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面取消公攤面積的時機成熟了嗎?

公攤面積概念是在上世紀5、60年代在中國香港引入和推廣,后來得到了廣泛應用。1995年,中國內地開始引入預售制和公攤面積,當時正處于福利分房與商品房共存的階段。1998年,我國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并全面進入商品房時代。
2013年,香港全面取消公攤面積,從誕生到全面取消,也不到60年的時間。不可否認的是,在預售制與公攤面積的影響下,推動了當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公攤面積的弊端逐漸展現,公攤面積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內地從引入到推廣公攤面積,前前后后有接近30年時間。不過,在公攤面積引入之后,不少問題開始逐漸展現。
例如,開發商利用公攤面積,大幅削減了住戶的實際面積,公攤面積卻處于長期未開發、未利用的狀態,相當于損害了住戶的切身利益。例如,公攤面積收益是否歸入全體住戶所有,而是被開發商或者物業變相利用,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不少的疑點。
公攤面積占比多少,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來說,合理的公攤面積是20%以內。但是,有的開發商把公攤面積比例設置在30%以上。有的住戶的公攤面積比例高達30%以上,實際居住面積不足70%,30%的公攤面積長期閑置,意味著購房者拿出100%的資金買房子,卻只有不足70%的實際居住面積。很顯然,公攤面積損害了住戶的切身利益。
公攤面積全面取消的時機成熟了嗎?從各地的舉動來看,正在對預售制度與公攤面積進行積極改革。例如,河北張家口市鼓勵實行“現房銷售”,湖南衡陽市明確商品房銷售實行套內建筑面積計價等。
從現房銷售到按照套內建筑面積計價,這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反映出預售制度與公攤面積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公攤面積在香港實行了近60年時間,在內地實行了近30年的時間。從實際操作中,公攤面積與預售制度已經存在不少的漏洞問題,全面取消公攤面積與預售制度的時機已經逐漸成熟。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確立政策底部,需求底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只有政策底與需求底形成共振,才是房地產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價格拐點。
提振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需求,需要適度讓利給購房者。例如,降低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這是減輕購房者購房成本的有效措施。例如,取消公攤面積、取消預售制度,這是提升購房者居住品質以及降低“爛尾樓”概率的重要措施。上述措施都會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地產市場的實際需求,加快房地產市場需求底的確立。
經歷了上一輪房價的大幅拉升之后,也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房價很難出現再次大幅拉升的走勢。從購房者的角度考慮,他們會更注重居住品質、購房體驗,并且尋找高性價比的房子。過去盲目追漲、任性投資的行為,也將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