美的:在“豬屎上堆砌洋蔥”(菜單上就是這么寫的)烹制而成。
現(xiàn)年71歲的帕特里克·瓦茨(Patrick Watts)也是一位奇人,他是福克蘭電臺的主播,對體育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他娶了一個荷蘭女孩,自從退休以來,夏天(在島上是冬天)便就住在荷蘭登博斯附近,因此對登博斯足球俱樂部了如指掌,10月至4月期間,這對夫婦就住在斯坦利。對于帕特里克來說,荷蘭各足球俱樂部而言,沒有什么比埃塞希爾俱樂部(Excelsior)更好的了。哈哈,這讓我們鹿特丹人很高興!(譯注:埃塞希爾俱樂部與鹿特丹有很深的淵源。)
周六晚上,我們船上一行人在大衛(wèi)·史蒂文斯的慫恿下一同前往市政廳觀看啞劇“灰姑娘”。斯坦利的市政廳和郵局合二為一,海灣開闊的景觀一覽無余。啞劇表演在英國格外受歡迎,它壓根不是原來風格的啞劇,而是帶有許多合唱的業(yè)余民間戲劇。當灰姑娘在樹林里遇到王子時,孩子們身著粉紅色芭蕾舞裙,頭戴兔耳朵跳來跳去。每當繼母在舞臺上現(xiàn)身,總是引起部分觀眾的強烈反感和噓聲咆哮!當王子在舞會后尋找灰姑娘時,從 6 歲到 60歲的觀眾紛紛喊道:“她藏在櫥柜里”。全然是高度娛樂和極端老套。我們還看到“東斯凱爾德”號的美國水手金博(Jimbo)頭上戴著尖帽,肩上立著企鵝玩偶,與坐在第一排的總督交談。我們覺得這位權(quán)威人士最初把金博當作演員。總督奈杰爾·海伍德(Nigel Haywood)一副典型的牛津劍橋范,穿著花呢西裝。這樣正式的行頭,可見他的出現(xiàn)并未偶然。他要上臺同唱一曲“我的帽子有三個角”(歌名,My hat has three corners),并伴有相應(yīng)的手勢。聲手相應(yīng),這位整潔的人,其表演堪稱完美。
在參加“基督大教堂”的周日圣誕晨禱時,兩位在觀看灰姑娘演出時認識的女干事立刻讓我心安。這座非常美麗的小教堂建于十九世紀末,有彩色玻璃窗、旗幟,墻上滿是牌匾,以“紀念”這個或那個島民或英國軍隊的英雄。
這樣的英國國教禮拜帶有一些天主教的因素,但仍然是有很多歌頌和信徒參與的新教。今天早上在管風琴師缺席的情況下,理查德·海因斯牧師(Richard Hines)稍有不安地演奏著管風琴,好在有嘹亮的歌聲附和。講道時,我們的神職人員提到了在場兩位朋友的生日,為此在唱誦詩篇的過程中,將生日快樂這首歌唱了兩遍!海因斯牧師是一個極為友善、活潑的人。他的活潑我一早就見識了,當時這位六十多歲的男人正翻越教堂的柵欄往下跳。他顯然很喜歡這樣做!禮拜結(jié)束后的茶敘間隙,喝著熱可可,吃著當?shù)厝俗灾频男∷娠灒衣犝f晚上還有另一場普世禮拜“圣誕九課和頌歌”。
當晚萊奧(Leo),阿里(Arie),金博和我高唱了“齊來崇拜”(Oh come, all ye faitfhful),“天使歌唱”(Hark! The herald-angels sing)、“牧羊人之歌”(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以及多首贊美詩。除了海牙近郊斯赫弗寧恩男童合唱團前成員阿里·登·杜爾克(Arie den Dulk),我們都難以找到合適的音高跟上合唱團的女高音。當?shù)氐目偠皆俅纬鱿Ec此同時,他和妻子、女兒與其他四位音樂愛好者一同上場,組成豎笛合奏團,吹奏了科雷利的奏鳴曲。與其重要的地位相符,總督演奏的是最大號的樂器,一把類似于巨型巴松管的低音豎笛。
幾天后,“東斯凱爾德”號與另外兩艘恰好抵達的荷蘭船一起移泊到距離斯坦利三公里遠的碼頭上進行維修。其中一艘是駁船(bark)“歐羅巴”號(Europa),另一艘是拖網(wǎng)漁船(trawler)“特克拉”號(Tecla)。經(jīng)過修整,這三艘船現(xiàn)在像兄弟般友愛地停靠在碼頭邊的水手之家附近。距此海灣不遠的一處僻靜角落,擱淺著一艘三桅駁船,船身的斑斑銹跡透露了歲月的流逝。

斯坦利岸邊擱淺的駁船。包樂史 攝
這讓我想到了這篇游記的最后一個福克蘭人:燈塔海員中心信托基金會的貝蒂·特納(Betty Turner),她與女兒一起在碼頭經(jīng)營水手之家。
