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工林面積居全球之首,中國成全球增綠“主力軍”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UNCCD COP16)于2024年12月2日至13日在利雅得舉行。
為分享“三北”工程為代表的中國荒漠化防治成效與經驗,中國政府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設立“中國館”,搭建廣泛交流、共商合作、分享經驗的平臺。
作為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中國正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力量。在本次大會上,“中國”是高頻詞匯,中國館是熱門場所,前來中國館“取經”荒漠化治理經驗,探討交流合作的各國專家、嘉賓絡繹不絕。
中國館以“跨世紀三北工程 新時代中國實踐”為主題,不僅展示了機械植苗、低成本治沙、光伏治沙等設備和技術,展出了土地退化大數據監測體系等科技系統,也呈現了寧夏、內蒙古等中國“三北”地區防沙治沙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國際人士的關注和贊賞。
中國于1994年10月14日簽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這30年間,我國認真履行公約責任和義務,并在防沙治沙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23年,“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啟動。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消息,“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5.05%提高到13.8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底,中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達13.14億畝,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行秘書 安德麗婭·梅薩·穆里羅表示,中國已經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中國打造的“綠色長城”為全球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林草興則生態興。從1981年的12%,到如今的超過25%,持續增厚的“綠色家底”,不斷筑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