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脈青少年三大球|想結出碩果,先培植青訓沃土
【編者按】
2024年,中國三大球在競技領域陷入低谷,牽動了眾人的心。“三大球”項目參與人口多、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力大,是衡量一國體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為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振興三大球需要從青少年抓起。
澎湃新聞記者跟蹤報道了第一屆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并通過對三大球青訓專業人士、體育管理者、家長等多個環節的采訪,還原了目前三大球青訓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看到了青少年三大球前行的方向——探索專業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校園抓普及、專業青訓機構抓提高,形成三大球青訓合力。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留下了一個個經典的瞬間,但高光并不屬于三大球項目。
足球項目男女隊伍同時無緣奧運正賽,男排與男籃也缺席賽場,僅有的女排和女籃攜手出戰,成績最好的只有止步八強的中國女排。
從國家隊的整體成績而言,當下的中國三大球無疑正處于低谷,而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大球項目上迎來復蘇,無疑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在與澎湃新聞記者的交流中,眾多深耕青少年三大球事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說出了心里話——沒有良好的土壤,哪怕施下再多肥料,結果也會南轅北轍。

2023年9月14日,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韓陵鎮第一實驗小學,教練指導學生踢足球。
缺教練,缺好教練
長久以來,三大球從業人士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注。“相比一些個人和小眾項目,三大球項目想要出成績的難度要大得多,難以快速得到收獲,導致很多領導曾經不夠重視。”一位從業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校園體育與青少年體育事業得到了各方面的政策助推與社會支持,參與三大球項目的青少年數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賽事數量也在迅速增加。
“三大球比賽現在已經非常多,校園比賽的數量也增加了很多。”上海市青少年訓練管理中心主任周戰偉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比賽多了自然會有促進作用,靠比賽去帶動訓練,或者是帶動大家積極參與。”
“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比賽,也可以讓青少年球隊走得更遠,擴大可以接觸到的對手面,從而得到更多的鍛煉。”
但在青少年層面的賽事如火如荼之時,也有業內人士提到——三大球的普及很重要,但想要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好苗子的精英化培養同樣不可或缺,而在這個環節中,教練是關鍵。
“教練的角色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教練決定了整個運動員生涯的發展。很多好教練的眼光也非常毒辣,而在競技體育中,選材選好了就幾乎等于成功了一半。”

2021年4月13日,山東臨沂,郯城縣第一實驗小學,郯城六小女子足球隊隊員在比賽中控球。
但當下正缺乏教練特別是好教練——從現實角度出發,許多學校出于成本、編制數量限制等考慮,并沒有動力在招募高水平教練上投入太多,畢竟學校的主要“考核標準”仍是學業成績,而非體育。這導致雖然很多孩子都在學校里接觸到了三大球,但真正能夠發掘出來的人才數量還是不足。
一位長年深耕校園足球的基層教練對此感受頗深——雖然他自己多年來一直熱愛足球,熱愛教孩子踢球,但由于學校的成本考慮以及教練資源的缺乏,校內無法全面開展足球活動,只能挑少數孩子組隊踢球。
“青少年足球教練需要專業性,小學、初中,不同年齡段教法都不一樣,教練是不是足夠專業?這其實也需要權威的鑒定和認證。”這位教練直言。
“另一方面,最好能夠讓校園教練進入教師編制,給教練安穩的生活和工作崗位,否則教練沒有保障,很難專心帶隊,同時相比外聘教練,學校也能夠更好地進行管理。”
另一位校園教練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很多人不愿意當教練,覺得太累了。”
“但是(想要項目進步)就需要更多的教練加入進來,這樣才能有交流,有比拼。像現在很多地方的小學甚至是幼兒園足球都搞得比較紅火,但到了小學五年級以后,還繼續搞下去的學校就不多了,沒有那么多的教練和場地來訓練就是原因之一。”

