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截取熱點文章“洗稿”、發布虛假信息,三人非法獲利5萬余元被公訴
近年來,網絡“洗稿”現象時有發生,一些自媒體賬號、營銷號,利用他人發布的文字、圖片、視頻進行刪減或拼湊甚至直接編造,發布在自己的賬號上,借此贏得流量和平臺返利,殊不知這有可能觸犯法律。
12月17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寶山區檢察院”)獲悉,近期,該院對一個經營“洗稿”發帖業務的團伙提起公訴。
寶山區檢察院介紹,2024年4月,一則涉轄區內謠言出現在某網絡平臺。經查,發帖人為居住在外省的“00后”王某,她交代一個月前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發布“發布頭條信息,有瀏覽量就可以掙零花錢”的消息,她立即回應,根據對方指示注冊某網絡平臺賬號,對方每天登錄賬號存入信息,由王某進行發布,經過系統審核后有瀏覽量就有收益。王某并不核實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只是每天堅持發布三四十條信息。而那則網絡謠言,便是王某發布信息的其中一條,截至案發,該謠言展現量有13萬條,已有6000多的閱讀量。
公安機關根據王某提供的線索進行追查,抓獲了提供發帖內容的犯罪團伙。
原來,2023年6月,徐某、羅某等人合伙購買了某信息科技公司,從事電商、視頻剪輯等業務。因收益太低,2024年1月起,他們開始了新媒體運營,招募一些擁有網絡平臺賬號的人員,徐某等人從網上截取熱點文章,上傳到某軟件,通過該軟件將這些文章重新“洗稿”,生成一篇新的文章,自動分發到這些人員的網絡平臺賬戶草稿箱內,他們點擊發布即可,根據各平臺點擊量的不同獎勵不同的傭金。
對于發布的文章,徐某表示,他們不會去辨別真偽,主要是為了博眼球,獲取流量和點擊量變現,利用該軟件“洗稿”后的新文章變成了偽原創,避免網上直接截取文章的抄襲之嫌。
這個團伙中,老板徐某負責購買某軟件課程,教授員工使用,股東羅某負責招募擁有網絡平臺賬號的人員,指導他們發布“洗稿”后的熱點文章、新聞,闞某負責員工考勤、工資和提成的分發以及搜索截取熱點文章、新聞導入該軟件等工作,另有多名員工負責客服工作。
截至案發,徐某等人通過該軟件導入1100多個人員賬戶,共計非法獲利人民幣5萬余元。
寶山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徐某、羅某、闞某等人結伙,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編撰虛假信息通過網絡有償提供發布,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以非法經營罪對三人提起公訴。
檢察官表示,“洗稿”行為未經原創作者許可,且涉及對原創內容的改編、翻譯、注釋、歪曲、篡改等,可能構成侵犯著作權,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如果“洗稿”行為涉及發布虛假信息,擾亂公共秩序,將面臨治安處罰,情節嚴重的,例如本案中徐某等人利用軟件“洗稿”炮制虛假文章、并控制賬號在網絡平臺發布違法信息賺取傭金的行為,還可能構成犯罪,將受到刑事處罰。因此,網民尤其是自媒體從業者,應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尊重原創作品和知識產權,同時提高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避免“洗稿”、發布虛假信息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