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0分高考生”:體驗遲到十年的大學生活,且珍惜當下
【人物簡介】
徐孟南,1989年出生,安徽蒙城縣人。2008年,他在高考試卷上寫了滿篇自己的“教育宣言”,交了“白卷”。后來,他結婚、生子,四處打工謀生。2018年,時隔10年后,他重回高考考場。這一年,他終于踏入錯失許久的大學校門,彌補了些許遺憾,也沖淡了當年的悔意。他說,這一次,上大學不為學歷,為體驗生活。

一轉眼,這個2018戊戌年已經過去!人的年齡越大,感覺時間的步子邁得越快。
學校放寒假,我有點舍不得離開,而同學們卻沒這么覺得。可能因為我算是回爐重造吧,更珍惜校園生活。親身驗證了那句話:學校才是天堂。
如今,我就讀于安徽一所傳媒學院的新聞專業。回顧我的這一年,最多的感受是自由、自主和幸福。
猶豫了好幾年,終于在2018年再次參加高考,雖然是自學,身邊沒有同學,但這次我不覺得孤獨。不僅僅是因為我有朋友和網友的陪伴,更重要的是相比十年前,我已經能夠敞開心扉。
2008年之前,我未向任何人透露過想用高考零分來宣傳自己教育理念的計劃。回頭來看,那時我是孤寂的,以致也許錯失了許多原本向我伸出的援手。
性格內斂的我,經過了好多年才逐漸活潑起來。2017年,在工廠打工時,我主動跟同事說起再次高考的打算。他們雖有反對,但兼聽則明,而且說出后,我心里舒暢很多,像是掀開了一只長時間壓抑的罐子蓋頭。作為過來人,我之后一直奉勸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如果心里有事,別藏著掖著,不然真能憋壞的。
滿懷期待,2018年的9月,我踏入了大學校門繼續我的學習生涯。
雖然校園里沒有“古藤老樹”,也沒有“小橋流水”,但作為藝術類院校,校園內的井蓋、石墩都被涂上了卡通人物或風景畫作,播音小喇叭也是一大特色。
再次回到校園,很多人以為我是個有些特殊的大學生。事實上,雖然年齡大了近十歲,但站在一群“00后”學生中間,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只是他們中普通的一員,沒有隔閡。
我從來沒當過班干部,到了大學卻被輔導員提攜當起了代理班長。起初,同學們并沒有覺得我有啥不一樣,直到我的舊事漸漸被大家知曉。面對詢問,我總是回復一句“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他們也就沒再追問。同學們后來明白,我只是想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來念大學,也不再打擾我。能安安靜靜地和同學一起上課、玩耍、休息,讓我欣慰。
大學不比高中,主要靠自主學習。作業不多,但有些很有意思,比如上講臺給同學講自己做的PPT。既加深知識記憶,還鍛煉了演講技能。在讀的雖然是專科,但教師都很棒,我喜歡《新聞學概論》和《中國新聞史》這樣的專業課,讓我了解到一篇新聞稿件里有那么多道理。

久違的課堂讓我感覺很享受。偶爾開個小差,都會覺得不舒服,趕緊打起精神。大多數同學都專心學習,但也有小部分對未來甚是迷茫,在課堂上睡覺,在宿舍打游戲。我常勸他們,別看輕專科,把一門技能學到極致,就成功大半。我也曾經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長處,直到認識了一些記者朋友,才對新聞起了興趣,隨之努力學習相關專業技能。一學期下來,我覺得做教師不錯,或許會成為未來的職業方向。
課余,學校良好的氛圍也能讓我靜下心去學需要的技能。在班里,我幫著處理班級事務,統籌全局,盡力讓同學們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在社團,我積極提高自己的社會社交技能。收獲最多的是開學伊始圖書館舉辦的“21天讀書習慣養成挑戰”活動,我總調侃自己“自幼看的課本書不少,讀的課外書卻少得可憐”。特別感謝這活動,把我領到了圖書館,堅持讀書習慣。
我沒正經住過宿舍。這次也一并體驗了一把集體生活。宿舍是六人間,上床下桌,有空調,也有吊扇。一般情況下,宿舍是整潔的。室友都來自安徽,性格卻是各異。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和以前朋友的影子。想起來,我以前獨來獨往,以為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喜與“凡夫俗子”交流。如今,我已經拒絕孤獨,變得大方起來。
前不久下了一場雪。課后,和伙伴們抓起大雪蛋子,打起了雪仗,不亦樂乎。半天沒玩夠,把書本拿回宿舍,下樓繼續干仗。有生以來,這是最盡興、快樂的一次。甚是幸福。
臨近期末,我有點擔心,畢竟好多年沒參加過類似的測試了,而且骨子里仍舊不喜應試。還好,平時認真聽課,按量完成作業。試題對我挺容易,除了普通話和思政80分之外,其他科目都接近滿分。文科一向薄弱的我,第一次考這么好。
這幾天放假回家,靜了下來,懷念起學校的歡樂。這年,已經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空下來,我就帶兒子出門遛遛,到田地里呼吸新鮮的空氣。
父母不再過問我的事,畢竟我已經長大了。倒是村莊里的人會閑問幾句,上大學怎么樣的話題。我都以“還好”搪塞過去。有時候,一晃真覺得自己轉回了十年前,一切才剛開始。珍惜當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