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汽車出海記|這里車市17連降,投資熱遇上“泰冷了”
在經歷了長達17個月的銷量下滑后,泰國這個被視為我國汽車出口熱門地的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革。前不久,泰國工業聯合會(FTI)宣布,由于泰國國內汽車銷量和出口量雙雙下滑,FTI將2024年泰國汽車產量預期由原定的170萬輛再度下調至150萬輛。
近年來,中國車企正逐漸成為泰國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尤其是2022年以來,比亞迪、哪吒、長安、廣汽埃安等多家中國車企在泰國掀起投資熱潮。而今,面對泰國市場的低迷,中國車企何去何從?

當地時間2024年7月4日,泰國羅勇省,工人們在組裝電動汽車。
泰國車市17連降
受國內消費低迷和出口疲軟影響,FTI今年已連續兩次下調泰國汽車產量預期,其中今年7月曾將全年汽車產量預期由190萬輛下調至170萬輛,而今再下調至150萬輛,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用于泰國國內市場的汽車產量由原定的55萬輛下調至45萬輛,而用于出口的汽車產量由原定的115萬輛下調至105萬輛。
FTI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泰國汽車產量約為125萬輛,同比下滑19%;泰國國內汽車銷量為47.6萬輛,同比下滑26%;出口量為85.3萬輛,同比下滑8%。今年10月,泰國國內汽車銷量為37691輛,同比驟降36%;出口量為84334輛,同比下降20%。另外,從月度變化來看,自2023年6月以來,截至今年10月,泰國汽車市場已連續17個月下滑,絲毫沒有止跌的跡象。
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泰國“亞洲底特律”的光環趨于暗淡。據《日經亞洲》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馬來西亞已經連續5個季度超越泰國,成為僅次于印尼的東南亞第二大汽車市場。其中,今年第三季度,泰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滑 28%,成為東盟五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中降幅最大的國家,環比也下滑了9.5%,且泰國與菲律賓的本土銷量差距已縮小至僅1.2萬輛,隨時有被趕超的可能。
目前的狀況,恐怕是前兩年諸多中國車企熱情高漲進軍泰國市場時,完全沒有預想到的。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泰國一直是東南亞汽車市場的“領頭羊”,也是一眾投資者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橋頭堡。作為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泰國吸引了大批外資車企在此建廠,并成為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的優勢,泰國生產的汽車廣泛出口至東南亞、澳大利亞、中東等地。
在燃油車時代,豐田、本田、三菱、日產等日系車企是泰國汽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市場份額高達八成。進入電動汽車時代,泰國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是轉型速度最快的,2023年該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約為7.6萬輛,較2022年的不足1萬輛有了大幅提升。這主要由中國企業推動,近兩年來,比亞迪、上汽名爵、哪吒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廣汽埃安等多家中國車企赴泰國投資建廠,主要投產電動汽車。
高額債務拖累消費
FTI副主席素拉蓬將泰國汽車市場的疲軟,歸因于經濟增長緩慢造成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債務高企。也就是說,并不是新車失去了吸引力,而是普通消費者捉襟見肘。
泰國商會大學今年9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于經濟增長緩慢、收入降低和生活成本提高,泰國家庭平均債務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2萬元)。這是該國自2009年進行此類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在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沉重的家庭債務給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泰國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高額債務也使得消費者在購車時更加謹慎。與此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收緊了汽車貸款發放,汽車貸款的被拒率甚至高達60%。這樣一來,車市低迷也就不奇怪了。
泰國泰京銀行預計,2024~2025年泰國國內汽車銷量將保持低位,約為60萬輛,較2021-2023年的平均水平下降近25%。另外,FTI將2024年泰國汽車產量預期下調至150萬輛。而近10年來,泰國汽車年產量大多數情況下都維持在200萬輛的規模水平。
另外,泰國希望通過發力電動汽車維持其全球重要汽車生產基地的地位,但泰國電動汽車協會(EVAT)近日表示,由于汽車行業持續低迷,多家電動車企考慮放棄該國電動汽車激勵計劃的補貼,從而調整生產計劃。
據了解,為了實現“2030愿景”,即到2030年將零排放汽車產量提升至當年總產量的30%,泰國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一項是針對進口車,2022-2023年,泰國最高下調40%的電動乘用車進口關稅,但前提是車企2024年必須在泰國生產與2022-2023年整車進口量相等的電動汽車作為補償。必要時可推遲車輛本土化生產時間至2025年,但須按1:1.5倍的比例生產(即每進口1輛,須在泰國本土生產1.5輛)。泰國希望通過該政策提升本土電動汽車產量。
也就是說,為了享受進口優惠,車企基本上須從今年起在泰國本地組裝電動汽車,但市場的低迷令不少車企心生猶豫。EVAT主席蘇羅·桑薩尼特表示:“許多車企都在討論放棄進口優惠,因為消費者購買力疲軟,而銀行和融資公司對汽車貸款實行更嚴格的標準,導致泰國國內汽車市場增長放緩。電動車企們認為,由于泰國汽車市場不景氣,他們可能無法從激勵措施中受益?!彼€指出,2024年泰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可能低于8萬輛,而原本的預期目標是10萬輛以上。
深耕本土化、靈活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桑薩尼特今年9月曾透露,在比亞迪、上汽名爵、長城汽車等中國車企的推動下,EVAT試圖與政府談判,希望推遲電動汽車本土化生產時間表。這一談判已經有了成效。

泰國投資委員會(BOI)近日表示,泰國將推遲外國車企在泰國生產純電動汽車的時間表,允許未兌現的產量承諾轉移至下一個激勵計劃,并降低本地生產的混合動力車消費稅稅率,以提振泰國汽車產業,并使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電動汽車的生產中心。泰國開泰研究中心認為,在政府的支持下,未來泰國的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產量將呈上升趨勢,也有助于提高出口量。
或許是受到銷量走低的影響,進入今年以來,包括比亞迪、上汽名爵、長城汽車、廣汽埃安、長安汽車等中國車企在內,不少車企在泰國紛紛進行優惠促銷活動。不過,持續的降價也引發了老客戶的不滿以及潛在用戶的觀望,從整體銷量數據來看,車企之間的“價格戰”并未能有效提振銷量。
對此,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車企在海外建廠之前,應進行充分考量,而一旦決定在當地建廠,就要堅持長期主義,深耕當地市場,推出適合當地的產品,保障品質和質量,完善經銷商網絡,并進行適當的宣傳,提升中國汽車品牌認知度。市場短期的低迷并不能說明什么,企業可以采取滾動式發展策略?!彼€指出,中國車企要樹立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檔次,不能盲目打“價格戰”。
考慮到泰國力推電動汽車轉型,紀雪洪指出,在這方面中國車企是有優勢的,且整體市場下滑,并不代表沒有贏家,中國車企應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尋求差異化競爭。
雖然泰國汽車產業短期內面臨挑戰,但其作為東南亞核心生產與出口基地的地位不會動搖。事實上,“出?!辈⒎且怀幌?,而是要堅持長期主義。再加上很多中國車企在泰國建廠投產,很大程度上是將其作為電動汽車出口基地,向東南亞、中東等地區輸送產品。在泰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靈活調整,將其更多作為“中轉站”也不失為一種方案。
近日,2024泰國國際車展在曼谷舉行,多家中國車企攜最新車型亮相,足見其對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市場的長期信心和在此深耕的堅定決心。
(原文標題為《“泰冷了”,中國車企怎么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