“我是為了生存而離鄉(xiāng)的那一代人”,六十幾歲的貝蒂說,我只需洗耳恭聽。“我在英國生活了35年,照顧家庭,但總是思鄉(xiāng)。實際上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回來了。五年前,我?guī)е恼煞蚧剜l(xiāng),從那以后我們再也沒有離開。我在這里照顧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商船的船員、航海愛好者,以及來自印度尼西亞和秘魯?shù)脑S多漁民。我們與印尼人在溝通上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會說英語或西班牙語。他們首要的需求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家人取得聯(lián)系,并搜羅大量二手衣衫,因為這些貧窮的小伙子們到來時總是衣衫單薄。我盡力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最近有兩位水手再也忍受不了遠洋漁船上的繁重工作和艱苦生活而跳船逃離。他們真的是翻越甲板欄桿跳入海中,但不知道朝哪里游去。是出沒在福克蘭群島波濤間的一群海豚將他們平安護送到岸邊的。
在我的小島這里有這么多到訪者!換言之,就好比是我在環(huán)游世界。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探訪這些船只。自1982年戰(zhàn)爭以來,多虧了漁業(yè)、石油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這里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人們因合同而到來并決定留下來。老一輩的人很難適應(yīng)這種變化。你聽到他們在公共聚會上抱怨道:“我們不想失去簡單的生活方式。”我們這些島民是有韌性的。我們照顧好自己,我們既獨立又相互依存。但我能說什么呢?你不能阻止“進步”,或者應(yīng)該說是“改變”?
凱茜顯然也對斯坦利的“忙碌生活”感到困擾,因為在我們離開的前一天,她已經(jīng)向我們道別,“當你們明天駛離時,我已經(jīng)在島的另一邊,舒舒服服地坐在我的房車里了”,她跟我們說:“我只是受夠了這里喧囂的一切!”
注釋:
[1] 該船的相關(guān)參數(shù)如下:總長50米,首尾長40.12米,寬7.5米,深3米,桅高36米,風帆面積891平方米。主發(fā)動機為道依茨六缸發(fā)動機,360馬力。有雙人間6個,四人間3個,廁所5個,浴室5個,長途航行最大承載24人,一日游最大承載120人。更詳細的信息,包括航行計劃和航行日志,可見該船的官網(wǎng):www.oosterschelde.nl。
[2] 對包樂史教授參與的此次航行,官方的航海日志記錄如下:2013年10月31日,從新西蘭的奧克蘭出發(fā);11月6日到達新西蘭屬查塔姆群島,停靠查塔姆島的懷唐伊灣;11月8日從此地出發(fā),12月6日到達馬爾維納斯群島(英據(jù)福克蘭群島),停靠桑德斯島的艾格蒙特港;12月7日出發(fā),次日抵達斯坦利港,停留十日,12月18日再次出發(fā);12月22日進入阿根廷火地島南端的比格爾海峽,停靠埃斯坦西亞護城河(Estancia Moat,意譯為“護城河大莊園”,世界上最南端的肉牛養(yǎng)殖場)附近的戴維森引水員登船點(Davison pilot pickup point),次日出發(fā)并抵達阿根廷烏斯懷亞,休整一周,為后續(xù)的南極之旅做好各項準備。
[3] “達爾文200全球航行”項目旨在為世界上200位最出色的青年環(huán)保主義者創(chuàng)造類似于年輕的達爾文通過全球航行所獲得的變革性體驗,使他們在未來有可能成為科學、技術(shù)、工程和數(shù)學 (STEM) 以及環(huán)境保護領(lǐng)域的領(lǐng)導者,助力讓地球變得更加美好,這是該項目命名的由來。更多細節(jié),可見聯(lián)合國官網(wǎng)紀事:https://www.un.org/zh/205167.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