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國總理朔爾茨未通過聯邦議院信任投票,繼法國后歐洲又一大國政局動蕩
當地時間12月16日,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對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出的信任投票動議進行表決。投票結果為207票贊成,394票反對,116票棄權,朔爾茨政府未能通過信任投票。繼法國剛剛更換總理之后,歐洲另一支柱德國的政壇也出現動蕩。
解散議院,提前選舉
朔爾茨政府沒能贏得信任投票,根據德國《基本法》,總統可在總理建議下解散聯邦議院,并在60天內舉行新選舉。在此期間,朔爾茨將繼續擔任看守政府總理,直至新政府成立。

德國總理朔爾茨
根據各黨派達成的初步意向,如果信任投票不通過,原定于2025年9月舉行的聯邦議院選舉或將提前至2025年2月23日。
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此前已表態,如果信任投票未通過,他將盡快解散聯邦議院。

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右)
本屆德國政府是在2021年秋季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后組成的。因執政聯盟里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代表顏色分別為紅色、綠色、黃色,因此該聯盟也被形象地稱為“交通燈”政府。
由于政見分歧嚴重,11月6日,朔爾茨宣布解除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的財政部長職務。隨后,自民黨宣布退出本屆聯合政府,致使朔爾茨政府在議會力量對比的角度上成為“少數政府”。

德國自民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林德納(右)
分析人士指出,三個政黨從一開始便在經濟和財政方面理念不合。
2021年的聯邦議院選舉打破了以往由一個大黨和一個小黨組成聯合政府的格局,在聯邦層面首次出現三個政黨聯合執政。

德國聯邦議院(資料)
自民黨強調財政收支平衡,要求嚴格遵守“債務剎車”制度;社民黨和綠黨則主張擴大政府債務規模,借助政府債務工具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住房設施等。
三黨在執政過程中難以就能源危機、財政改革等議題達成一致,分歧逐漸公開化。近期,面對德國經濟衰退和未來巨額財政缺口,三黨的長期矛盾最終爆發,導致聯盟破裂。

德國自民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林德納(左);德國綠黨主席、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中); 德國社民黨主席、總理朔爾茨(右)
德國的政治困局從何而來?
經濟停滯深層矛盾長期積累
三年多來,朔爾茨政府日益面臨經濟持續低迷、社會治安惡化、軍援烏克蘭加重財政負擔等問題,因無法就預算問題與左翼和極右翼政黨達成一致,德國選民對其執政表現的不滿與日俱增。
德國主要經濟研究機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德國經濟研究所和慕尼黑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2025年德國經濟預測顯示,德國經濟正面臨深層次結構性挑戰,短期內難以擺脫停滯局面。專家紛紛呼吁政策制定者采取果斷措施,推動結構性改革以穩定經濟。
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2025年德國經濟可能陷入停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為零。預計2024年德國經濟將萎縮0.2%,失業率可能上升至6.3%。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網站截圖
與此同時,三大研究機構的報告均指出,德國出口正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包括企業競爭力下降,國際需求疲軟以及美國可能提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政策。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計,今年和明年德國出口將下降近1%,直到2026年才會恢復增長。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網站截圖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里茨·舒拉里克指出:“德國經濟潛在增長疲軟,任何未預見的外部沖擊都可能對經濟帶來顯著影響?!?/p>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網站截圖
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近日警告,德國經濟不僅面臨持續的逆風,還面臨結構性問題,包括勞動力嚴重短缺、稅收大幅增加、能源價格高企等。這些因素導致德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多年來一直在下降。
專家分析:德國未來新政府的組建面臨復雜局勢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由于當前由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少數派執政聯盟很難再有所作為,朔爾茨希望借信任投票盡快擺脫當前困境。但是當前德國政治碎片化的趨勢,使得未來新政府的組建面臨復雜局勢。政黨碎片化很可能導致未來一個時期德國政府的組成會由三黨甚至更多黨派聯合執政,各黨在政治立場和政策主張上差異比較大,為了保住各自的政治地盤,各黨很難在分歧問題上進行妥協。
目前德國的政治困局已不僅是某個黨派的原因,而是整個政治局勢的變化導致目前的體制很難找到有效的應對和解決方案。如果德國政治繼續動蕩,不僅對其自身會產生影響,對歐洲乃至世界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消極因素。
德國和法國被稱為歐盟的“雙引擎”。然而,前不久,因與左翼和極右翼政黨就預算問題難以達成一致,法國巴尼耶政府遭遇不信任投票,被迫下臺。73歲的弗朗索瓦·貝魯繼任總理,法國總統馬克龍面臨巨大壓力。如今,德國政壇又生動蕩,“雙發啞火”令已經遭遇經濟寒冬的歐盟陷入多重困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