2023年11月6日,江蘇南通,海安市墩頭鎮小學教育集團仇湖校區,學生們在課間玩排球。
三大球氛圍,還能更好
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直到初中,青少年參與三大球訓練的人數的確有一個明顯的下滑,這被很多人稱為“12歲退役”現象。除了訓練資源不足之外,家長對于孩子學業的擔憂也是重要原因。
“孩子是否繼續訓練,家長是決定性因素。”周戰偉表示。但這樣的狀況,并不是完全無法避免。
在投身青少年排球培訓多年的前中國女排國手諸韻穎看來,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參與運動不夠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親身與孩子一起感受體育的美好,“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都是在學校里關起門來打比賽。”
“家長不知道管理部門和學校做了什么,也看不到孩子在場上的拼搏和汗水淚水。所以我們的所有比賽,就堅持一定要開放家長觀賽,家長現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球場上這么努力,很多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他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這股勁,看到了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才會真的覺得體育太好了——家長其實也需要體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去支持孩子,珍惜體育運動的機會和時間。”

2024年10月25日,貴陽,南明區陽光體育運動青少年校園排球賽舉行。
此前諸韻穎去到美國時,當地的排球產業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國的體育產業就是社會化、市場化的,家庭也會在孩子的體育方面投入不少。”
“很多家庭都是自費去各處參加比賽,家長也都陪著孩子一起。據我了解,(社會)排球俱樂部的數量在全美就有6000多家,而在中國大概能數出來20家就不錯了。”
曾去到多個歐洲國家的校園足球教練錢惠也對澎湃新聞記者直言,在社會體育氛圍方面,體育發達國家的確有其過人之處,“其實我們的足球還是沒有那種氛圍,真正老百姓有多少人喜歡(足球)?”
“我們到英國、德國時發現,那邊到了雙休日,商店幾乎都是關門,一家人全部都到球場去,特別開心。甚至在那些地方,教練不需要操心孩子的基本入門技術,不用你特意去練,他自己就已經玩會了,甚至只有十歲的孩子,都已經能夠打出很高的戰術水平。”

2024年11月3日,廣東東莞,第三屆廣東省青少年籃球聯賽上演。
干凈的土壤是基礎
正如培養出眾多中國女足名將的錢惠所言,對于任何一個體育項目,全民的廣泛參與才能造就肥沃的選材土壤,對于三大球來說也不例外。
而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既需要學校的推廣,也需要一代代家長的助推,“如果能夠讓孩子也帶動家長成為球迷,大家都喜歡上足球,有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未來才會越來越好。”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父母,社會對“體育學業只能二選一”的觀念已經有所改變,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家長更為注重孩子整體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在學習成績上“內卷”。
丁女士的女兒正在從事排球訓練,并代表廣東隊參加了不久前的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她就選擇了支持女兒的熱愛,“也會擔心未來如果她進不了(職業隊),文化知識又不足怎么辦,但我尊重孩子的想法,既然她喜歡,就支持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相信孩子是金子到哪里都能發光,首先打球讓她很開心,性格更開朗,同時不害怕辛苦努力,這就是很好的。”她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
越來越多帶著熱情投身三大球的孩子和他們身后的家庭,就是未來中國三大球發展的土壤。

2024年9月12日,昆明,昆明市金康園小學校園足球聯賽進行。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的要務除了鼓勵更多人加入,更需要讓這片土壤變得更干凈,以免讓那些真正熱愛這項運動的人寒了心。
“比如在經費方面,是否可以更多派出不定期的暗訪督查,看看哪些學校機構是真正在做事,做得好的給予更多資源支持,而不是‘撒胡椒面’,導致一些學校只是借校園足球的名義來混經費。”來自北方某地的一位基層足球教練對澎湃新聞記者直言。
與此同時,他也希望能夠清除體育土壤中更深層的“毒素”,“孩子都是擅長模仿的,他心里都知道,比如我爸和教練打點好了,狀態再差也能上,他就不會再動腦筋去努力訓練,潛移默化受到了環境的影響。”
“我認識有孩子去日本的學校踢球,見面給教練帶了些特產,結果人家不收,說這里不弄這些,只看你踢得怎么樣,于是他一步步從最低踢到了最高梯隊。在這方面歐洲和日本相對干凈。”
“很多孩子‘12歲退役’,并不只是因為學業問題,而是這個圈子里面的亂象太多,很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包括訓練費、各種證書、上場機會……很多東西普通家庭玩不起,承受不了,也就只能選擇離開。”
而據澎湃新聞記者從各個部門了解,目前三大球項目的管理者已經看到了當下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發展當中,會更加重視青訓基層建設,有針對性地培植土壤、破除阻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