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宗澤:轉型金融助力ESG信息披露的自覺性
【中國綠發會訊】2024年12月6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標準工作委員會(簡稱綠會標準委)聯合北京知行法律實務研究中心(簡稱知行中心)共同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建設與ESG信息披露討論會”。此次會議在綠會融媒平臺視頻直播,共有600人在線參與。
以下分享安徽開放大學副教授、知行法律團副秘書長何宗澤的發言內容。

大家好!我的發言主要從金融扶持角度談企業營商環境優化與ESG信息披露的自覺性,因為國家有專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著重對營商環境的政策,法律層面去改善營商環境,就不再贅述,目前有很多需要轉型的高碳行業需要轉型金融支持,這樣來改善營商環境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同時,由于轉型金融的介入,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能更加自覺一些,否則高碳行業成本太高,轉型無資金支持,可能就會采取逃避監管的各種手段,所以我這里提到了國家轉型金融支持。
我主要從三個大的方面去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針對轉型金融在營商環境改善方面以及企業ESG信息披露方面的重大意義,第二是目前轉型金融還存在很多困難,第三個方面提出對策,這里的困難和對策主要是結合一些專家學者建議,結合自身的理解。
首先,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要有所區別。轉型金融實際上首次提出應該是在201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定義是為經濟主體向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型的進程中,為其提供融資以幫助企業轉型的金融活動。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SFWG)在《2022年G20可持續金融報告》中則將轉型金融定義為,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背景下,以符合《巴黎協定》目標的方式支持整體經濟向低排放、凈零排放以及氣候適應力轉型的金融服務。
綠色金融,根據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看得出來,我們近兩年對轉型金融很重視,以前都是綠色金融,綠色金融側重于支持“純綠”或接近“純綠”的經濟活動,應該說與轉型金融有交叉,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綠色金融功能的不足,例如轉型金融可為碳密集型企業轉型提供資金,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幫助企業轉型,特別是高碳行業向低碳行業,凈零轉型,這里涉及巨大工程,期限很長,短期獲益對銀行信用風險很大,與綠色金融快節奏回收,標準比較明晰有很大區別。
助力營商環境改善方面,轉型金融對我們目前傳統的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綠色轉型需要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礎上穩步開展。現階段,新型電力系統仍在加速構建的過程中,清潔、高效、穩定的電力系統仍需要煤電參與。另一方面,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在持續推進,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很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料,以及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基礎原材料的消費需求仍較大。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的同時,穩妥有序推動傳統高排放或難以減排行業的低碳轉型,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不只需要政策外圍松綁對企業營商環境的改造,同時還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確切數據,中國未來30年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到487萬億元,其中60%與低碳轉型相關,30年要300萬億元的金融融資,萬億說明這種融資需要轉型金融的力度是很大的。
轉型金融助力ESG信息披露自覺,我引用一家銀行做的ESG惠利貸,采用這種方式做得比較好,我簡單介紹一下。ESG惠利貸是江蘇銀行上海分行向企業發放的,將企業ESG表現納入審批定價決策依據的貸款業務,用于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ESG惠利貸有多方面優勢:產品內涵豐富,ESG惠利貸兼顧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等融資需求,覆蓋多個幣種和期限,支持大中小型各類企業,服務對象廣泛;貸款重點支持能源,工業,交通,生態環境等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中重點行業客戶,以及已采用國際國內ESG標準并披露ESG信息的客戶,內外資企業均可適用,實現重點行業客戶的全覆蓋,滿足了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融資需求;利率方面,根據企業在本行業或者國內外評級機構ESG評級變化,給予相應的利率優惠,短期貸款半年調整一次,中長期貸款每年調整一次,最大優惠可達25BP;征信方式靈活,如果評級在AA級以上客戶如采取普通住宅,土地使用權作為征信,抵押率最高可達100%,采取CCER碳排放證書,以及碳配額為質押征信措施的優質企業,質押率同樣最高可達100%,審批綠色通道優先審批。
我的匯報第二方面困境,目前轉型金融的困境,我們舉一個例子,融資難,487萬億,最低300萬億,我們對鋼鐵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8%,目前全球都已經采取承諾行動,大幅減排,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世界鋼鐵協會測算中國要想實現碳中和,鋼鐵行業需要連續30年每年投資5000億元,所以這個融資難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已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很清晰的數量。同時,我們認為除了這點,我們也要有相關其他的路徑,鋼鐵行業要把握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和挑戰,結合行業碳減排路徑路和轉型路線圖,制定科學合理的低碳轉型目標,設定清晰可量化的減碳指標,加強節能降碳技改,綠色產品研發,短流程冶煉轉化,循環經濟產業運營等項目統籌和設計,在強化信披基礎上積極按降碳、節能或減污效果爭取差別化的轉型金融支持。
目前,我們主要是轉型金融的標準,什么樣可以獲得融資,以及實施路徑圖,線路圖缺失。最近看到國家近期也有相關的標準開始出臺轉型金融的標準,這個界定標準具體實施路徑也是相關金融機構,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有實施轉型金融機制的客觀依據,許多高碳行業轉型客戶還沒有納入到轉型金融范圍內,這是一個很大問題。
轉型行業項目信息和數據基礎較為薄弱,沒有自上而下、統一的轉型項目支持文件,參考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已有實踐,轉型行業支持目錄中實際上涵蓋了公共事業、建材、有色金屬、鋼鐵、石化、化工等爭議性不大的行業,但煤電等支撐性行業、光電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的部分階段尚未做出區分與列入。同時,現階段基于重點轉型項目的數據信息甄別和處理、企業環境信息標準披露以及相關財務統計規則制定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和漏洞,亟待進一步整合與完善,我們的轉型金融產品設計機制尚不完善。
第三部分對策方面,首先是轉型金融標準,對照G20轉型金融框架五大支柱,我們怎么樣去做好我們界定標準,目前全球國際目錄法和原則法,我們可能采取目錄法,轉型目錄與數據披露。其次是產品的設計機制,主要是轉型產品是掛鉤債券和掛鉤貸款,高碳行業轉型基金,這些也是在實踐中怎么樣去做。再次是商業模式與激勵機制,這個轉型其他商業主體也要參與,不只是單靠政府和金融機構,商業模式需要我們轉型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三方發力,具體由政府頂層設計,定向補貼,高碳領域轉型基金,金融監管部門兩方面要兼顧,既要支持高碳企業轉型,又要守住金融風險。最后是數字化,利用數據來治理,非常必要,加強轉型企業自身數字化管理,結合自身實際優化生產技術,加強ESG建設與投資信息披露,增加企業本身競爭力,盡快在轉型金融以及相關政策扶持下由棕色轉向綠色。
我的匯報就到此結束,感謝大家耐心觀看。謝謝。
整理/子舒
審/何宗澤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